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雨还在下,连续三天的雨冲走了入伏以来的闷热,气温骤降到白天穿长衫,夜晚盖薄被的程度。看来太原的头伏天是在凉爽中渡过了。</p><p class="ql-block">趁着连阴雨的收尾,我们四个人说走就走的旅行开始了。</p><p class="ql-block">这次的目的地是山西晋东南陵川县双底村。</p> <p class="ql-block">双底村座落在山西与河南的交界处,深处南太行腹地,群山环绕,崖壁陡峭,巍峨雄壮。在便利发达的交通神助力下,我们非常顺利到达了目的地。</p><p class="ql-block">雨早已停了,雨后的群山有几缕缕白云在山顶山腰间徘徊,所有的植被呈现在眼前是清新翠滴的冲击。哗哗的溪水奔涌着,是那么清彻见底。空气中弥漫着凉爽的纯粹的清气,我不禁大口地深呼吸了几次。</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段视频,从中你感受更真实。</p> <p class="ql-block">昨夜星辰灿烂,昨夜寂静幽兰,我们哥四个在远离都市的小山村享受着夏日伏天中难得的凉爽,在溪水哗哗的伴随中惬意地品味着美味的山鸡和当地特产魟鳟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八人。😄哈😊大醉入梦乡。</p> <p class="ql-block">双底村还拥有一条相传有二千多年前的古道而著名,这就是“白陉古道”。据说这条古道有100多公里长,连着八个陉,白陉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存在,白陉即孟门陉,是太行八径(其他七径分别是轵关陉、太行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中的第三径。其北连接晋城陵川县、其南连接河南辉县。白陉因傍古老的白鹿山通过而曰白陉。白陉之南有雄关曰孟门关,屹然立于晋豫边界,山名仍曰“关山”。</p> <p class="ql-block">来到双底村第二天天空晴朗,我们一大早就开始登攀爬升高度300米的“七十二拐”。这条山路是过去双底村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道路,登爬七十二个拐弯就连上了“白陉古道”。</p><p class="ql-block">或许是早上的清风助力,也许是心境放松,固然脚下的路圪圪塔塔需看准走稳,额上沁岀微微的汗滴,但却没有了以往登攀时的气喘吁吁和腿软抽筋现象。</p> <p class="ql-block">到达顶部第一拐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纪录下中途的印纪。</p> <p class="ql-block">有意了解详细,自己点开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终点留影。</p> <p class="ql-block">古道依山开辟,盘转在太行山峦腰间,放眼望去,林深草绿,蝉鸣不绝,群山叠加,绵延不断,起伏跌宕。那是一道弯一处景,前后二处均不同。</p> <p class="ql-block">我有一个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它的气概是文字无法准确地描述的。只有自己心灵去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画画写生的好地方。我看到自然中生长的树干和建筑物的比例抽象的很,我就理解了中国画的大写意和小写意画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大山的沟堑与植被的颜色很对映国画中强调的对比鲜明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双底村的水还有个别号叫:小壶口。双底村拥有秀美的山峦和灵动的溪水。</p> <p class="ql-block">清澈的河水上,游人撑着长长的竹杆驱动着竹筏漂漂。颇有江南水乡风情。</p> <p class="ql-block">这座山神庙的建筑有四百年的历史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普遍现象,它象征着人们善良的保佑平安,富裕的美好心愿。</p> <p class="ql-block">规矩整洁的庙院。</p> <p class="ql-block">挑檐儿上的灵兽在古代建筑学上是很讲究的。</p> <p class="ql-block">屋檐下雕刻着秀美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双底村的崖柏艺术品是我最喜欢的。</p><p class="ql-block">这尊酷似麒麟的树抱石,被我一眼相中。被它木和石头的交融结合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有形有样的崖柏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形成起码超过了二千年的风雨岁月。</p> <p class="ql-block">我还选了这个笔架崖柏艺术品。它的形态自然弯曲成7字形。摆放在文案上是不是很显得有韵味。哈😊自己喜欢最重要。</p> <p class="ql-block">写的有点篇幅长了。我还想再去一趟双底村。需要多住几天。好好品味人生。怎么样?结伴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