<h3><strong>在纪念牛田洋“七</strong><strong>·</strong><strong>二八</strong><strong>”</strong><strong>抗风抢险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strong><strong></strong></h3></br><h3>各位领导,各位首长,</h3></br><h3>同志们,牛友们,</h3></br><h3>女士们,先生们:</h3></br><h3>大家上午好!</h3></br><h3>今天是牛田洋“七·二八”抗风抢险553位烈士罹难四十周纪念日,我站在这里发言,真是百感交集,心潮难平!</h3></br><h3>首先,我为自己拥有这553位同志加兄弟式的烈士而感到骄傲。他们是我们的战友,是我们的同时代人。他们是在和我们并肩搏斗中献出宝贵生命的。他们在那种险恶环境下仍然不忘抢救受灾群众。他们无愧是人民的子弟兵!无愧是祖国的大学生!她们敢拼搏大无畏的精神和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永远激励我们前进。他们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是牛田洋精神的优秀代表。有这样的榜样和精神是足可引为自豪的。什么是牛田洋精神?牛田洋精神就是爱祖国、爱人民,就是团结友爱、敢于斗争,就是专门利人、毫不利己,就是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继承优良传统,坚定不移地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能百折不挠,义无反顾地去夺取胜利。</h3></br><h3>其次,我为自己是“后死者”而感到羞愧。孙中山先生在《<strong>黄花岗烈士事略·序</strong>》中说:倘国人“不能继续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这就是说,如果我们这些“后死者”只是一味的徒发感慨,而不去努力实践烈士们的遗愿和理想,就应该感到羞愧。在与台风海潮的搏斗中,他们把生还的希望推给了我们,自己却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为党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觉得我们真是愧对了烈士,因为我们不但没有把他们的英勇事迹广为宣传,垂诸丹青,使他们的崇高精神得到全党全社会的公认,树为楷模,更没有把他们的遗愿和理想铭记在心,付诸实践,并努力发扬光大之。如今,在牛田洋静静的小山丘上矗立着“七二八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我们有那么多好同学、好战友,长眠在那里,日夜守护着牛田洋。但是,他们当年拓荒的豪情,抗灾的雄心,有多少人知晓并广为传扬呢?他们死后的声名,遗留的事业,又有多少人关心而不懈践行呢?</h3></br><h3>第三,我为自己是幸存者而感到庆幸。1969年7月28日,一万多名部队官兵和在牛田洋劳动锻炼的大学生,为保卫围海造田的劳动果实,553个鲜活的生命被台风巨浪吞没了,演出了人间极其惨烈悲壮的一幕。也就是在这一天,我们在烈士们倒下的地方获得了新生。我们新生了,这是很幸运的。从新生到如今,我们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在这短短的四十年间,我们有幸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有幸看到了神州大地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有幸领略了人本思想和民主民生的清新曙光,真正懂得了生命的价值。七二八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证明了我们牛田洋人,我们新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忠实可靠的,是完全值得信赖的;牛田洋风灾幸存者也用汗水和行动证实了我们牛田洋人,我们新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忠实可靠的,是完全可以信赖的!</h3></br><h3>是的,牛田样发生过悲剧,但牛田洋精神永远放光芒!牛田洋的拚搏精神不但使世人惊叹不已,也在我们幸存者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正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四十年来,我们这些幸存者,努力化悲痛为力量,在各行各业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着和奋斗着,其中很多人成了国家的栋梁和时代的骄子。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我们的诺言!现在可以告慰烈士们的在天之灵,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人民空前团结,正在努力创造幸福美满的新生活!</h3></br><h3>我们热爱生活,我们珍惜生命,我们渴望活得更美好!</h3></br><h3> <h3>这是作者准备在汕头大学礼堂举行的“纪念728抗风抢险四十周年大会”上的演讲稿。因为活动被取消,后改由《牛田洋人的博客》独家发表。</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9FLvQpj3x6b83GWzohloS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