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南部自驾游(五)三个小众世遗项目

向往的生活

<p class="ql-block">  在德国南部自驾游的第5天,我们从乌尔姆前往海德堡的途中,游览了卡尔斯鲁厄的莫尔布龙修道院;第7日从海德堡前往罗腾堡的途中,又游览了位于海德堡以北35公里的洛尔施修道院(隐修院),和海德堡以西30公里的施派尔大教堂(主教座堂)。这三个建筑(群)都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由于所处位置相对比较偏僻,因而比较小众,此美篇就详细记录一下我们在这三个小众世遗项目的游览见闻吧。</p> <p class="ql-block"> (一)莫尔布龙修道院</p><p class="ql-block"> 该修道院建于1147年,昔日为一座西多会修道院,坐落于施特洛姆贝格地区低缓的丘陵风景中。这是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德语地区的首次运用,且是特别成功的杰作。1993年,修道院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p> <p class="ql-block">  莫尔布龙修道院被认为是阿尔卑斯山以北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修道院建筑群,自12世纪以来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建造,一个巨大的修道院城镇发展起来。除了作为核心区的修道院和教堂之外,还有周边的几个带有建筑的庭院,这些建筑昔日可能是王室代表的狩猎小屋、修道院的厨房亦或是医院、神学院、农舍/作坊(铁匠铺、酒窖、面包房、储藏室)……,今天有些仍被神学院使用,有些则是市政厅、警察局、公证处、餐厅……。</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除了欣赏建筑(群)外,你还可以深入了解中世纪修道院的生活方式——除了冥想和祷告外,辛勤的劳作是修道士每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自给自足是他们的理想信念之一。修道院内部开辟有各种果菜园和香草园,供修道士们日常劳作。高墙之外是用来养鱼的湖泊,修道院自建的葡萄园直到今天仍见证着修道士们对于会规的恪守。随着一年到头各种集市的陆续举办,自给自足的传统在这块土地上一直延续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周一下午到达的,周末这里刚刚结束了一个为期一周的民俗节日活动,很多人正在忙碌地拆除因活动需要而搭设的各种棚子,所以庭院里显得有些杂乱。据说,这个修道院庭院几乎全年都处于热闹的气氛中,因为从复活节市场到药草和收获市场再到圣诞市场,热闹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p> <p class="ql-block">  因为语言问题和时间问题,我们只能根据修道院官网的介绍以及4页折纸的中文小册子,对修道院和教堂部分做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看到了一个建于中世纪、融合了不同的建筑风格、且几乎被完整保留了下来的修道院,了解到一些修道士们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  回廊连接了修道院的主要功能室:教堂、章堂、宿舍和餐厅。它是在几个建设阶段创建的,混搭了许多罗马式和哥特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  十字花园,被哥特式回廊所环绕,园中种植着一棵异国情调的观赏树——玉兰,每年四月玉兰花开,无数游客欣喜若狂地来此赏花。</p> <p class="ql-block">  喷泉屋位于回廊的北翼,修道士食堂对面。在 13 世纪,它最初被建造成一个圆形,直到栏杆高度。大约在 1340 到 1350 年间,安装了五个窗饰窗,天花板呈拱形。半木结构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611 年左右。</p> <p class="ql-block"> 喷泉屋原本是修道士们进行洗手、沐浴和剪发的地方,这里的水是从修道院北边的山泉中汲取而来的。如今,这里成了莫尔布龙修道院最受欢迎的地方,尤其是在庭院中玉兰树开花的季节,那绝对是美极了。</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眼前这个三碗喷泉只有底部石壳是中世纪喷泉的幸存部分,中碗和上碗均是在19世纪修复的,而最上面的青铜顶部则来自中世纪的方丈喷泉处(位于修道院东部庭院)。倒是喷泉屋拱顶中的红色粉笔画确实是原创的。</p> <p class="ql-block">  罗马式的拱门墙、哥特式的穹顶……修道院教堂展示着数个时代、数百年来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这个教堂感觉有些特别,整个一个规整的中殿空间被一堵半高墙分隔为了两部分,原来昔日修道院里不仅住着很多修道士,还住着很多平信徒,他们都是工匠或是在修道院的“经济区”工作的人。修道院规定要严格区分修道士和平信徒的区域,即使是在教堂也如此。我们拍摄所在的这部分是平信徒教堂。</p> <p class="ql-block">  眼前这个十字架和基督的身体是由一块石头制成的,尤为引人注目,是修道院中保留的中世纪艺术珍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  据说,关于这个耶稣被绑十字架的雕像,还有一个被称为“莫尔布隆奇迹”的事件——每年的6 月 21 日,当太阳在上午 11 点到12 点之间达到最高点时,太阳光线会穿过教堂的一扇红色玻璃窗,落在十字架上基督形象的荆棘冠冕上,此时看起来这个形象好像正在流血。这个事情听起来与埃及阿布辛贝神庙的“太阳节奇观”有些类似,只不过阿布辛贝神庙是在三千年前建造的,而莫尔布龙修道院是中世纪的产物,那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与古埃及人有着极大的不同了,所以在我看来可能也就算不上什么“奇迹”了。</p> <p class="ql-block">  教堂中的罗马式圣坛屏风,对面是供修道士使用的教堂(唱诗班席位)。</p> <p class="ql-block">  修道士教堂。这部分的装饰看起来相较于平信徒教堂要繁复一些,高坛和唱诗班席位上的浮雕特别精美,两侧墙上的壁画描绘了圣经中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这里原本是教堂的主祭坛位置,在14世纪到15世纪初对修道院核心区域的改造中,伴随着教堂网肋拱顶、新壁画的增加,这里也被打开变为了装饰大窗,使得整个教堂变得敞亮了。</p> <p class="ql-block">  修道士们从他们在楼上的宿舍到他们所在的教堂部分采取了最短的路线,进行夜间诵经和祈祷。一扇门直接通向他们的工作、学习和公共休息室的回廊(下右照)。</p><p class="ql-block"> 通过位于南部耳堂的错误命名的死亡之门(下左照),可以进入附属的圣器收藏室。</p> <p class="ql-block">  章屋,是修道院的“社区空间”,是修道士们每天聚集的地方,聆听教团规则章节的宣读,“章屋”这个名字也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  整个修道院的外窗玻璃都与一般教堂的彩色花窗截然不同,彰显了西多会的“简单生活”的理想。我原本以为这些窗户都是比较古老的(但绝对到不了中世纪哈),还与LG争论了一番,最后咨询工作人员才得知,这些窗户都是二战之后才重建的,因为二战也波及到了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  修道士食堂。可以想象一下当年的场景——修道士们默默地吃着饭,与此同时,一位弟兄站在东墙上一个凸起的讲台上给大家朗读圣经和其他经文,所有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他。</p> <p class="ql-block">  平信徒食堂,建于13世纪初,以其庄严的氛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莫尔布龙早期哥特式建筑的绝佳见证。</p> <p class="ql-block">  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出,修道士食堂和平信徒食堂是靠得比较近的,中间仅隔着一个共用的食堂服务间(真正的厨房在核心区一位专门的一栋建筑里),目前在修道士食堂的西墙上还能看到一个通往食堂服务间的“传菜窗口”。</p> <p class="ql-block">  通往昔日修道院医院的连廊。</p> <p class="ql-block">  这是带有农场和行政大楼的修道院庭院,占据了修道院建筑群的一半以上,这里有一些早期石头建筑以及不同世纪的半木结构房屋,房屋前后的这些小摆设充满野趣。</p> <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莫尔布龙修道院大概参观了2个小时,重点是参观了它的核心区域,修道院庭院周边只是匆匆地转了一圈。感兴趣的、计划前往这一世遗项目的朋友可以登录其官网(www.kloster-maulbronn.de),查询更多有价值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 (二)洛尔施修道院</p><p class="ql-block"> 洛尔施修道院位于德国西南部莱茵兰-法尔茨州沃尔斯市的东郊近郊(海德堡以北35公里),是德国“前罗马式”建筑艺术最具有代表性的遗迹之一,是现存最大的法兰克王国修道院失传的代表之作,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从这一段介绍可以看出,一是洛尔施修道院的历史远比莫尔布龙修道院要早;二是洛尔施修道院历经上千年的兴衰发展,如今已经只剩下几个建筑遗址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游客信息中心打算购票参观,却被好心的工作人员告知:建筑遗址是免费参观的,只有博物馆、什一税谷仓展区以及导游团需要购票,但展馆仅有德文说明,导游团也基本是德语(运气好的话能赶上一个英语团),如果不懂德国的话购票参观可能没有太大必要,建议在门口取一张中文导览小册子(4折对开),跟着它去看看几处建筑遗址。</p><p class="ql-block"> 建议很中肯,好吧,接下来我们在洛尔施修道院的游览就显得有些走马观花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再来详细了解一下洛尔施修道院从卡洛林王朝的修道院到如今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发展历史吧。</p><p class="ql-block"> 从公元764年起,罗贝尔家族在韦施尼茨河的两条支流间建立了一个小小的私人修道院,也就是后来修道院的老教堂。在公元767年迁移至新的地点后,这座修道院于公元772年普升为皇家修道院,并于公元774年在查理大帝的见证下举行了成圣典礼。在长达八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僧侣和神职人员为了圣徒那扎琉斯的遗骸而聚集在这里。该遗骸的存在使得修道院获得了极大繁荣:在公元800年前后,修道院的产业已经扩展到今天的六个欧洲国家。数以百计的城市和教区的名字是在《洛尔施手抄本》中首次出现的,这部文献是欧洲经济史最重要的来源之一。</p><p class="ql-block"> 洛尔施修道院可能仅在10世纪中叶被作为纯粹的本笃会修道院,它在公元1232年最终失去了自公元772年起就一再得到书面确认的自主权。普利孟特瑞会的修士们在美因茨大主教和选帝侯的统治下活动,直到公元1556年洛尔施教区被查封。从查封教区到18世纪中叶,修道院的建筑几乎完全消失。它成为了一个带有显著农业色彩的地方,直到它又变成了一位林区主管的官邸。</p><p class="ql-block"> 与洛尔施修道院的名字相连的不仅有著名的国王大厅或者大门楼厅,而且还有一个尽管分散在世界各地但大部分保存完好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汇集了所有可获得的有关神与世界的知识,其内容反映了中世纪学术的丰富宇宙。就像如今所有感兴趣的人都可以随时在线访问图书馆一样,重建难度大得多的修道院档案在将来也会向公众开放。在什一税谷仓展室里,200多年来的考古发现成为了过去数百年历史的有说服力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目前幸存下来的几处建筑遗址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修道院院墙】,它是从修道院时期幸存下来的最大建筑物,其大约三分之二的部分都得到了保存。</p> <p class="ql-block">  【大门楼厅/国王大厅】</p><p class="ql-block"> 这是洛尔施修道院遗址中最著名的建筑,它修建于公元900年前后,被誉为是代表卡洛林式风格的保存最完好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它沿用了经典古雅的建筑风格,但又自觉偏离了古典时期的建筑装饰准则。外墙上的独特装饰和建筑物上层内部珍贵建筑绘画的遗迹交相辉映。整个建筑的功能尚不清楚,目前的研究推测该建筑用于接待统治者,但也讨论其作为法庭的用途。如今,我们看到的国王大厅是1935年修复后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  有些小小遗憾的是,游客必须参加导游团(整点开团)才能上到该建筑物的上层,一睹珍贵的建筑绘画,于是我最后在游客信息中心购买了一张明信片,做个纪念吧!</p> <p class="ql-block">  【教堂遗迹】</p><p class="ql-block"> 修道院教堂是每个修道院的建筑中心,也是僧侣和修士的生活中心。</p> <p class="ql-block">  在800年的(作为教堂的)历史长河中,他们日日夜夜在洛尔施唱圣经诗歌,庆祝圣餐礼。礼拜堂在任何时期都装修精美:彩色大理石的地板,用金银精心制作的合唱团栅栏,祭坛栅栏和帷幔,珍贵的纺织品,墙上的画作。自查理大帝于公元774年出席修道院教堂的成圣典礼起,三中殿式的宗座圣殿也成为了墓地。他的连襟和堂兄弟塔西罗三世,他的孙子德意志人路德维希(公元876年去世),以及东法兰克王国卡洛林家族的另两代人都在这里安息。在最鼎盛时期,教堂的长度超过百米,西首建有雄伟的双塔建筑。如今,教堂的稀疏遗迹仍然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能看到11至14世纪建筑的概貌。</p> <p class="ql-block">  【什一税谷仓】</p><p class="ql-block"> 在修道院地区,最古老的后修道院时期的建筑是什一税谷仓。它是在16世纪末使用从其它修道院建筑拆除的材料建造而成。如今,它被改造成了一个展区,展出有大量的从罗马时期到19世纪的建筑雕塑和考古文物。谷仓的上层是新修建的平时不对外开放的考古学储藏室,它不断对谷仓展室展出的收藏品进行补充。</p> <p class="ql-block">  除了16世纪的什一税谷仓外,还有几个后修道院时期(修道院结束后)的建筑,比如,18世纪在中世纪后期教长宅邸上兴建的选帝侯府邸(下图左)、19世纪末的森林管理所及猪圈(下图中)。</p> <p class="ql-block">  最后再看看全景吧!</p> <p class="ql-block"> (三)施派尔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施派尔(Speyer)小镇位于海德堡以西大约30公里,它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小镇之一,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镇中心的施派尔大教堂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罗马式教堂建筑,在艺术史上有着重要意义,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施派尔大教堂最初是由康拉德二世于1030年组织修建的,后于11世纪末进行了一 次重修。因此,该教堂是欧洲范围内最为古老的教堂之一,能在建筑上找到不同时期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大教堂的主要部分包括长方形教堂、四个角塔和两个拱形顶。据传圣雅各曾经过此地,所以此地也是著名的朝圣之路上的一站。</p> <p class="ql-block">  目前看到的教堂正立面是由19世纪德国著名建筑师Heinrich hübsch 主持修建的。因为《圣经》中记载,圣城耶路撒冷的城墙在每个方向都各有三座城门,所以施派尔大教堂出于模仿建造上帝圣城的愿望,在其主立面(西)墙上也建造了三座门。</p> <p class="ql-block">  中间大门的正上方有五座雕塑,其中正中是圣母玛利亚,她是大教堂的首要守护者;左二是施洗者约翰,因为该教堂是这个主教管区第一个可以进行洗礼仪式的教堂;其它几个雕塑都是各种守护天使。</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门上方的圆形玫瑰花窗是神祗的象征。身处玫瑰中心的耶稣基督象征着整个创世的中心以及我们生命的真谛。围绕这个玫瑰的四边形是尘世的象征,在它的四个角中可以看到福音传道士的标志——神鹰、天使、雄狮、公牛,它们是人间的先行者,向世人传递了天堂的四大福音。</p> <p class="ql-block">  大教堂的大门(窄门)被嵌在一个多层拱门的最窄处,多层拱门的内外各有六层,这十二层的总数据说象征着完美。</p><p class="ql-block"> 大教堂的大门(1971年)本身就是一部铜铸的传道书。铜铸浮雕的下部分描述了圣经旧约里的故事,特别是《旧约创世纪》里万物起源的故事和远古传说。铜铸浮雕的上部分展示了耶稣生平故事以及圣经新约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大教堂大门上方刻着《约翰福音》里耶稣告别众徒的遗愿:“愿他们都合而为一!”大教堂的这一部分是1054年在希腊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教会分裂之前竣工的,它作为东西教会分裂前的最后一座大型教堂建筑象征着整个教会的统一。</p> <p class="ql-block">  穿过教堂西面的三个门,就来到了教堂宽大的前厅。这里如同城堡的城墙,保护着教堂免受来自西边的黑暗侵入。西面是日落的一面,在中世纪,它代表着黑暗和邪恶。来访者从教堂西端进入,穿过大教堂走到东端,这个行进过程他将驱散所有邪恶与黑暗,以更接近天主基督,达到光明。</p> <p class="ql-block">  进入教堂,宽阔壮观的教堂中庭就呈现在了眼前。沿着中庭前行,可以看到此教堂的十二个穹顶是由巨型石柱支撑的。朝上看去,两道拱廊由穹顶联结在一起,由此中庭上方就形成了六个巨大的拱顶,这在中世纪象征着苍穹。这六个拱顶同时还象征着创世纪里连续的六天,也象征着尘世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中庭左右两边窗子下方的壁画描述了圣母玛利亚的生平。</p> <p class="ql-block">  在进入唱诗班席的入口处可以看到一座大型的玛利亚雕像。每次由主教主持的重大弥撒都是以在教堂守护者雕像前作为礼拜仪式的终点。</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中庭通道走到底,然后转向侧翼,再在侧翼踏上一个高大的阶梯,就可以到达教堂的十字交叉处。这个十字形代表了耶稣受难十字架,同时也是耶稣复活和福祉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教堂内十字交叉区是基督教徒的活动空间,从他们接受基督洗礼开始,所以一般游客无法凑近,我只好从正面隔着很远拍了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大教堂中庭的六个拱顶代表了创世纪的六天,那么十字交叉处上方那个如同苍穹的大拱顶则象征着创世纪中的第七天,这一天是创世主的休息日。这休息日是为了让万物找寻造物主、找寻上帝、找寻安宁与福祉。此拱顶呈八角形状,这个数字八是由七加一得来的。因为基督教中真正的安息日不同于犹太教的安息日星期六,而是其后的一天星期日。这一天是基督复活日,也是创世结束的一天。这就是八角形拱顶的“八”这个数字所要表达的含义。星期日是每周的第一天同时也是第八天。</p><p class="ql-block"> 在基督教中每个星期日都象征着福祉的起始和完美。穹隆拱顶的正下方是祭坛,祭坛是基督的象征,也是基督徒举行圣餐圣礼获得解脱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大型烛台</p> <p class="ql-block">  教堂大门的内侧</p> <p class="ql-block">  施派尔大教堂有个地下帝王墓室和陵墓群(门票💶3.8/人),埋葬有神圣罗马帝国萨利安王朝、霍亨斯陶芬王朝、哈布斯堡王朝和拿骚王朝的帝王及其皇后。这个地下墓室是大教堂最古老的部分,也是整座建筑的基座。由红白沙石相间砌成的圆形石柱完美和谐,微弱的光线使得这里显得非常安静祥和。在这个支撑着教堂后殿的区域还有一个教堂最古老的洗礼盆。</p> <p class="ql-block">  大教堂南面有一座橄榄山雕塑,这座橄榄山雕塑坐落在原来的十字回型廊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  位于大教堂不远处的普法尔茨历史博物馆,大教堂陵墓群出土的陪葬品均被陈列在此,有时间的话不妨来这里参观一下。</p> <p class="ql-block">  正对大教堂的是施派尔小镇的市政府机关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  市政府机关办公楼正门</p> <p class="ql-block">【今日美食】</p><p class="ql-block"> 我们事先通过小红书攻略到这家餐厅——Domhof Hausbrauerei,距离大教堂几十米远,除了三层小楼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很多名人都来过。</p> <p class="ql-block">  就餐环境装饰得很有乡土气息,还摆置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  在网友的推荐下,我们品尝了红酒酱牛肉(上图)和肉排(右下),还点了一个沙拉。牛肉软而不烂,味道超棒,搭配的这个小面条也挺可爱的,第一次吃。沙拉也非常爽口。肉排有些翻车,一看样子就太太太一般了。这一顿加上啤酒饮料消费€48,价格还算公道吧?</p> <p class="ql-block">  好啦,海德堡周边的三个小众世遗项目就写到这里了,下一站我们罗根堡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