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考学经历

邹元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考学经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5年,我高中毕业了。义无反顾的回家,加入到了生产队劳动大军之中。两个月之后,我们村与邻村合办初中,我被选中,开始任民办教师。时间过的很快,两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恢复高考。10月2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以头条新闻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各地。听到消息后,我首先是振奋,接着是迷茫又犹豫。升学的大门,向我们敞开了,改变我们命运的机会真的来了。是一个好消息,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十年以来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报考,这里有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十年以来,构成的几百万高考大军,一起走上往独木桥。自己心中没数、没底,时间紧迫,一共没有多少时日;只有初高中的几种课本,没有复习资料,没有复习纲要,没有复习时间。那个时候,我的高中母校领导老师们,牺牲休息时间,无偿的为广大考生搞临时辅导。但我因工作所限,工作日不能参加辅导学习。教育部门明确规定,严格禁止停课复习,要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一经查出立即除名。从面对学生的层面上,本人也有过忧豫的。舍不得离开学校,舍不得离开学生。白天要上课、备课、看作业,只能晚上开夜车了。几个周末,去二中参加复习辅导,课堂是露天的,设在学校最后边大操场上的北墙跟下,小黑板就挂在一棵干上,老师就一直站着讲课。前来听课的好多人,只好捡来砖头,叠加当座位。当大风刮起时,小黑板就在树干上乱晃悠翻动;老师同学们直举双手掩面,以遮挡大风卷起的土沙。中午饭,多数人是吃自带的咸菜煎饼。我直接什么饭都没带,他们吃饭时,我躱在一个角落里,看看书或是闭目休息,甚至一天连口水都不喝,一直坚持到下午结束,再步行七里地,回家吃饭。当时报名的照片,是我们村几个,一起步行去莱城红艺照相馆照的。报名是在当时口镇公社的大礼堂里报名的,经过简单考虑,就报考了当时招考人数多的莱芜师范学校。两个月的时间好歹熬完了,1977年12月9、10日,参加了山东省组织的考试,考场设在莱芜二中,监考老师的多是我二中的老师。两天熬过去之后,就万事大吉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也确实没记住具体的题目及内容。总之糊里又糊涂,像做梦一样。还是全心投入教学工作吧!考上与否无所谓。那时的民办教师,周末学生休息,老师还是要参加生产队劳动的。一个周末,我参加了队里的劳动,在村西头大湾里(水塘)出湾土(泥,作肥料)。中间休息时,大家都躲在村头的北墙跟下闲聊拉呱。这时,只见村北的路上有一骑自行车的人赶过来,走近时一看,原来是二中我的农技老师潘老师。我立刻向前和老师说话,只见他笑着说,是来给我送通知的。说着就从书包里面拿出了通知书。我高兴地接过了通知书,我签名留字后,潘老师就骑车返回了。大家都很高兴,一起围上来看我的入学通知书。这是我们村恢复高考后第一个考上的中师生,全村人都为之高兴。春节放假前,我就向学校进行了交接。春节过后没有几天,1978年3月5日早饭后,我和未婚妻步行了二十里,到莱芜师范学校报到了!从此,我真正成为了一名中师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此就踏上了教育之路,在教育战线上一直到退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附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7:高考制度恢复,全国约570万人参加统一考试录取人数27.万人,包括中专在内,录取率4.7%。1978年7月,又有610万人进入考场。全国统一命题,录取新生40,万人。从1977年10月出台恢复高考的决策到1978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各大高校录取了68万名大学新生,包括中专生,录取率为6.5%。七七届考生,七八年春季入学;七八届考生,七八年秋季入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