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筹划:文人日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撰稿:文人日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编辑:文人日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片:文人日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片:制作文人日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音乐:《西路军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哈密机场附近,有一个庄严肃穆的大院内,青松翠柏、青砖白墙环抱着一尊高大的红军战士雕塑,前方的纪念碑上有陈云同志亲笔题写的“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碑”10个大字,这里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2.7.13早饭后,我们一家参观 游览了哈密回王府后,驱车前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馆,以“永远的星星峡”为题的大型展览,用文字、图片、实物和音视频,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浴血奋战,从河西走廊抵达星星峡(今哈密市伊州区星星峡镇)的悲壮历程。进入大院不知不觉间,已踏上了石阶,拾级而上的同时,也不禁为眼前那座高大的红军战士巍峨的塑像所征服。我们在红军战士的塑像前默默肃立了几分钟,在最后一只脚踏上纪念馆平台,馆舍已真正伫立在我前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我激动地迈开步伐,直至纪念馆门前,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袭击着我的`心灵:一幅巨大的人物雕像矗立在前方,一个个神情刚毅、严肃,英气逼人,那一身军装和武器,无不彰显着他们的身份红军。我再一次被深深震撼。走过拐角,一幅幅历史长卷陆续向我们展开,我知道,史诗的大门,已经打开 一张张朴实的脸庞,一个个淳朴的笑容,在我进入陈列室的一刹那,就将我眼眸溢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馆内墙上的简介一行行,是他们平生的历程。凝视着这一张张,这一个个,大家可曾想过,他们也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家人,有亲人,有朋友,但在国家危难之时,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一刻,他们毅然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冲锋在了战争第一线,在炮火中,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想到这里,我对他们的英勇无畏肃然起敬。陈列室的正南,赫立着一排长柜,里面陈列着的,是战争时的残留物品。一排排的物品中,一把锈迹斑斑的手枪在我眼中久驻,战争中的英雄们,就是拿着它们在战火中冲锋陷阵,是它们,陪着战士度过了那段艰苦岁月,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1970年参加工作1972年当兵,受父辈的影响,从小就对军人有着深厚的感情,退役后在地方工作了几十年,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特别是85年观看了反映西路军与马家军浴血奋战的电影《祁连山的回声》,那个悲壮的场面久久在脑海中回荡。退休后,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百万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时刻牢记自己曾是军人的后代,也是一个兵,我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兵有一代兵的情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纪念馆陈列着朱德、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各类历史照片、油画、电文以及西路军将士用过的武器、弹药、衣物等珍贵文物1000余件,馆内以大量照片、油画等形式,运用现代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真实地再现了5600多名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的事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李先念、徐向前等先后为纪念馆题词。纪念馆对弘扬西路军革命历史,教育和鞭策当代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馆主题展览分为“浴血河西”“永远的星星峡”“火种赓续”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浴血河西”展览分为西渡黄河、鏖战山永(山丹、永昌)、浴血临高(临泽、高台)、风雪祁连四个单元,用大量史料照片再现了惨烈的战争场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馆内陈烈着转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烈士的照片。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烈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现已成为全国反映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纪念馆,是红西路军历史的纪念、展示、保护和研究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2万余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因战局变化,中央军委下令组成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前往新疆打通中苏国际通道。2万余名西路军将士在河西走廊浴血奋战半年之久,歼敌2.5万余人,但终因寡不敌众兵殇河西走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灯光照映的小阁里,图文介绍的各种历史事件,在如雪的墙壁上排列开来。灰白的照片,充斥着历史的悠远与厚重,看着它们,自己也似乎进入了那一场场历史变革,残酷战争,我确将自己融入了进去,用心在感受战事的每一个画面。 馆内,一切都附上了历史的尘埃,不管是战争中的物品,战争中的事迹,还是战争中的人,都已在遥远中逝去,只是,在浑厚的历史中,他们(它们)却永存了下来,在人们心中,是不会褪去的印记,不仅会在这一代,还会流传到下一代,下下一代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是铁的红军、钢的力量、工农的儿女、民族的希望。不打通国际路线,不是红四方面军……”场馆内响起激昂的军歌,正是歌中这种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让红五军军长董振堂将身躯永远留在了甘肃省高台县。高台之战也是西路军历史上牺牲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现场不少参观者为之落泪,感受到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前进的奋斗伟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风雪漫天的祁连山模拟情境,沿着石头台阶拾级而上,一根根落着灰尘的旧木头电线杆沿墙而立,其中一个杆子上的方向指示牌写着“距离星星峡66公里”几个字。这些木杆是从星星峡运到展馆的实物。当年在戈壁滩上,西路军指战员就是靠电线杆辨别前进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展览第二部分“永远的星星峡”分为多方营救、天地时空、沙场点兵、昂首挺胸四个单元。在玻璃柜台中,有不少西路军战士曾经使用过的物品。一套蓝色的红军军装,红色领章依然鲜艳,衣服清洗得干干净净;几双战士们穿过的草鞋、鞋垫有些破损发黄,鞋垫上的针脚密密麻麻、大大小小,有的上面还印着“支援红军”“抗战救国”等字样;机枪手使用过的肩垫也是手工缝制的。一件件实物,让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形象如现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新疆星星峡,是西路军左支队绝处逢生之地,是党中央全力营救西路军的见证之地,更是中国工农红军成建制抵达祖国最西部之地。”在星星峡与中央派出的营救代表陈云、滕代远会合时幸存的西路军指战员仅剩四百八十余人,包括直接返回延安的西路军指战员,共计八百余人。英雄的红西路军战士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坚持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革命历史的壮丽篇章。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充分发挥西路军进疆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我们还开设了‘西路军魂、永放光芒’线上实景研学课堂,制作了专题视频,供哈密市中小学生在线上学习。”张桂芝说,纪念馆还在积极推进数字展馆建设,通过微信公众号就可以观看专题视频、收听语音讲解。 “西路军来到星星峡,履行了革命军人的使命,也留下了精神血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魏烈重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展览第三部分“火种赓续”中,一张张西路军指战员面孔组成的照片墙引人驻足。他们由星星峡经吐鲁番、达坂城来到迪化(今乌鲁木齐),最终在“新兵营”学习文化、军事等知识。展馆内,情景再现了当年的课堂,还展出了飞机、汽车模型。“新兵营”成为我军最早的特种兵学校,曾经浴血沙场的战士在天山脚下努力学习,最终回到延安,又走上抗日战争一线,新中国成立后,还在现代化人民军队的建设中建功立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环绕东疆哈密之旅最后一站,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重温“伊吾四十天保卫战”是不忘初心,重温先烈精神,也是一次难忘而又深刻的“旅行”,说的真诚一些,其实是一次极其有意义的“思想红色旅行”。随着岁月的流转,时间的侵蚀,风沙的打磨,先辈们曾经战斗生活的痕迹已经越来越模糊,可是他们的精神,在党的领导和感召下却日益清晰,日益深刻,日益精进,日益重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种哀思,一个镜头,一次宣誓,我们把先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装进心里,刻在生命力,告慰英灵。在返回乌鲁木齐的路上,我仿佛看到了他们一个个与马家军浴血奋战,不怕枪林弹雨战死在杀场ao身影,看着看着,眼睛有些发酸,心里有些无法言说的难过,一个转身,告别地窝子,告别先辈,把一个誓言留在心里,请先辈们放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