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地坛又称方泽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是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p><p class="ql-block">地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地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自1531至1911年,明清两朝皇帝连续 381年在此祭地,是历史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祭地之坛。</p><p class="ql-block">地坛于1925年被辟为京兆公园。现在地坛有方泽坛、皇祇室、牌楼、斋宫等著名旅游景点。1984年,地坛被评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2月,地坛公园被授予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p> <p class="ql-block">祭地活动源于远古时期,据文字记载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史料载: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招地于泽中方丘)。起初,是由于文化知识水平所限,人们尚不能认识与驾驭自然及社会力量,对自然界的众多事物现象(诸如生老病死、穷富苦乐、风云雨电、水火灾害等)解释不了,渐次产生虚幻、梦幻,集众人之幻,就臆想出超自然的什么“神鬼”,出现神宗迷信,把万物归宿于天地神鬼的造化安排,若遇不解之事就求救天地神鬼给以保佑和恩赐,臆造出“皇天”、“地祇”掌管天、地之一切,是至高无上的。</p><p class="ql-block">后来,封建君王就利用这些进一步迷惑百姓,当作统治工具。君王为抬高其自身,维护其统治,又编出“天地君亲师”,为“五尊”,把自己置于天地之下,亲师庶民之上,封自己为“天子”,宣扬自己当皇帝是天地造化、祖宗功德。为表谢恩与求助,就出现了拜谢与祈祷天地神之礼仪。到周代就形成了一整套礼仪制度,曰《周礼》。明清帝王承袭《周礼》之制,每逢阴历夏至凌晨,皇帝亲诣此台条招“皇地祇”、“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五陵山”及本朝“先帝”之神位,曰“大祀方泽”(古时祀典分大祀、中祀、群祀三等级)。每逢国有大事(如皇上登极、大婚、册封帝后、大战获胜、宫廷坛庙殿字修缮的开工竣工等),皇帝派亲王到此代行“祭告”礼。礼仪比“大祀”稍简。</p> <p class="ql-block">牌楼</p><p class="ql-block">牌楼也称牌坊,是地坛主门——西门的第一座建筑物。明清两代皇帝到地坛祭地首先经过牌楼,再进坛门,地坛牌楼与颐和园东门外牌楼一样高大雄伟。明代始建时称“泰折街”牌坊,清代雍正年间重建时改为“广厚街”牌坊,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两个牌楼都没有保存下来。牌楼于1990年重新建设,高达13.5米,绿色的琉璃瓦面,彩画以本“天龙地凤”之说,绘以单凤图和牡丹图案,正面中心有“地坛”二字,背面核心有“广厚街”字样。</p> <p class="ql-block">方泽坛,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地祇神”之场所,因坛台周有方形泽渠,故称方泽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遵乾隆皇帝之旨谕进行改建,将黄琉璃砖坛面改换为艾青石坛面。现建筑为1981年按清乾隆时形制恢复。</p> <p class="ql-block">简介牌</p> <p class="ql-block">方泽坛东西南北各有棂星门两道。</p> <p class="ql-block">两道坛墙之间是宽宽的甬道。</p> <p class="ql-block">方泽坛坛平面呈方形,以象征“天圆地方”之传说。中心坛台分上下两层,周有泽渠、外有坛壝两重,四面各有棂星门。下层坛台南半部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山形纹石雕座,其上共设山形纹石神座十五尊,供祭祀时奉安五岳、五镇、五陵山之神位;北半部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水形纹石雕座,其上共设山形纹石神座八座,供祭祀奉安四海、四渎之神位,外壝东北部为望灯杆,与其对称的西北部原有瘗坎一处。</p> <p class="ql-block">对着西棂星门的焚香炉和山形石雕座。</p> <p class="ql-block">方泽坛南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坛墙上覆黄色琉璃瓦,棂星门两边坛墙上有有龙吻守护。</p> <p class="ql-block">方泽坛北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祭祀文化</p><p class="ql-block">祭祀共分九个仪程,即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等。清乾隆七年额定地坛设文、武、乐舞生480人,执事生90人。每进行一项仪程,皇帝都要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从迎神至送神要下跪70多次、叩头200多下,历时两小时之久。如此大的活动量对帝王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所以皇帝到年迈体衰时,一般不亲诣致祭,而派遣亲王或皇子代为行礼。清代康熙皇帝在位61年,前40年中亲诣地坛致祭26次,而后21年则全部由亲王、皇子代祭。</p> <p class="ql-block">皇祇室</p><p class="ql-block">皇祇室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是地坛的主要建筑之一。明、清两代是供奉皇地祇神,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五陵山神位之所。1925年地坛辟为“京兆公园”,曾在此设“通俗图书馆”,1986年秋定为“地坛文物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斋宫,为皇帝祭地时斋宿之所。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各帝都曾在此斋宿。主体建筑坐西面东,由西、南、北三殿组成,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斋宫,目前正在修缮,暂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钟楼。</p><p class="ql-block">钟楼,始建于1530年,为三开间歌山式绿琉璃顶的重檐正方形建筑,通面阔12米多。因年久失修,于1965年拆除。2000年按原样重建。钟高2.58米,直径1.56米 重2324千克,铭文铸 大明嘉靖年月日制”八个字。钟声宏亮浑厚。</p> <p class="ql-block">神马圈。</p><p class="ql-block">神马圈,始建于1530年,建筑为五开间悬山式绿琉璃顶。通面阔19.55米,每间面阔相同,进深7.5米。外有壝墙。1999年进行挑顶大修。</p> <p class="ql-block">宰牲亭,是古代皇家祭地前宰杀祭祀用的牲畜(犊、豕、羊、鹿)的场所。每逢祭祀前一天子时初刻,在此举行宰牲仪式。门内两侧原有井亭各一座。</p> <p class="ql-block">宰牲亭西门前的影壁墙</p> <p class="ql-block">神库。</p><p class="ql-block">神库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这组小建筑群是由四座五开间的悬山式大殿和两座井亭组成。正殿叫“神库”,是存放迎送神位用的凤亭(抬“皇地祇”神位的轿子)、龙亭(抬配位、从位诸神位的轿子)和遇皇祇室修缮时,临时供奉各神位的地方。东配殿叫“祭器库”,是存放祭祀所用的器皿用具的库房。西配殿叫“神厨”,是制作祭祀供品食物的地方。南殿叫“乐器库”,是存放祭祀所用乐器和乐舞生服的地方。东、西井亭专为方泽坛内泽渠注水和为神厨供水。南殿及两井亭于清乾隆十四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方泽亭</p> <p class="ql-block">地坛公园的古树林。地坛公园现有古树176株,其中一级古树89株,二级古树87株,树种为侧柏、桧柏、国槐、枣树、榆树、银杏、楸树。地点多集中分布于方泽坛周边区域。大部分古树的树龄已经超过300年。</p><p class="ql-block">历年来地坛公园一直重视古树的维护管理工作,每棵古树都有相应的档案记录,并设专人维护,2005年地坛公园完成了古树复壮工程,对全园古树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维护保养,以此保证古树的茁壮生长。公园内最著名的就是独臂将军柏和大将军柏、老将军柏三棵古树。</p> <p class="ql-block">古树国槐依然生机勃勃,迎来了盛花期。</p> <p class="ql-block">在方泽坛至内坛北门道路两侧、贯穿着东门和西门直至牌坊的道路两侧,均种植着大量的银杏树,到了秋天红墙伴着一片金黄煞是绝美风景。届时地坛公园银杏节将迎来大量市民来公园赏秋。</p> <p class="ql-block">地坛西天门。</p> <p class="ql-block">地坛公园西门。</p> <p class="ql-block">养生园。</p><p class="ql-block">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是中国第一家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园区,位于地坛公园内,占地面积约2.5公顷,2010年建成。园区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主要分区,配以五行、五色、五方的内涵,以水栖和陆路为经脉经络,将全园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形体。园内有各类树木3千多株,近百种中草药和可入药的植物。主要景观依次为园林主门,精、气、神和合主题雕塑,心火区,肾水区,肝木区,悦和苑,养生长廊,针灸铜人,养生坊,杏林问茶,药王孙思邈雕像,脾土区,运动养生广场,24节气地雕,肺金区,调息广场,足底反射步道等。</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地坛的地位很高,但如今的地坛,很多重要景点都在腾退后进行抢救性修缮,所以只可远观。静待重新开放,再去参观。</p><p class="ql-block">但是如今的地坛,再也不是“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而是,“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片刻不息”。古树参天、绿草如茵,<span style="font-size:18px;">更突显出公园的功能。</span></p><p class="ql-block">昔日帝王坛庙,如今造福人民。这也是一大幸事。</p><p class="ql-block">(完。敬请美友来访留评,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