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记得2010年夏天,我和王世珊一家(世珊儿子驾车,还有老婆和儿媳)五人,从高邮开车到曾经下乡插队的甘垛顾周重游。</p><p class="ql-block"> 小车从邮横公路直行向北,到达老荷花大队地界附近右拐,过水泥桥前行,一会儿就到达五队庄台。车在张桂喜、张桂香家门南不远处停了下来。吕宏宝带领我们拜访了老队长周龙章家,周队长人不在家,在高邮儿子处暂住,儿媳妇接待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接着来到当年插队时生产队为我们盖的知青房原址寻旧,知青房已不存,庄台规划后安排了新的村民户盖房居住。</p><p class="ql-block"> 我们又到庄台后身的高处,远眺曾经抛洒过汗水的五队大片的农田和场头,当年起早带晚上工干活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有点亲切,又有点留恋。</p><p class="ql-block"> 我们又来到宏宝家,坐下来喝茶,与前来相会的老社员、老庄邻交谈。当年插队时,宏宝父亲吕庆余和哥哥吕宏金、吕宏银、吕宏财一大家人对知青很关心,彼此相处得很好,结下了友谊。</p><p class="ql-block"> 后来离开村子前,我们又见到了老支书张朝栋的老伴张双子和五队老保管员儿子吕宏斌等老队友。</p><p class="ql-block"> 此次到下乡插队旧地重游,又一次勾起了我对知青生活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1989年1月19日和2018年10月20日,我们老知青曾两次专程到甘垛,重访第二故乡。上图为第一次重访第二故乡时,顾周二队、五队部分知青与孙大道老师在甘垛公社东头大桥边留影。下图为第二次重访甘垛时,在镇政府大楼欢迎大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甘垛公社地处高邮东部水网地区,与平胜公社相邻,距离兴化县城只有20多公里。属里下河水乡,河渠密布,出门靠船行,走路上大圩,沿河堤找路。我们从插队的顾周回高邮,必须先到贾袁,然后沿着大堤南行,经过宗家、于家、农技站、新庄后,到达邮兴公路上南甘垛汽车招呼站等从兴化开往高邮的班车。如果错过班车时间点,就得沿公路步行到三垛汽车站,乘车回高邮。</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是成片水洼洼,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到了六十年代,实行了“沤改旱”,一年种稻麦两季,增加了粮食产量。我们1969年初下乡插队到五队时,庄台后面尚有40亩水田没有沤改旱。春节后,知青们把裤子卷到大腿根,脚踩薄冰,下到水田里,体验人拉犁的感受,淤泥很深,人在水沤田里站不稳,每走一步都很吃力、艰难地拔腿前移。</p><p class="ql-block"> 大队之间的圩堤路不相通,各小队之间也有河渠相隔。顾周五队向南到三队,有外河相隔,下乡时,有一座三截木桥相通,桥板坏了许多,一个洞连着一个洞,走上去摇摇晃晃的,腿打软,很害怕。三队向东到一、二队也有河相隔,两岸垻头上担着两根树杆捆绑起来的桥通行,一只脚踏一根树杆,上去后胆颤心惊,不敢移动脚步。五队向西到六、七、八队又有河相隔,需要船摆渡。</p><p class="ql-block"> 插队到顾周大队的有三组知青,分别在一、二、五队。我们到一、二队知青组去要过二道桥,很难走。二队女生知青组过桥需要人拉住手,搀扶着才敢过去。有一次,五队知青到西南面的前进大队知青组程悦那里探访,被两个大队之间的生产河相隔过不去。有同学看到河边有条水泥船,就上船自己撑船过河,因下乡时间不长,知青们还没有学会撑船的技巧,船在河中转圈靠不了岸,上岸时有一名知青一条腿落到水里,湿了衣裳。然后紧急返回,更换干衣服。</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上世纪六十年代顾周五队通往三队的三截木桥(当时没有条件留下照片,借用的照片与知青年代的桥一模一样)。下图为以后建设的顾周水泥大桥。</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离开农村之前,公社、大队结合冬春水利工程建设,开展了造路修桥的中小型工程。我曾经参加过路家大队(麻雀厦)外大圩小型工程挑土方,吃住在工棚,早上四点钟就上圩,披星戴月地干,为的是早点完工后回家过年。我还参加过挑筑“红旗路”路基的中型工程,吃住在荷花大队工段,冒雨挑土施工,完成了现在的邮横路前身的基础工程。现在,我们开车行驶在这条公路上时,感觉到很欣慰,因为多年前我曾经为建筑公路的路基出过力,流过汗。</p> <p class="ql-block"> 陆家水泥大桥</p> <p class="ql-block"> 陆家排灌站</p> <p class="ql-block"> 顾周五队庄台村民停车场和健身器材。</p> <p class="ql-block"> 顾周五队庄台东头和西面改造后的农田。</p> <p class="ql-block"> 吕宏宝夫妇在家中近照</p> <p class="ql-block"> 1972年12月,我参军到部队后,五队的好友写信告诉我,扬州地委书记陈超到顾周大队蹲点,帮助把五队通往三队的旧木桥改建成了新的宽敞的水泥桥,后来大队统一重建了新的水泥桥大桥。由于缺少图片资料,2022年7月18日我与吕宏宝联系,请宏宝的儿子吕桂祥(现任荷花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帮助拍摄了顾周桥(五队通三队)、陆家桥(三队通一、二队)、陆家排灌站等照片。原顾周大队大会堂拆除后,建成了水泥地面停车场,安装了村民健身器材。原顾周五队庄台东的水塘垛田和庄台西面的鱼塘洼地,已经改造成农田。</p><p class="ql-block"> 现在,高邮实现乡乡镇镇通柏油公路,村村组织新建成硬质路面已经多年,能通机动车的水泥桥梁替代了过去的木质小桥和老旧危桥,拖拉机机、收割机等大中型农机具下田更为方便,中巴客车和小汽车进村到组入户更加快捷。京沪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速铁路从高邮通过,给历史上交通不便的里下河水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p> <p class="ql-block"> 现在第二故乡的镇村行政区划,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横泾,甘垛,平胜三乡镇合并成新的大甘垛镇,有16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原甘垛乡的21个村,经过合并后有甘泉,新庄,荷花,渔海4个村,其中荷花村规模最大。</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荷花村位于甘垛镇中西部,村域面积15065亩,其中耕地面积7550亩,由原荷花、段垛、九元、顾周、甘北、沈团等6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1241户,总人口3996人。党总支下设4个网格党支部,中共党员139名。</p><p class="ql-block"> 全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导产业,小麦、水稻、油菜、黑大豆种植面积分别为6850亩、5280亩、700亩、950亩;全村养殖面积4198亩,其中:罗氏沼虾养殖1868亩、螃蟹养殖1350亩、四大家鱼养980亩。2020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7.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万元。</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全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了水、电、路、网以及路灯亮化全覆盖,建有文化娱乐广场6处,安装健身配套设施48件,路灯488盏,改厕1241座,建成标准化污水处理管网1处,道路两侧绿化率达80%,庭院绿化率达40%,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群众满意度高。第二故乡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 感恩甘垛顾周第二故乡,感谢朋友们关注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