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这是一个真实的励志故事,本文根据当事人讲述整理而成,不为述苦,只为共勉。勇敢面对生活,一切皆有可能!</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故事的开头</p><p class="ql-block"> 火红的太阳刚刚升起,朝霞铺满了半边天,映红了山坡。山脚下,小路旁边花丛锦簇,红的、黄的、紫的,像是一道绚丽多姿的彩虹。</p><p class="ql-block"> 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牵着她双目失明的母亲,走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小女孩小心翼翼,她的妈妈深一脚浅一脚,她们艰难地前行。这条路就像她们的生活一样崎岖不平,伸向远方。</p><p class="ql-block"> 小女孩出生在黄龙村岭林屯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她的父亲因为小儿麻痹症落下腿疾,她的母亲双目失明。小女孩排行老四,前面有一个姐姐,两个哥哥,后面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两个身体残疾的父母拉扯六个儿女,日子的艰难程度难以想象,用“凄风苦雨”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生活好苦啊,讲故事的人感慨万千,听故事的人早已泪流满面。穷困潦倒的一家人在艰难困苦中挣扎,弱不禁风的小女孩在磨砺中成长,没有悲伤和绝望,只有不屈不挠和抗争。</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真实的励志故事,长大以后小女孩拥有了自己的工厂,成为一名企业家,一家人也过上了好日子。</p><p class="ql-block"> 梅花香自苦寒来,与命运抗争,他们做到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艰难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在70、80年代,一般的家庭尚且吃不饱饭,他们一家更是经常要忍饥挨饿。还在生产队的时候,只有腿脚不便的父亲一个人参加劳动挣工分,分到的的粮食根本不够一家人吃。到80年代分单干后,由于缺乏劳动力,吃饱饭对他们来说仍然是奢求。一年之中大多时间,他们家都靠红薯、木薯等粗粮充饥,即使这样也仍然无法填饱肚皮。</p><p class="ql-block"> 在最艰难的时候,曾有好心的邻居介绍来了一对夫妇,要领养他们之中的一儿一女。想领养的人来家里时,面黄肌瘦的兄弟姐妹几个抱在一起痛哭,父亲坐在一旁不吭声,母亲站在门口心如刀割,邻居苦口婆心的劝他们:“让他们去吧,起码给他们一条活路啊!”。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领养的人终归没有带走他们。</p><p class="ql-block"> 最初他们一家人挤在两间像牛棚一样漏雨的破旧瓦房里,后来连勉强栖身的破屋也被一把大火烧得精光,不得已他们全家从岭林屯搬到潭布,在那里开始了新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3)吃百家饭,穿百家衣</p><p class="ql-block"> 自打懂事起,小女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牵着妈妈的手四处借米,邻居家,舅舅家,认识的亲戚家基本都借过。除了借米,还讨要别人家破旧不要的衣服,有时实在饥饿难耐,甚至讨要一些饭团。由于营养不良,小女孩瘦骨伶仃,一副病恹恹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你家还有剩饭吗?”路过邻居家门口的时候,她的妈妈试探性的问了一下。小女孩身体颤抖了一下,妈妈轻轻抚摸她干瘦的脸庞,内心充满愧疚,这孩子饿得皮包骨,头发像干草一样枯黄。</p><p class="ql-block"> “有的有的,这点锅巴拿去当零食吧,我们家那小子不喜欢吃这个”邻居家大婶明白,她们一定又是饿坏了。她故意撒了个谎,把刻意留给孩子的锅巴送给她们。</p><p class="ql-block"> “妈妈你吃吧,我不饿”小女孩把锅巴递给妈妈,眼巴巴地看着。“你吃吧,我不饿”妈妈态度坚定,不容拒绝。小女孩狼吞虎咽,干硬的锅巴对她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是要饭的乞丐,永远都要记住对我们有恩情的人,以后有本事了一定要报答他们”,她的妈妈望着远方,似乎看得见世间光明。</p><p class="ql-block"> 小女孩点点头,心里明朗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4)了不起的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大家都很穷,日子过得很艰苦,大家都尽可能地相互扶持。对于他们这样特别困难的一家,大家也不会用特别的眼光看待,相反对他们家更多的是尊重和佩服,因为他们一家人确实令人钦佩。</p><p class="ql-block"> 以前做饭都用柴火,砍柴就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小时候去放牛经常看到他们兄弟姐妹几个和双目失明的妈妈在独安山脚下砍柴。十来岁的哥哥姐姐负责砍柴,小一点的弟弟妹妹帮忙收集,妈妈则负责打捆。妈妈虽然眼睛看不见,需要摸索着才能把柴草捆好,但是她力气大一些,捆起的柴草才不会松散,孩子们都还小,力气不够大。他们一家人有说有笑,远远都能听得到,寂静的山脚变得热闹温馨。砍柴又苦又累,但他们却能苦中作乐。</p><p class="ql-block"> 他们家有块水田就村前离鱼塘不远处。以前农村种田要先犁地,再耙平,然后才能插秧。耙田就是让牛拉着耙田的木具来回滚动,把泥巴耙平坦,耙具上面需要有人站在上面压重。小女孩有个弟弟跟我年龄相仿,在黄龙小学岭林屯分校读一、二年级的时候,应该也只有8、9岁。有一次看他熟练地驾驭一头小牛拉着耙具快步小跑,田里冲起阵阵浪花,像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士兵。在大榕树下乘凉的好多人都纷纷驻足观看,发出由衷的赞叹。</p><p class="ql-block"> 夜晚,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三三两两地围坐在水井边上乘凉。一些小孩在打闹,一些小孩仰望天空看斗转星移。不远处,她的妈妈还在带着他们几个小孩摸黑拔秧苗,不时闲聊几句,好像还能跟这边乘凉的人搭话。披星戴月劳作的场景,是血汗和苦累化作的浪漫。</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插秧,他们一家全员上阵,几岁大的弟弟妹妹也一起插秧,虽然有些歪歪扭扭,却很认真。汗水流淌到田里,激起朵朵小浪花。火辣辣的太阳像生活一样拷打着一家人,他们却只顾埋头苦干,没有怨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5)要强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一位双目失明的母亲会留给孩子们什么样的印象?也许你永远都无法想象,这位母亲在孩子们的眼里竟然是 “非常要强”。一个双目失明的母亲,需要做多大的努力,需要怎样的坚强,才能做到儿女们心中“要强”的模样。洗衣做饭、挑水砍柴,你很难想象一位双目失明的妈妈,还能干这么多事情。由于家里缺乏劳动力,孩子们稍微大一点的时候,都要下地帮忙干活了,她的妈妈也从不闲着,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抢着做。</p><p class="ql-block"> 除了做家务,干农活,这位母亲还会做布鞋、鞋垫、布帽等手工。她做的鞋垫比一般人做得还好,那些年不仅在黄龙村,在乡里许多人都知道她妈妈做的鞋垫是最结实的。因为手艺好,所以她做的鞋垫、布鞋、布帽都是樟木街上的畅销货。每到圩日,小女孩就带着妈妈到樟木街上卖货。从家里到樟木街上要走5、6公里的山路,普通人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她们要走两三个小时。她们要把这些手工卖掉还钱,再换一些米回来,顺便采购一些原材料,回家后继续日以继夜地赶工。</p><p class="ql-block"> “妈妈做的手工布帽子是最漂亮的!”多少年以后,女孩回忆起来仍然不无自豪的夸奖母亲。</p><p class="ql-block"> “妈妈说她永远不会流眼泪,因为如果她都哭了,这个家就撑不下去了”。在小女孩眼里,她的妈妈不是一个柔弱的女人,而是像大山一样的巨人,她坚强的意志支撑起来整个家庭。 </p><p class="ql-block"> “做人要光明磊落,我们靠双手养活自己,绝对不偷不抢”,即使在揭不开锅的时候,她妈妈也决不允许她的孩子们去干偷鸡摸狗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只要努力勤奋,日子就一定会好起来的”妈妈经常这样鼓舞他们,叫他们永远都不要灰心丧气。</p><p class="ql-block"> “做人要懂礼貌,见人要打招呼”妈妈的谆谆教导陪伴一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6)乐观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小女孩的父亲会唱山歌,喜欢唱山歌。劳动的时候唱山歌,干活之余也唱山歌。这些壮话山歌有些是看戏的时候捡来(壮话:学到的意思)的,有些是他自己造的。他造的山歌都是一些农村喜闻乐见的事物,有四季耕作,有花鸟虫鱼。山歌里总是充满了欢乐,他用山歌告诉妻子儿女们,幸福的生活总是在不远的前方,只要努力就一定得到。</p><p class="ql-block"> 印象里小女孩的父亲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总是面带微笑,乐呵呵地向人打招呼。遇到熟悉的人还相互调侃一下,开开玩笑什么的。可能是耳濡目染的缘故,他们家几兄弟也总是乐呵呵的样子。不管生活多苦多难,他们一家人永远都是那么的乐观开朗、积极向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7)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女孩</p><p class="ql-block"> 每到樟木圩日,小女孩都要带她的妈妈上街卖货,顺便采购些原材料。一直到她上学读书,这样的情况也没有任何改变,因为没有她的带领,她妈妈就没法上街卖货,就没有钱买米回来,一家人就得忍饥挨饿。她带着妈妈趟过坑坑洼洼的山路,而她的妈妈则带着他们勇敢地挑战坎坷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样,小女孩总是三头两天就要缺课。岭林分校唯一的老教师在课堂上常常用她做例子教导学生:“不管是读书还是做事都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她却听得似懂非懂,也不觉得难过。即使过去几十年,她心里仍然对老教师充满了敬意和感激。曾经的她也渴望像其他同学一样好好读书,但是生活却没有给予她这样的机会,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个成语她却一直铭记在心。</p><p class="ql-block"> 在以后的打工、创业生涯,每当到最艰难的时候,她总会想起妈妈“永远都不要流泪”的教导,也会时常想起老师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话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8)苦尽甘来</p><p class="ql-block"> 她的大姐十几岁就嫁人了,听说是为了换粮食。两个哥哥也是早早辍学,回家帮忙干农活。上学读书,学会认字算数,然后就早早辍学,回家务农,或出去打工挣钱。他们几兄弟姐妹,一个个踏入社会,用稚嫩的肩膀分担父母的重担,支撑起这个历经磨难的家庭。</p><p class="ql-block"> 她的几个兄弟先是在工地搬砖,然后给人家当学徒搞建筑,学习砌墙修房子。再到后来成了远近闻名建筑包工头,日子也逐渐有了好转。</p><p class="ql-block"> 而这个多苦多难的小女孩,同样也经历的打工、当学徒、自己创业的艰难历程。她的家庭虽然没有给他们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却给她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勤劳踏实,坚忍不拔,乐观积极。可能遗传的缘故吧,小女孩也跟她的妈妈一样的能干,在做手工方面也特别出色。现在她开办的工厂,也跟这个手艺有关。</p><p class="ql-block"> “幸福的生活总是在不远的前方,只要努力就一定得到”,她的父亲又哼起了自己造的山歌。</p> <p class="ql-block">故事讲述/林敏</p><p class="ql-block">故事整理/小军</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