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一难忘那碗鸡蛋汤</p> <p class="ql-block"> 序</p><p class="ql-block"> 我曾担任过两家国营公司老总和一个私企三星级酒店总经理多年,期间出于工作需要,品尝过不少国内佳肴;</p><p class="ql-block">(2008年翔宇"创优杯"业务技能大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曾因公考察或旅游去过俄罗斯、澳大利亚、西欧、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品味过不少海外美味。</p><p class="ql-block">(1992年摄于俄罗斯)</p> <p class="ql-block">(1995年摄于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05年摄于泰国大王公庙)</p> <p class="ql-block">(2019年摄于英国泰唔士河伦敦塔桥)</p> <p class="ql-block">(2019年图摄于法国埃菲尔铁塔)</p> <p class="ql-block">而唯独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五十年多前在夏寺林场喝过的那碗不同寻常、别有风味的鸡蛋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1968年12月15日,我们来自商丘市的125名初、高中毕业的学生,来到永城条河公社夏寺林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里地处河南最东部,东北部被安徽省砀山县环围,是一个犬吠两省听,鸡鸣三庄响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林场西边和东边,各有一处苹果园和梨园,给林场增添不少色彩,使我们与那些下到农场和插队的知识青年相比,多了几分自豪和傲气。虽然条件都很艰苦,但与插队知青相比,我们统一安排食宿,林场大伙有炊事员做饭,不必操生火做饭的心,省去不少麻烦。</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夏寺知青2019年旧地重游的照片,她们身后就是当年梨园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断壁残墙还依稀可见当年知青生活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林场已换成养猪场的牌子,虽然有几分心酸,但能看到夏寺林场的影子,还是多了些许欣慰)</p> <p class="ql-block">(2021年再来时,夏寺林场旧址已成一片废墟,两年前的欣慰之情也同这片废墟一样化作历史的尘埃而消失)</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话说1969年夏季的一天,我和农友吴启明、贾大华、须小东(均为化名)等几个农友在工余休闲之日,前往北边属于安徽地界的回龙集去赶集。那年头市场还不开放,安徽相对好些,集市上还有卖农副产品的摊位。虽然,这里距南边条河公社所在地远近差不多,闲时大家都乐意来这里的集上逛一逛。而到条河集上最多的是到供销社买小锦果。</p> <p class="ql-block">多年后,每次到林场寻游都不免要到条河公社旧址探访当年的供销社旧址,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找回当年由小锦果带来的那唯一仅存的甜蜜回忆。</p> <p class="ql-block">回龙集离我们林场大概有五六里地的距离,快到集市时,见路边有一个收卖鸡蛋的小贩,我们就凑了过去。当时,吴明因家境稍好些,他想买几个鸡蛋解解馋,于是,他上前搞价,我们几个在旁边帮腔敲边鼓压价。卖鸡蛋的年纪也不大,大概和我们年龄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从他的摊位摆放看,他是既收又卖中间赚差价的摊贩,这在我们河南属于投机倒把,是严格禁止的。当时鸡蛋属高档营养品,交易都是以个论价,很少有论斤买的主。小贩要价每个6分,吴明还价5分,小贩不依坚持少了6分不卖,我们帮腔起哄,人多嘴杂,场面十分热闹。争吵一会儿后,小贩态度坚决,说我5分钱收的,5分钱卖,不是赔本赚吆喝吗?没想他这句话不仅没有搏得同情,反而让我们抓住了把柄。我们用河南的法规指责他是投机倒把,并说要把他送到市场管理委员会那去处理。本来只是说个大话吓唬一下,没承想小伙亳不示弱,说去就去谁怕谁?话说到这个份上,也算是箭挺到弦上,我们也是不得不发了</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就把小伙地上收的百十个鸡蛋,都放在一个大芭斗里,由吴明掂着,雄纠纠气昂昂地向集上的市管会走去。走了一段距离之后,不知谁说了一句,"他的芭斗,让他拿着。"吴明一听,此话有理,回应说,“对呀!我凭啥给他掂着?”话一出口,不知怎的,手一松,芭斗应声落地。这下可闯了祸了,一芭斗鸡蛋何以经受住这一猛烈撞击,自然撞烂不少。本来气呼呼的小贩,这下更是火冒三丈,大声呼喊,要给我们拼命。</p> <p class="ql-block">周围呼啦一下子围来好多赶集的人,在那文娱节目贫乏的年代,许多人都把看吵架当作一种滿足好奇的消遣和娱乐,如同火上浇油,小贩的愤怒的气焰越来越高。本来还觉得理直气壮的我们,像一下子泄了气的皮球,连忙抓起芭斗,突破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围观人群,一路小跑向市管会走去,我们知道,那里才是我们躲避风浪的港湾。</p> <p class="ql-block">到了市管会后,工作人员赶忙把大门关上,以把看热闹的人群挡在门外。听了我们介绍的经过后,市管会的人知道我们是知青,也没有过分的责备我们,当然,也没有像原来预期的那样处理小贩,而是在安抚小贩后,最后调解有我们按5分一个的价格,将芭斗内的烂鸡蛋全部收购。这样既满足了自以为正义在胸的我们所提出的的定价要求,亦安抚了怒火中烧的小贩。也算是一个都可接受的折中方案。然而,就是在落实这一方案的过程中,一件令我们难以接受的事情忽然发生了,这令人难以接受的一幕,至今还让我历历在目,如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为了落实和解方案,吴明出钱买了一个瓦罐,经查点大概有60多个烂鸡蛋应装进去,由他收购。就在我们查点烂鸡蛋的时候,人群忽然发生一阵燥动,只见一位老妪冲进来,捡起一个鸡蛋,随手向我们扔去,不知是谁躲闪不及,不幸中"蛋"。原来这是小贩的奶奶,闻讯孙子在集上出事,便气冲冲赶来助战,于是就发生了这一令我们终生难忘的尴尬一幕。 </p><p class="ql-block"> 在市管会人员的制止下,老妪终于熄火告退,特别是得知折中方案的内容后,也算滿意而去。</p><p class="ql-block"> 老妪随小贩离去,围观的人看主角已离场,好戏已煞尾,便悻然离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天近正午,气温炎热。当我们一行,掂着装有60多个烂鸡蛋的瓦罐,顶着日头,向林场走去时,就像是从战场上撤退的散兵,早晨兴高彩烈去赶集的好心情,早已无影无踪。然而,回到林场后,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我感到少有的温馨和感动。</p> <p class="ql-block">60多个鸡蛋,虽然价值3元多,可在30元工资养活一家人的那時而言,这绝对是一个价值不菲的数字。况且60多个烂鸡蛋怎么消化,吃一下子吃不完,放又没办法保存(那时根本没有冰箱),这也是我们心情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出乎意料的是,最后,林场大伙收下了那批鸡蛋,具体怎么折价商谈的,我并不知晓,我能感受到的是当晚林场大伙改善生活,破天荒地烧了一锅香气喷喷的鸡蛋汤。</p><p class="ql-block"> (图中人手指的方向就是当年的伙房,也是那大锅鸡蛋汤飘出香味的地方,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似乎还能闻到那穿过风雨来自半世纪前的佘香…)</p> <p class="ql-block"> 跋</p><p class="ql-block">当我捧起一碗到手的鸡蛋汤时,不禁百感交集,喜乐参半。在那个伙食惨淡的年代,一碗大锅烧制的鸡蛋汤,虽然寡味少油,我却感到香味无比,沁人心脾。因为,这不是一碗普通的鸡蛋汤,而是一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后悔汤;是一碗"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风味汤;是一碗充滿农场友谊和关爱的深情汤,是一碗充满相思耐人寻味的回肠汤,是一碗镌刻时代记忆,激扬历史风云的荡气汤,…这是我内心的真实感触,换作你,有吗?我不敢妄加猜想,但我相信,你将同我一样终生难忘,你说是吗?</p> <p class="ql-block">最后,让我以几张拍自2018年下乡五十周年庆典的照片,作为本文的终结,并伴随那碗难忘的鸡蛋汤,永远留存在夏寺农友的记忆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