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揽胜之一

shuping

<p class="ql-block"><b> 夏日的颐和园</b></p> <p class="ql-block">  昆明湖,古称“七里泊”、“瓮山泊”、“大泊湖”、“西湖”。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内湖泊,属海河流域北运河支流通惠河水系。古代源于玉泉山诸水,1966年京密引水渠建成后,水源多来自此渠。出水为南长河(京密引水渠下段)。</p><p class="ql-block"> 昆明湖的面积约为颐和园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总面积有3000亩之阔。元代始为通州漕运的水源地,金代以后逐步建设皇家园林,至清代形成规模宏大的颐和园。民国以后,成为公园。</p><p class="ql-block"> 昆明湖是元代京城漕运航道通惠河、元明清帝王赴西山浏览的水道。清代京城用水的水源地。直到1956年永定河引水渠工程建成以前,昆明湖始终是北京城的唯一地表水源。1966年建成的京密引水渠也把昆明湖作为主要的调蓄水库,堪称为北京城的生命线。 </p> <p class="ql-block">  十七孔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它位于北京市西郊颐和园内,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1795)建,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桥洞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鼍偃月”,南面书“修蝀凌波”,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p> <p class="ql-block">  西堤,是颐和园昆明湖中一道自西北逶迤向东南的长堤。西湖苏堤上有六座桥,西堤上也共计有六座有名字的桥。就连苏堤沿岸种的柳树也复制到了昆明湖的西堤。还有十九株当年的柳树依然在景色妖娆的西堤。但不一样的是苏堤是笔直的,而西堤是蜿蜒曲折的。</p> <p class="ql-block">  山环水绕,山水相依,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秀。</p><p class="ql-block"> 西堤一带湖中荷花堤边柳,碧波轻摇荡绿舟。因自然景色开阔,将园外玉泉山秀丽的西山山形与玉泉山的玉峰塔、妙高塔摄为园景的组成部分,使得园外之景和园内的湖光山色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典范。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昆明湖的项链,而堤上婀娜多姿形态互异的六桥,犹如项链上璀璨的钻石。这条项链随着四季四时的变化而变换着斑斓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西堤上有六座桥。从离北如意门最近的界湖桥开始,依次是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和柳桥。六桥造型各异,除界湖桥和玉带桥余四桥都是亭桥。</p> <p class="ql-block">  苏东坡《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横湖》诗:“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p> <p class="ql-block">  荷花</p><p class="ql-block">南浦清秋露冷时,凋红片片已堪悲。</p><p class="ql-block">若教具眼高人看,风折霜枯似更奇。 </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把夏天的美都装了进来 夏日的颐和园,青山碧水,朗朗晴空,湖荷飘香,景观优美。沉浸在夏日颐和园的美景中,仿佛置身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中,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北京原来可以这么美 </p> 翠盖佳人临水立,寂寞雨中相对泣。<br>漫泉浮出玉肌寒,檀娄不施香汗湿。<br>一阵风来碧涩翻,珍珠零落难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