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排左二李贵成</p> <p class="ql-block"> 民国初年,定襄小霍村恒升老财接到喜报,他的二儿子也就是我的爷爷李贵成初中毕业了。当时的初中生可了不得,也算得上有文化的人了,他在家呆了几年,总想干岀一点事业来,民国十年,他在本村创办了一所小学校,自己当起了校长。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芦沟桥事变后,学校停课,他又返回到村里当了村长。他秘密组织民兵队伍,抗击日寇扫荡,为民族解放做了不少工作。</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日伪军进村催要保管粮,爷爷不能按数完成,遭到了黑狗子的毒打,精神也有些紊乱,看来这也是李家祖传的老毛病。没过多久,因东霍村不能如数交足保管粮,日本人从忻州出发向村里扫荡。</p> <p class="ql-block"> 爷爷用大石头顶紧了大门,日本人就开始从后墙爬上房顶。爷爷乘着疯病,怒火中烧,三下五除二也从梯子上爬到屋顶。他抱起一个日本兵扭打起来,将房上的瓦片压碎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时、后面又上来俩个鬼子兵,他们向院内开枪,爷爷情急之下抱着鬼子在房顶乱滚,因用劲过猛掉下房底,与这个日本兵同归于尽了。</p> <p class="ql-block"> 爷爷的行为,体现了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和大无畏精神,只可惜当时的人们把他看成“疯子”,有再大的作为也无人问津!爷爷死后,东霍李家彻底倒塌,妻儿男女开始开始在水深火热中磨爬滚打。</p><p class="ql-block"> 爷爷有三男一女,大儿子李能智也就是我的大伯,他生于1920年,在爷爷去世的那年大伯已23岁了,他身高一米八零,是一个血性汉子,他含着眼泪和弟弟一起掩埋了父亲,眼晴里冒着怒火说:“小日本你个狗日子,这血海深仇老子不报,誓不为人”。</p> <p class="ql-block"> 1943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上了民兵队长,他领导着他的队员趁黑夜割断了日本人的电线,还把日本人的铁轨偷回了家。</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的二哥李能守也是个老实人,他虽然也快20岁了,可胆小怕事,不敢参加民兵组织,只能在村里的豆腐坊打短工,后来独自跑到晋南临汾,在面粉厂从事繁重体力劳动。</p> <p class="ql-block"> 父亲早年叫李能茂,这一年,他本来在高小读书,因父亲的去世,只能中途辍学,给人家酒坊打小工。为了多挣钱,他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一起踏上了走西口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在口外打工日子也不好过,因为他们只有十六七岁,顶不了个大受苦人,跑了好几个地方也没人要。眼看盘缠已经用完,只能求着人家磨坊老板给人家推大磨。这是磨坊最苦重的营生,一天下来腰酸背疼,出门在外谁会心疼你呢?就这样干了三个多月,只挣回两块大洋。</p> <p class="ql-block"> 说到日本人侵占中国的历史,母亲也有一肚子的苦水。她也想起了那个年代在外流浪的酸甜苦辣,她曾告诉我们:“俺们家虽然也姓李,可和岳父东霍村这个李家不是同宗同族。”</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中霍李家,老辈子来自哪里?没有碑文记载。我只知道母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姥爷叫李永祥,母亲的爷爷叫李金万。这俩代人包括他们能数得上来的祖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的后人没有讲述过哪朝哪代有什么显赫人物。</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爷爷李金万,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可他有三个敢打敢拚的儿子,他们分别是我的姥爷李永祥、二姥爷李茂祥、三姥爷李真祥。</p><p class="ql-block"> 这三兄弟不甘心和父辈一样在自家的几亩薄田上打啭啭,总想到外面闯一闯!</p><p class="ql-block"> 穷人闯世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只有“走西口”和“闯关东”两条路。在母亲三岁的那年,三兄弟步行跑到了内蒙的克什克腾旗。看到这里有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原,还有那数也数不清的牛马和漫山遍野的羊群。他们一打听:这里的一头大牲畜一个白洋就可以买到,要在内地起吗也能卖五块大洋。这还不是发财的机会么?可他们身上根本没有钱,怎么办呢?</p> <p class="ql-block"> 三人商量一人回家凑钱,俩人在外打工。二姥爷李茂祥比较机灵,就撑起了回家凑钱的重任。回到家乡把行情一说,人们都觉得机会来了,众亲友你三十、我二十就凑了三百多块大洋。到了克什克腾旗很顺利地买下了300多匹骡马。</p><p class="ql-block"> 他独自赶着这些牲畜向家乡行进,谁料山上下来一股当地土匪,用套马杆将引头马套住,向山上飞奔,整个马群都跟着头马跑。二姥爷是内地人,根本不懂套马术,眼睁睁看着一群骡马被土匪拉走。他抱头痛哭,叫天天不响,叫地地不灵,还得找自己的兄弟商量。</p> <p class="ql-block"> 三兄弟面对闯下的如此大祸,抱在一起痛哭一场。老大说:“口外不是老实人呆的地方,咱们还是回定襄老家为好!”</p><p class="ql-block"> 回到老家麻烦可大了,上门讨债的络绎不绝。他们的父亲为自己的儿子把几亩薄田转让,也根本填不起这个大洞</p><p class="ql-block">“房漏又遇连阴雨”曾祖母气激攻心、不幸去世,上门讨债的人依然川流不息,家里更是乱作一团。</p> <p class="ql-block">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家人商量,还是逃跑为好。三兄弟带着的母亲和二婶连夜逃跑,家里只留下母亲的爷爷李金万、这年已70多岁了,还有岳母的姐姐李文连14岁,母亲李秀连这年只有11岁。</p><p class="ql-block"> 老少三口相依为命,毕竟都是乡里乡亲,人们也只能自认倒霉。</p><p class="ql-block"> 这三兄弟经历的事情多了,都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把自己的小生意做的还不错。特别是三姥爷李真祥人年轻长得又帅,同人相处也是能说会道、口若悬河。他本来40岁了,骗人家说只有20多岁,一下瞒了20岁,别人还没看出来。结果娶了个20岁的大姑娘,据说这个姑娘还有些来历,是元朝某个功臣的后代。</p> <p class="ql-block"> 又过了三四年,母亲的姐姐李文连也18岁了,也出脱成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丽姑娘,母亲曾对我们姐妹几个说:俺姐文连长得特别喜气和慧娟子十分相像。</p><p class="ql-block">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虽然父亲不在家,姥爷李金万还是把他的大女儿李文连嫁了出去,听母亲说,“俺大姐夫也是一表人材,鼻直口方,小俩口恩爱有加。但青天白日、祸从天降,一年后大姨夫突发脑炎离开人世。后来姥爷又把她许配给忻县王村的一个青年,小俩口关系不是十分融洽。</p> <p class="ql-block"> 在老家,年幼的母亲和她的爷爷相依为命,苦难度日,在老人74岁生日那天,突发重病,一命归西。可怜母亲孤人独马,以泪洗面,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将老人垒在一间空房内,走上了寻亲之路。</p><p class="ql-block"> 母亲孤身一人,历尽艰辛走了两三个月,终于在海拉尔找到了自己的二叔,二叔俩口子视她为最亲的人,和她同吃同住,与亲生没有多少区别。一直等日本人投降了才回到老家。</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大哥李能智听完了姥爷李永祥的述说,深有感叹地说:“战乱年代谁家的日子也不好过,现在小日本被赶出了中国,今后的日子可能要好过一些了。我来的意思是想和您商量一下我三弟能茂和您家二闺女秀连的婚姻问题。这几年为躲日本鬼子、咱们俩家人都四零五散,连个见面的机会也没有,我母亲的意思是俩家人在一起吃个饭,把他们结婚的日子定下来!看您老有什么意见?”</p> <p class="ql-block"> 大伯的话说的入情在理,姥爷也就满口答应下来。这一天姥带着自己的小女儿来到东霍,能智一家也做了精心的准备。家里没有再好的东西,割几斤豆腐杀一只鸡,推碾子压黄米,备办的也算齐全。</p><p class="ql-block"> 这年父亲也有20多岁了,他看见白白净净,秀眉秀眼的对象,心中十分满意。时不时总想多看几眼。这时的母亲李秀连也17岁了,看到自己的未婚夫身材高大,鼻直口方,也算着一表人材,心中也十分喜欢。</p><p class="ql-block"> 吃饭间俩家大人把话就说开了,共同决定一半年把他们的婚事办了!中霍离东霍只有一二里地,俩家你请我叫就开始了。俩个小恋人也开始接触,你恩我爱不必细说。</p> <p class="ql-block">作者 李慧娟</p> <p class="ql-block">山柏工作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