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还是旅行——1.0版 梵净山之旅

菩提

<h5>对于搬砖族而言,谈旅行好像是一件奢侈的事,大多是到此一游。旅行Vs旅游,区别在一个“行”字。</h5> <h5>此次公休计划去爬梵净山,算是一个1.0版旅行,从万步云梯零起点开始爬上两座金顶,一步一个脚印丈量了梵净山,一步不虚。穿行其中,亲身验证、亲眼目睹了梵净山这座武陵山脉的最高峰,即使人工修葺的规整步道也有一段段陡峭的路程,你都得一步一步爬,路旁的里程碑随着你的爬升在不断更新,不停地告诉你,你已经爬了多少步云梯,已经到了多少高度海拔,距离山顶还有多少距离,看着那些变化的数字,你的成就感在提升,目标感越来越强。</h5> <div><br></div><div><br></div> <h5><br></h5><h5>梵净山每天限流一万人,一天进山的游客起码有几千上万人,可惜绝大多数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观光客,坐索道上山直达金顶脚下,然后爬上金顶鸟瞰四周,算是领略了梵净山的雄伟险峻。我们爬的当天,从0步起点开始到中午十二点爬到金顶脚下的一共有11人,几千上万人只有11人爬,这个概率太小了,可惜了这座山,寂寞了这座山。</h5><h5><b><font color="#ff8a00">(这两天关注的梵净山公众号,都在预报门票售罄)</font></b></h5> <h5>密密的排队进山的队伍</h5><div><br></div> <h5><br></h5><h5>从观光车下来开始徒步进山的四个勇士(还有一个在照相)</h5> <h5> 其实,梵净山一点也不寂寞。它热闹安静,它丰富热烈、单纯明快,它高大雄伟、细腻精微,只要打开你的感官,唤醒你的心灵,一定能看见一座丰富多彩的大山。<div><br><h5>从万步云梯零点开始往上爬一小段,就听见知了的叫声,重重叠叠起起伏伏密密实实的声音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成千上万只知了鼓足了气大声地唱,它们根本不需要换气。更神奇的是这无数的知了总是一齐开始,唱个几十秒一分钟,又齐刷刷一起停下来,停个几秒十来秒,又开始齐刷刷一起唱,仿佛有个神仙在指挥它们,简直太神奇了!</h5><h5><br>没有神仙的话,就是它们的感应分毫不差!</h5></div></h5> <h5>可惜没有很好地捕捉到它们“起——停——起”的声音,只能通过这个视频感受一下它们密不透风的大合唱。</h5> <h5>继续往上爬,走进青杠林,知了的叫声突然消失,世界一下子就安静了,仿佛玩了个时空穿越。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知了不能在这个海拔生存了,大概类似于“不与夏虫语冰”的道理。</h5> <h5>南京过来的两个花甲之年的老人是一上午徒步进山的11个人之中的两位,他们一直走在我们前面。</h5> <h5>梵净山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是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MAB)成员,2018年7月2日,中国贵州省梵净山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h5><div><br></div><h5>行人走的步道上不可能看到黔金丝猴、珙桐等珍贵动植物,但是你细细看,也可以发现那些平日不常见的东西</h5> <h5>这样色彩丰富而艳丽的毛毛虫没看见过吧,为什么他们朝上的毛像落叶一样的褐红色,而下面触角的颜色却是鲜艳的蓝黄搭配呢?</h5> <h5>这可爱的还是恐怖的毛毛虫蠕动的样子是让你浑身起鸡皮疙瘩呢,还是感觉一种均匀整齐的律动呢</h5> 欣赏了动物,再来看看植物。<div><br><h5>梵净山是黄河以南地区<font color="#ff8a00"><b>10多亿</b></font>年古老的<font color="#ff8a00"><b>地质台地(不同的时间、地理地形产生不一样的生命)</b></font>,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种类繁多。大树树干的阳面、阴面上附生的植物不一样,阳面是灵芝,阴面是苔藓。我拍了照,觉得不好看,又被我删了,那时候没想到要记录。</h5><h5><br>低头往下看,大树下好多地衣苔藓。</h5></div> <h5><br></h5><h5>这样一窝茂盛的鲜艳的地衣,特想按下去看看有多柔软,有多茂盛,但是不敢,害怕下面藏着未知的生命,也不忍心践踏它,多么蓬勃的生命呀。</h5> <h5>再抬头向上看参天大树,直插蓝天。森林是梵净山区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是其生物资源的核心。</h5><h5><br></h5><h5>坐索道你能看见这样的大树吗?当然一切都源于热爱。也有人视而不见。当然,你见与不见我都在这里。</h5> <h5>好想拥它入怀,但是我不能环抱的比比皆是。</h5><div><br></div> <h5>看见这些树,总想与它们融为一体,我融化在大树的怀抱,大树消融在我怀里,古人说这叫物我两忘,可以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估计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h5> <h5>说了动物、植物,再来说说人,梵净山的挑山工。</h5><div><br></div> <h5><br></h5><h5>路上碰见挑山工,他们肩挑背扛,咬紧牙关,衣服裤子像被大雨淋过一样湿透了,每上一步台阶都是缓慢的、沉重的,每一只脚在台阶上踩稳了,踩实了,再抬下一条腿,看得人心惊胆战。还有的一脚踩实了,另一只脚再站上来,双脚站在台阶上稳了,再迈下一步。</h5> <h5><br></h5><h5>我们问他们,工钱怎么算,他们说挑八十斤大约一公里,可以挣八十元钱,一天可以挑三到四趟。我说,如果我们四个人每人背二十斤,背一趟,一共可以挣八十元,能挣到一张索道票钱。要挣齐四个人的索道钱,需要在这里劳动一天,来回八趟。</h5><div><br></div><div><font color="#ff8a00"><b>劳动是最好的教育,没有之一。</b></font><div><br></div><div><br></div><h5>四个多小时徒步,梵净山是安静的,属于我们四个人独有。终于爬到了索道上站,索道上站人山人海,喧嚣吵闹。这时的梵净山就不是梵天净土了,是热闹的街市,是排队打卡的网红地。</h5><h5><br>1.0版的梵净山之旅是极简版旅行,但是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心都是敞开的,我看见了、听见了、感受到了......我体验到了与往日不一样的体验。当然,坐索道也有索道的体验哈。</h5><h5><br>还有我回来之后的这些图文记录,也许你在网上可以找到比我这个更漂亮的图片,更优美的文字,可是这是我的记录,我独有的。</h5><div><br></div><div><font color="#ff8a00"><b>为什么要旅行,不要旅游?为什么还要记录?</b></font></div><div><br></div><h5>因为,我不想老,衰老是每个人都很担心、害怕的。我爬山,满足我的好奇心,有好奇心的人老得没有那么快;我爬山,我运动,大自然是世界最大的健身房;我记录,我思考,我的大脑老得没有那么快。衰老除了身体衰老以外,还有精神的衰老,尤其是精神衰老,一定会让身体老得更快。人有生物、生理年龄,还有社会年龄,精神衰老就是社会年龄的衰老。</h5><div><br></div><div><br></div><h5>看看坐索道上山,然后排队上金顶的人们,如果没有爬山垫底,就这样排队上山,是不是有些索然寡味。</h5><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h5>看着这个队伍,我当堂就想打退堂鼓了<div><br><h5>爬完两个金顶下来,长龙一样排队坐索道下山。索道上既休息了,又欣赏了一番景色。</h5></div></h5> <h5><br></h5><h5>这张照片拍得好,从上往下的索道缆绳划破了横向的山,有了变化,打破了构图的单调,试想,如果没有这个缆绳,这张照片是不是特别静止,缺乏生气。还有一点,我觉得缆绳代表人,天地人和谐统一在这个画面里了,所以这张照片我特别喜欢,放到最后,有耐心的人才能欣赏到。</h5><div><br></div><h5>这次去梵净山只能算个1.0版旅行,梵净山作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她的佛教文化这次没有时间了解,留点念想下次再去吧。</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