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8日是哈尔滨商业大学建校70周年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一代代商大人筚路蓝缕、逐光前行,铸就了“求真至善 修德允能”的校训精神。</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一代代商大人立德树人、耕耘不辍,成就了莘莘学子富国兴商的青春梦想。</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一代代商大人淬砺奋发、建业自强,创造了商业史上的多个辉煌,书写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精彩华章!</p><p class="ql-block"> 值此庆祝哈尔滨商业大学70周年华诞、欢度国庆73周年、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离退休工作处响应校党委号召推出了“我和商大的故事”征文活动,以此来表达了一批批老教师、老干部、老后勤工作者对母校的感恩与深情,唤起对大学时光的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 本篇收录了校老领导李乐银、老教师闫晓梅和她父亲闫佰臣、老教师韩枫、老教师邬雅琴和她儿子尚震、老教师朱显俊、赵德海、金哲雄和郑长江等老教授的征文作品(按上报时间排序),愿这些作品能给您带来美好的回忆和节日的祝福!</p> 李乐银和商大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作者:李乐银</p><p class="ql-block"> 1976年2月,我由北京警卫部队转业来到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前身黑龙江商学院工作。先后在校武保部、武装部、宣传部、组织部、纪委等单位任职。2001年3月由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退居二线,2004年6月退休。40多年来,我见证了哈商大的发展、壮大,也经历了我和哈商大之间发生的许多许多的故事。现仅就能记起来的几件往事简述于后。</p><p class="ql-block">故事一</p><p class="ql-block"> 1990年12月,我与宣传部干事李玉江同志合作撰写了《黑龙江商学院简史》。我负责文字部分,玉江负责拍摄照片。1991年11月入编《中国高等院校通览》,国内外发行。1993年5月又被收入《中国高校》一书。由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扩大了对黑龙江商学院的对外宣传。</p><p class="ql-block">故事二</p><p class="ql-block"> 1992年9月10日,黑龙江商学院隆重举行了建校40周年庆典。我作为宣传部长,负责庆典活动的宣传报导工作和文艺演出活动。邀请了省内外有关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记者参会。我与宣传部的同事们共同撰写了《薪火相传、砥砺耕耘——黑龙江商学院建校40周年回顾》的长篇报导。对参加校庆活动的有突出成就的校友进行了专访。基本做到了报纸有名、电视有影、电台有声。</p><p class="ql-block">故事三</p><p class="ql-block"> 1998年8月,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按照上级要求,学院成立了抗洪抢险办公室,我任办公室主任兼任灾民接待组组长。期间,我与多位院领导多次参加了教职工和学生到松花江哈尔滨市区堤段抗洪一线,慰问解放军的文艺演出等活动。9月16日,我与院党委宣传部周部长、院工会蔡副主席等人把全院师生员工向灾区捐赠的7万余元现金和一卡车衣服棉被等钱物送往哈市通河县灾区。哈尔滨市救灾指挥部通河县救灾工作组和通河县党政领导在现场举行了捐赠仪式。我代表黑龙江商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受灾群众表示了慰问。哈市救灾工作组负责同志和通河县张县长对我院师生员工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为了纪念这次抗洪抢险斗争的宏大场景,我写了《抗洪》小诗一首:洪峰袭来超百年,江水已过警戒线。往日游客无踪影,今朝戒严封了船。洪水无情翻恶浪,军民抗洪战犹酣。昼夜奋战忘生死,锁定洪魔撼地天。</p><p class="ql-block">故事四</p><p class="ql-block"> 2006年校领导让我参与编写《哈尔滨商业大学简史》。我与原商学院老教务处长王忠厚同志负责撰写《简史》第一篇“黑龙江商学院(1952年——2000年)”,共六章,15万余字。原稿25万多字。从收集资料到完稿共两个多月。后来学校主要领导决定先编一部《简史》,让我把原稿由25万字压缩到5万字左右。经反复推敲删减,仅压缩了10万多字,如果再压缩,就要影响到50多年的历史变革和重要史料的完整性了。经办公室刘吉昌、刘文军两位主任总纂,于2007年9月1日编辑成《哈尔滨商业大学简史》。</p><p class="ql-block">故事五</p><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至2015年5月,校党委聘任我担任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期间,我编写了《哈尔滨商业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协助党委建立健全了校和学院关工委组织。2010年8月,在召开新一届关工委全体委员会议时,我讲了四句开头语:“暮年披挂又出征,关工委里当新兵。老来上阵不卖老,愿献余热育后生。”</p><p class="ql-block"> 最后,以《感悟人生》小诗一首结束了我的发言。人生由人不由天,历尽沧桑始觉甜。光阴似水去不返,皱纹渐多白发添。青春耗尽心无悔,热血熬干志更坚。莫道老藤新绿少,金秋硕果兆丰年。以此两首小诗激励已经退休的关工委委员和参会的“五老”们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2010年9月15日《哈尔滨商业大学报》刊登了这两首小诗并对会议做了详细报道。2010年5月初,我代表哈商大向教育部关工委报送了理论研究课题《教师职业道德对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和作用研究》。2011年12月7日,教育部关工委在《课题研究的情况总结》中,对哈尔滨商业大学等六所高校的研究课题给予了“可称典范”的高度评价。2010年以来,在校党委、校领导和老干部处、学工部、各学院党总支以及关工委全体委员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五老”在全校开展了“为大学生做一件好事活动。”自2010年至2014年连续5年在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上,我代表哈商大关工委做了经验介绍,2014年7月22日还在教育部关工委田主任召开的部分高校关工委主任座谈会上做了《健全机制、主动作为、努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经验介绍。2014年11月20日,在校园网的支持下,我和关工委其他同志在校园网上创办了《深情寄语》栏目。组织“五老”们在校园网上与大学生在思想上开展交流互动,师生们参与的热情很高,有效地提升了校园文化的正能量。2015年3月,在我申请离开关工委之前,我主编了哈尔滨商业大学关工委2001年至2014年史料汇编《青松不老为霞满天》一书。该资料30余万字,在校内各学院和省内各高校关工委之间交流。自2010年至2014年,校关工委连续被上级关工委评为“先进单位”,30余人次“五老”(含本人)被评为“先进个人”。2015年3月,校关工委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教育厅关工委开始评我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在我的再三要求下,换成了单位)。校关工委的委员们和“五老”们一致称赞“这几年是哈尔滨商业大学关工委的鼎盛时期”。总之,几十年来,我的成长进步与哈商大休戚与共息息相关。 </p> 闫晓梅同父亲和商大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作者:闫晓梅</p><p class="ql-block">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能在哈尔滨商业大学工作,也是源于父亲对教育事业的感情所致。我的父亲叫闫佰臣,在黑龙江省财政干部学校建校初期就来到了这里,曾在几个部门担任过领导,后担任副校长。在此期间,他抽调精兵强将,带领他们一起到基层调研,创立了财产收付记账法,之后,国家财政部将财产收付记账法改为资产收付记账法,在全国推行,从一九六六年年初开始,共实行了二十五年之久。文革期间,财干校解体,文革后在复校的过程中,父亲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组建了黑龙江省会计学校,后因工作需要,调任黑龙江省建设银行,在纪委书记的岗位上离休。我父亲现在已经九十七岁了,每当说起财干校到商业大学的一路发展,仍然非常动情。八十年代,我由于原单位离家较远,上下班不方便,就产生了工作调转的想法,本来可以到省直机关工作,但由于父亲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工作过单位的感情,就动员我来到了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在这里,我见证了财干校到商业大学的发展。我曾经在团委工作过,还兼任班主任和辅导员,曾带过三个班级的学生,虽然不能说桃李满天下,但大部分学生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还有的当了某城市的领导。我也做过多年党委组织部门的工作,在因为年龄退居二线时,做了几年心理咨询工作,为不少学生解除了困惑。哈尔滨商业大学是我们父女两代人共同战斗过的地方,我们对商大有着深深的眷恋,我们父女俩虽然都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商大的发展始终是我们十分关心的事情,我们期望商大有更好的发展,有一个更辉煌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左上:父亲闫伯臣</p><p class="ql-block">左下:闫晓梅和父亲近期合影</p> 韩枫和商大的故事 邬雅琴同儿子和商大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作者:邬雅琴</p><p class="ql-block"> —母子—同是商大园丁2022年9月8日,寰球校友翘首企盼商大70年华诞,在迎接党的二十大之际胜利召开。母子是寰球校友成员,倍感欢欣鼓舞,承荣光,聚八方力量再创辉煌。母子此时此刻共同回顾商大70年光辉历程,鹏之千里,不辱使命,初心如磐供享盛会。 母亲邬雅琴与1962毕业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 长子尚震与199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母子毕业后,一直站在教育教学前沿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在商大这块教育平台上,母子经历了三,四十年的工作,学习,生活之感共享教书育人的美梦与商大矢志不渝,尽职尽责奉献教师宗旨。母亲1982年作为成人教育部一名专职政治课教师,十年教学走遍东三省各培训学校,培养造就数千名学子走上工作岗位贡献知识力量。1992年调转到烹饪系任政治经济学课。烹饪专业独树一职,培养大批大师专职学者为饮食业创造业绩在教育改革中,为创建新专业,扩大教育规模,找出新途径,补充商大短板1983年与系领导订立计划,调查研究,多方采访,得到校领导大力支持,申办成立黑龙江省第一个导游员培训班。效果很好,学员很多,质量很高,工作能力很强,深的各方赞誉。由旅游培训班发展到旅游培训部和培训系到现在成为旅游烹饪学院。至今。一直是黑龙江省大学院校中高水平,高质量旅游专业强者。 在参政议政中担当人梯,铺路石,政治信念不变,责任使命不变,于1985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与1988年在商大成立黑龙江省大学院校第一个民建支部,当时只有7位会员,经过几任支部领导现已发展56名会员。本支部团结,奋斗,和谐,为校,和省做了很多实际工作支边支农,支教,校企合作植树造林,帮扶困难学生,访老敬老等防疫活动中参加志愿者不辞辛苦受到好评 多年来支部在省委,省政协,校党委,校统战部,大力支持关怀下,支部成员服务大局,保持商大特色优势,严格要求自己,思想理论不断升华,彰显参政议政职能,在商大民建支部搭建的平台上优秀会员走上中央;省,市,区工作岗位。奋力工作,与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成为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民族振兴的见证者,参与者。多年来支部领导,绀当人梯,扶上马,在送一程,在新的征程大道上奋勇之前 前进无止境,于1990年成为中华支教社一名会员热心于[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宗旨长子大学毕业后,经多方努力,竞争踏上了商大校园,实现了青春园丁的美梦。先后奋斗在机械系任专职设计教师,勤奋好学,设计新颖,受到学生好评。几年后转战到轻工学院仍站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积极参加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冬季举办的冰雕,雪雕比赛带领学生不辞辛苦,劳累,寒冷取得多项奖励【昭君出塞】【翔】【奋斗】奖牌。他是学生的好老师,领导的好同事,学校的好园丁,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组建设计艺术学院,在这块沃土上充分发挥了才智、能力,并参加了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师智培训如虎添翼,带领学生参加橱窗,城市风景,城市建筑,校园景区设计取得很好成效,并获得国家,省,市设计奖励多项。本届70年商大校庆会标就是设计艺术学院在校与毕业学生设计成功的寓意深远,形式大方,内涵致级,颜色尚佳深得赞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尚的道德作风,精堪的才智技术。为人忠诚,教学重任责任在肩被评为教授级老师,一往直前,做好商大园丁教学工作。 为母校70年华诞送上母子的祝福:70年风雨兼程,70年饱经沧桑,永不停留,砥砺博栾,情系商大祝福母校,奋勇前行,一次商大行,一生商大情,商大永远枝繁叶茂,桃李芬芳,商大明天更好! {祖孙三代皆为教育园丁,孙女2015年毕业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现任香坊学校优秀美术老师} 。 </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22日 </p><p class="ql-block"> 退休办{民建会员}邬雅琴</p> <p class="ql-block">邬雅琴和儿子尚震母子合影。</p> 朱显俊和商大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作者:朱显俊 </p><p class="ql-block"> 1959年,我有幸被录入本校,成为贸易经济系商业经济专业的本科生。1963年毕业前,学校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通过对商业机构的业务过程,分步骤的实习操作方案,以求培养具有商业经营技能的全能人才。然而,出发前本方案却做了彻底修改,改为以商业会计岗位工作为主的实习方案。由此,我被分配到省医药站会计科参加毕业实习。此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它既验证了所学的科学理论知识,又学习到具体工作的实际操作本领。通过这样的实习,为我能够终生继续工作提供了前提,因而明白了一件大事:就是专业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不能只追求熟悉全面业务的“通才”、而必须是要有“一面精”的实际操作人才。片面追求“全面通”必然导致“全面松”;而一面精,则要求对关键部门关键岗位的精通,达到可顶岗工作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受到工作岗位的欢迎。</p><p class="ql-block">我和商大的故事(二)《课堂讲授与实际操作》</p><p class="ql-block"> 我毕业被分配到省商业厅下属的专业干部训练班从事会计教学工作。几经机构变动,后改为牡丹江商业学校。在多年的会计教学工作中,试探性的模拟会计岗位实际工作的账务系统资料,补充单纯教材教学的不足。学生课后可立即进行会计证账簿表各部分的模拟操作。至此,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一位来自商业岗位的学员感慨到:“我这个记账员,以前只会照葫芦画瓢。现在,不仅学会了当然,而且知道了所以然。由于坚持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而产生建立会计实验室的想法。在学校支持下,动员系内人员走出校门,收集了大批企业的历史档案资料,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复制不同企、事业业单位全年的会计核算档案,编制形成实验室的实验教学资料,正式开始了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操作相结合的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课后在会计实验室里可运用借贷、增减和收付三种记账法,处理工业、商业和预算单位的系统会计业务。这种创新的会计教学模式,被评为黑龙江省教学一等奖,被财政部所肯定,相继而来有多所兄弟院校慕名前来考察学习。自担任系主任以来,在讲授多门专业课程同时,参编或主编了十多门教材和教辅资料(包括财政部统编教材),编写、翻译学术文章,由省内外刊物及出版社出版发行。由学校推荐,被财政部任命为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会计教材编审组成员,分赴全国各地进行评审工作。此间,还兼任了学校的校刊编委、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省会计学会、预算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协会理事、副会长及会长职务。</p><p class="ql-block">我和商大的故事 (三)</p><p class="ql-block">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由于国家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91年财专和商学院正式合并为哈尔滨商业大学,自此,我又回到了母校。这里有我的老师、教室、运动场,和我熟悉的一切。因此,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为保证教育部对高校办学质量的评估,我成为学校教学督导室督学,参加教学督导工作。在原商学院校长李国忱教授带领下,全体督学齐心协力,从抓师资队伍建设入手,制定了教师考核的量化标准,进行指标分解,并以表格形式形成可行性的评估体系,使之成为教师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提高形式,自愿进入听评课考核晋级过程。督学们按所熟悉的专业,深入课堂。从教学大纲入手,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讲稿、板书及科学的讲授课方法的全,部的课堂教学过程,直到掌握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反馈意见,以辅导提高为主,提高教学效果。组织教师共同听评,心平气和地研究改进,期末综合考核,逐步将教师的不足提高到合格的标准上来,为学校提高授课质量奠定了有力基础。学校工作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教师们教学素质的改进提高,保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获得部评委们的好评。经过校领导及全体教工齐心努力,评估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评估要求,结果被评定为优秀。</p><p class="ql-block">我和商大的故事(四)</p><p class="ql-block"> 学校改变了我命运我出生在教师家庭,兄弟姊妹多我是老大,成长时,正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小学辍学,种过地,学过徒。解放后,成为商店的一名出纳员;由于努力工作当了县劳模,调入县商业局从事商业行政工作。由于坚持自学,青岛学徒期间,考入店员中学。电信局招考译电员,由于学历不足无法入考。来东北做出纳时,参加各种业余干校(当时学习成绩被作为单位对职工考核的内容)听课学习,什么“欧姆定律”、“浮沉定律”、“伟大定理”、,还有“正负数”小代数,都是那时学来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初中的主要课程都已基本掌握。随之而来的是“若能带上大学校徽,逛“道里走道外”的梦想 。1959年的一天,有人告诉我,商学院全省招生了。在单位的支持下我参加了考试。但随之而来的是家庭困难问题,学习费用高,能否入学仍是未知数。我只好告知家人:到校后宁愿少吃节省点,也要保证家人的生活。我把这些困难问题反映给了向招生老师,并要求了对入学的奢望。录取通知到了,单位帮我出旅费。到校几天后,得知学校按我原工资的90%享受助学金待遇,帮我走出了困境。 火车站前,学校统一接站。报到学员有来自各省市及全国劳模、荣誉军人、领导干部,年龄业是大小不一。不日开学,我被安排在商经592班。正式的大学生活由此开始了。学校部属院校,校内时常有些培训、会议等活动。也常见到一些英模名人:像售货心理学家李淑华、商业哲学家魏凤莲、全国劳模吴桂兰、理发英模查桂民等,还有前来参加培训活动的客人。使我大开眼界的是,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各色服饰鲜艳夺目:短褂朝鲜人、长袍蒙古人,长辫子维吾尔女孩、尖帽子的土族人,言语不同,形色不一。他们的奇服异饰在市里大街上引人注目。一时间,给学校增添不少色彩,校门周围校园内外,多了一道美丽风景线。部里重视商业学府的发展,姚依林部长前来视察时,就住在一栋的宿舍里;还有各地相继派员学习进修,湖北学员用他们的方言,唱出特色的“滴滴调”- - - - -。1961年学校为《商业发展史》筹备展览由李浚源、李仲年二位老师率队,我等四名同学一同进京收集资料。其中一段趣事令人难忘:一次,我和同学去国家工商管理总局,一位女同志看着商业部开的绍信,惊奇之后忽然掩口大笑,并小声自语:商业还有学院!我等大惊失色:国家机关里还有此等无知之人,可见在计划经济时期,只重生产,忽视流通的轻商思想是多么的严重。四年后,我成了一名正式的大学毕业生,从此改变了我无学历的命运,走进教学岗位,最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p><p class="ql-block">我和商大的故事( 五 )</p><p class="ql-block"> 朝气蓬勃新校园 黑龙江商学院,前身中等专业的工业商品学校,后改为商学院,经过一年的预科教学,于59年正式成为本科院校。 我入校时,学校仅有贸易经济、工业商品和农副产品三个系,共千余名学生。然而却有着一批着健全强大的师资队伍。他们来自各地名校,和在南方被招聘“懂商品、会经营”的商业专家,他们共同为学校创建了国内少有,品种新颖、种类齐全的商品教学展室;校外创办了实验教学性的“五满意商店”。这种课堂紧连着实习,教学不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为办好本科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59年是建国十年的大庆年。院长带着学校的“一条龙教学经验”走进人民大会堂,出席了宴会厅的庆功宴。校内教师生们正以多项教学成果向国家汇报而忙碌着:其中有校机械厂的全国首台包饺子机、有地方特产野生植物的开发成果,有校内炼出半导体“锗”和依此组装的超小型收音机;部分老师在多次翻改着报捷朗诵词,以文艺形式编排的报捷节目正在昼夜兼程的积极排练着。校院边角处,转来清脆竹笛声,有同学在为首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大学生专场做准备,我也以手风琴伴奏作协助练习。与校外与兄弟院校的联合彩排,得到了著名.音乐家张权老师的指导。学校礼堂里鲜明耀眼的横额,写着“向哈尔滨医科大学挑战”的奋斗口号;到处都彰显着师生团结,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五四青年节,付敏院长及系主任老师们,动情地讲述着抗战时期,学生流亡江南的亲身经历,形象生动的早现了那段悲愤怒历史,重重地激励着师生们的心。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现实与过去已不能同言而语,今天学校已具有十多个学院,众多个专业,上千名教师和上万名学生,教学设备配套齐全的现代化的学校,毕业生已是桃李满天下。学校要发展,教育要振兴,已是全员师生的共同心声。学校前途将永远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朱显俊</p> 赵德海和商大的故事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赵德海,1951年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0余项,出版书籍9部,发表论文百余篇,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行业、省部级奖励20余项,是原经济学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特贴专家等。</p><p class="ql-block">我和商大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一、 考入商大,续写学习篇章</p><p class="ql-block"> 1977年,中断了10年的高考在这一年恢复。得知高考恢复的消息已经是8月份了,年底12月份就要考试,复习备考的时间相当紧张。整整被积压了10年的“老三届”知识青年都在摩拳擦掌。我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跑各处的补习班,数学、语文、政史地统统捡起来重新学。就这样,经过仅仅几个月的复习,最终取得政治66分、语文75分、数学61分、历史和地理83分,总分285分的高考成绩,位列班级60名同学的第17位,被黑龙江商学院商业经济专业录取。</p><p class="ql-block"> 二、商大工作,传道授业解惑</p><p class="ql-block"> 1982年3月大学毕业,即留在了商业经济系教研室工作,从助教干起,1986年担任原黑龙江省商学院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1991年任科技处副处长,1993年任工商管理分院贸易经济系书记、副主任,1998年任贸易经济系主任,2001年,原黑龙江商学院与黑龙江省财政专科学习正式合并成立哈尔滨商业大学,任贸易经济学院(后改为经济学院)院长直到2012年。2012年至2022年3月,我一直担任哈尔滨商业大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此外,我也担任哈尔滨商业大学现代商品流通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产业经济学“535”人才工程带头人等,虽现已退休,但仍然担任2016年创办的黑龙江省招商引资研究会会长,且在2021年退休前申报成功了黑龙江省产业经济研究学术交流基地(省级智库)。</p><p class="ql-block"> 抢抓机遇,高瞻远瞩,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两手抓,研究成果丰硕。1998年,我牵头建立了黑龙江省第一个电子商务专业,原黑龙江商学院成为东北三省高校中最早建立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成立,也为国家发展电子商务培养了急需的专业人才。1999年,我还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邀请去长春为全国高校代表介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发展经验。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需要,同时也考虑到大学服务社会实践的需要,我积极协调学校各部门,争取到资金建设了黑龙江商学院第一个电子商务实验室,随后举办了全国电子商务即国际贸易实物CAI课件高级师资研讨班。在担任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应用经济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研究生导师的近30年中,研究成果既有创新性,又有应用性;纵向课题与横向课题相结合,横向课题为基础。我的指导思想是理论研究一定要指导实践,而理论又来源于实践,两者呈现相互依托、共生共进的状态。在此阶段,我主持完成了多项具有代表性的横向课题,至今课题成果仍在国内、省内和区域内发挥作用,引以为豪的哈尔滨万达商业广场经营定位总体设计项目,就是2003年万达购物中心进入哈尔滨市时我带领团队与多位竞争对手公开竞争获得,该设计方案为万达商业地产进入东三省提供了经营模式。</p><p class="ql-block"> 成功申报博士点,组织商业大学经济学团队开创了黑龙江省第一个产业经济学博士授予单位。我作为院长,从2003年开始筹备申报博士点,到2005年与东北财经大学联合培养产业经济学博士,同年获得产业经济学博士授予权,再到2007年开始独立招生。应用经济学博士点的获批,成为哈尔滨商业大学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一笔,标志着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办学层次迈上了新的台阶,也为后来应用经济学下设的各个二级学科开始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提供了“入门许可证”,成为全校学科建设的孵化器和排头兵,充分发挥了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2003年,博士点获批后,我作为教授经过东北财经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格的两轮评审,成为我校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之一。2006年产业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分别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团队被评为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我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导师”,2007年学院设立了东北亚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2008年经济学专业被评为省重点专业和国家优势特色专业,2009年学校的经管实验中心成为教育部经管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并获得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年哈尔滨商业大学获得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11年应用经济学和第三产业发展与创新学科群分别被评为“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及学科群,2011年哈尔滨商业大学设立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p><p class="ql-block"> 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注重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是个不断摸索与研究的过程,需要结合学生个人特质、学科发展、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而适时作出调整,没有一成不变的培养模式。我的这些优秀学生普遍有个特点,那就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肯就科学研究问题探究到底。更重要的是,配合融洽,教学相长,我发挥指导作用、教书育人,积极组织学术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发扬“科学家”精神,不断探索创新、勇于攀登。通过参与各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我带领的一支“团队”逐渐成长了起来,团队里不仅有大学老师,有我指导过的博士生和硕士生,还有政府机构和企业界的领导。其中,我的几位博士生和硕士生逐渐成为团队核心力量,通过科研和项目的历练,他们在校期间成长成才较快,毕业后,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由我担任82级党支部书记时带的学生在毕业20年之际向学校捐赠了一尊孔子像,矗立在图书馆一楼大厅,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了每逢考试时的热门打卡祈福之地,深受学生们喜爱。 </p><p class="ql-block"> 三、不啻微芒,造炬成阳。获评优秀副县长,对俄贸易工作取得亮眼成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助力一方经济发展。1989年3月经过省委组织部和鸡西市委的共同考核选拔,决定选派我到鸡西市鸡东县任职主管科技、外贸和边贸的副县长,后又兼任黑龙江省商学院科技处副处长。根据县委安排,我主管财贸和科教文工作,重点主抓对俄贸易工作。从1990年开始,我带队去了莫斯科、圣彼得堡、车臣共和国等地方,与俄方的合作从单一的商品贸易,转变为劳务输出、技术合作、农业合作以及建筑施工等全方位合作新局面。到我离开鸡东县那年,全县对俄贸易领域的税收已经突破了1000万元,鸡西市鸡东县也因在对俄贸易工作方面的突出表现,被评为全省边贸先进单位。在任期间,连续两年被评为鸡西市优秀副县长。 </p><p class="ql-block"> 培根铸魂,立德树人,德润人心,海纳百川。1986年,记得当年的我恰任商学院82级商业经济专业班主任,商业经济82级1班班委张宝峰,他给了我一封他同学写给我的信。信上写着:“赵老师,感谢在学校这几年您对我的照顾。可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事情发生了,最后一次数学补考又没有及格,我连最后一次拿到毕业证的机会都没有把握住,我没有办法毕业了,我无颜面对我的父母。所以我要去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度过我的一生。再见了!老师!”当时的我,看到信以后着实被吓了一跳,但是冷静下来开始为这个同学担心起来,如花的年纪,遇事不选择理性解决,而是选择逃避,这样怎么能对得起自己。在与同寝室的同学了解了他可能去的地方后,同寝室同学按照我的要求给北京广播学院的同学打了电话,了解到他在北京同学那儿借了钱之后踏上去西藏的道路,于是我赶忙向西藏自治区当时的人事厅大学生毕业分配办发电报,希望如果他真的去了那边请他们帮助劝阻返回。果不其然,他到了西藏后路费已经所剩无几,于是便去了当地人事厅毕分办,恰好毕分办孙副处长收到了我发送的电报。等他回来以后,跟我谈起这段经历,他非常感激地说:“赵老师,多亏您给西藏人事厅毕分办发了电报证明了我的身份,否则我连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不知道我还会吃什么苦,经历什么困难。”回校后,按照学校的规定,毕业后的次年,毕业生还有一次补考机会,于是隔了一年,我又帮他联系毕业补考,最终通过考试拿到了毕业证。</p><p class="ql-block"> 春华秋实,德海静清。为师四十载,一片商大情。2022年,我已逾七十,回想这70年走过的风风雨雨和沟沟坎坎,感慨万千,70年的风雨历程,经历了人生“劳动大学”、“专业大学”、“社会大学”三所大学的历练,成就了今天的我,回过头来,回归本心,纵使有再多的头衔,再多的经历,让我最快乐和最充实的身份还是“一名大学教师”、“一名从事商科教育40年的教师”,值此商大建校70年之际,唯愿母校更展宏图,再谱华章。未来已来,将至已至。作为商大人,我将一如既往在科学研究、奉献社会等方面与各位同仁并肩前行,共同建设我们的学校!</p> 金哲雄和商大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药学院中药标本馆建立过程回忆</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二月,小平同志复出,从江西回到北京,小平协助周总理主持工作,全国高校开始复办招生。黑龙江商学院认真落实中央精神,不仅恢复了原专业,还创办了几个新专业,中药专业就是新开办的专业之一。中药专业开办之处,面临三大困难;一无师资、二无教材、三无中药标本馆。在学校的支持下,经过半年的努力,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教师从三人增加到九人,满足了主要课程的师资需求,教材自编了一部分、引进了一部分,也达到了开课要求,唯有中药标本馆由于资金困难迟迟没有得到解决。教师上课只能纸上谈兵。脱离实际,远离实践,学生意见很大。也有人认为,没有中药标本馆就不具备办学条件,长此下去,专业的生存也就成了问题。这期间曾经号召师生捐赠中药标本,也利用开门办学的机会采集了一些标本,大约有三十九种。这只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为了彻底解决中药标本问题,学校领导亲自到原商业部请求支持,商业部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重视,要求中国药材公司负责解决。没过多久,中国药材公司派专人到商学院,与院领导和系领导、部分教师进行座谈研究,详细听取了系里的意见和要求,最后做出了三点决定:1、有黑龙江药材站(国家二级批发站)提供全部样品,经费由中国药材总公司支付;2、商学院负责购置展柜、展台、标本瓶,并指派一名教师负责日常管理。达成这一决定全院同志非常兴奋,期盼多年的中药标本室终于得到落实,也为中药专业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六年,中药标本馆建成并投入了使用。黑龙江药材站总共拨给中药样品460种,包括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等六大类,应有尽有。其中毒麻药28种,如川乌、草乌、白附子、马钱子等;进口药30种,如血竭、乳香、没药、藏红花等;贵细药32种,牛黄、虎骨、山参、羚羊角等。很多标本不仅学生不认识,很多老师也是第一次见到。中药标本馆的建立为师生提供了实践基地,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极大的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毕业生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黑龙江药材站提供的这批标本总价值是多少,从来没有人知道,学院领导也从没有向下面同志们提起过。很多是稀世珍品,无常无价,禁卖禁买,如虎骨、狗宝、马宝等。在全国也是很难见到。这也是为学校留下了一笔财富。</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九年,陈云同志的夫人于若木同志带了几位老干部到镜泊湖疗养,经过哈尔滨时来商学院参观指导,在院领导的全程陪同下,参观了中药标本馆,当她听完介绍非常高兴,非常兴奋,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示说:这些样品要保管好,一定要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办学方向,为国家多培养合格人才。</p><p class="ql-block"> 二〇〇五年,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学校对中药标本馆再一次更新改造,提档升级。中药标本馆由60平方米,扩大到180平米,样品从450种增加到650种,新购置大型全玻璃展柜16个。为了突出地方特色,新添加了鲜人参标本18瓶,还有梅花鹿等动物标本,提高了观赏性。在展示中央设置了全国道地药材分布沙盘,沙盘周围陈放了全国各省的土壤标本,这些土壤是发动全系学生从各自家乡带来的。很多参观者都说,能看到各省的土壤标本,在全国也是独一处。</p><p class="ql-block"> 教育部评审专家、教授们,对标本馆给予了高度评价,表扬了有关同志,鼓励大家继续努力,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也可以开放为社会服务。评估之后学校领导说;样品管为学校增了光,添了彩。</p> 郑长江和商大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商大”“烹饪”是贯穿我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是让我深刻体会和解读事业、工作、奋斗、成就的关键词。在商大70年校庆之际,我带着满满激情向商大敬上郑重之礼,因为我在商大从教的难忘岁月,是如此地充实和快乐,回味起来,犹如中国菜一样让人荡气回肠、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 我至今忘不了1985年,录取通知书上的“烹饪”两个字,带我走进了黑龙江商学院旅游烹饪系,开启了我跟烹饪与商大的一生情缘。在课堂上,一个烹饪前辈,一个从学徒开始的烹饪匠人汪荣教授的宏图大志让我踌躇满志。毕业留校后,时逢一群食品科学工程硕士研究生杨铭铎、闫喜霜、张培茵、石长波等先后来到旅游烹饪系,组成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追梦青年,共同扛起了前辈树起的烹饪高等教育的旗帜,从此,烹饪技术的科学研究、烹饪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就成为了我们的光荣使命。</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一群烹饪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早期实践者开始了探索、追求与奋斗。1990年,我们在杨铭铎教授申请的烹饪专业有史以来第一个部级科研课题“烹调中主要操作环节最佳工艺条件的初步研究”(1998年获国内贸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开始了探询鼎中之变的科学研究,《食品科学》杂志开设的烹饪科学研究专栏的系列论文记录了我们烹饪科学研究的足迹,记录了当时的旅游烹饪学院是如何成为全国烹饪科学研究的先行者,烹饪高等教育的领跑者,更重要的是烹饪学科建设也同时起步,1996年4月,中国首批烹饪科学硕士研究生在黑龙江商学院毕业。当时,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进行了报道,新华社发了通稿,《人民日报》对此进行报导,《中国食品报》在2000年1月1日《百年回眸》专栏作为100年中国食品产业重大事件刊登。烹饪科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标志着烹饪教育层次性的突破。这样的团队、这样的工作为后来旅游烹饪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在我个人的研究成果中,最想提到的是我的一本专著《中国菜系及其比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3月),这本书至今为止仍是我国唯一的系统研究中国菜系这种文化现象的著作,曾被学者称为郑氏理论,这种成就感让我领悟出人生的重要意义:成就是这个世界送给生命的最高礼赞!</p><p class="ql-block"> 回顾职业生涯,我庆幸遇到商大,遇到烹饪,还要庆幸遇到的领导、我的老师和同事们。由于事业的发展,1998年我也成为了一名学院领导,人生的体验更加多元而丰富,尤其是我的两位搭档同仁石长波和张培茵,他们的睿智、情怀使我又体会了作为管理者和领导者施展自己抱负的愉悦,我们的工作层次和平台也因此而不断提升。这期间,旅游烹饪学院的学科专业教育多层次多元化,培养培训渠道也从国内走向世界,培养培训对象也从学生到教师、到企业家……商大不仅为我国培养了人才,也为世界培养了人才,并为祖国赢得了荣誉。</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曾经的奋斗者,为后来的年轻人打下了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旅游管理专业从无到有,从省级重点到国家一流专业,旅游管理、烹饪科学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六个教学成果奖、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实验实践示范中心等等。2008年,我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这是我一生荣誉中最最珍爱的荣誉。</p><p class="ql-block"> 我感激商业大学,是你让一个烹饪教师的梦想飞得如此之高,是你让一个教师的烹饪情怀得以释放奔涌。目前,看到我国的烹饪教育领域和酒店业的领军人物中很多都是我的学生时,当走到全国各地不经意中就会听到有人惊喜或亲切地喊郑老师时,我就想起了我在评选省级教学名师时的教师寄语:“真诚做人,执著做事,蓬勃向上,积极进取,通过我的努力,使我的学生加入到祖国建设的队伍中,承担起实现祖国繁荣富强的光荣使命,这是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的责任与追求。”商大,是您让我实现了我的追求,我永远向您致敬!</p> 校友司马南校庆50周年讲商大故事 <p class="ql-block">老校友司马南讲商大(商学院)的故事</p> 美丽的商大 <p class="ql-block">2022年我校“校园风光”摄影参赛作品,荣获黑龙江省委老干部局颁发的优秀组织奖和若干个人奖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