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天气热,扇子借不得。虽然是朋友,你热我也热。”这首常写在芭蕉扇(面)上的小诗,寓意很明显耐人寻味,文字直接告知人们,酷热得夏天,请免开借扇之尊口,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不愉快。事情要从物资紧俏计划经济年代里说起。<br>我国在1956年“一五计划”完成后,基本形成计划经济体系,各类票证风靡全国,供大小城镇人口享用。而多数则农民排除在外,因农民在大队部的那本花名册不在计划内,故没票证供应。记得做知青时因没粮票,到公社县城开会,只得和农民一样,用米到食堂或餐馆换饭吃(付加工费)。这现象直至延续到1992年取消票证后为止。特别在“三年自然灾害” 时期,凭票限制供应达到巅峰,街头巷尾小贩们的吆喝不见了,人们熟知的“冰棒,美的牌冰棒”的吆喝声,在那三年竟销声匿迹。那几年有钱无票者,照样也只能望物兴叹。<br>1958年开始的“工业大跃进”,最具典型性的是全党全民大办钢铁,因此,“工业大跃进”的发动,重点就是全党全民大办钢铁,包括一系列钢产量高指标(1958年1070万吨,1959年3000万吨,1962年8000万吨到1亿吨)和两条指导方针(以钢为纲带动一切,大搞群众运动)的由来问题。是年夏天的某一天,居委会组织大家在里弄后的平坝(齐幼臣的皮革晒场上新建的“新成里小学”操场上,)修建平炉、高炉,校方组织学生娃娃和老太太一道,在炉前锤矿石。热火朝天“炼”钢铁的场面,半个多世纪以来历历在目,记忆犹新。<br> 夏季的天气,如小孩的脸谱变化无常,时而晴空万里,时而乌云爬顶,时而雷电大作,时而又赤日当顶…… 瞬间的变化,仿佛受某个神奇力量所支配,待当下科技人员。总之,夏天万木葱绿,万物充满活力,此季节充满诸多不定数探讨寻觅。这种变幻莫测而又神奇之力,也能给惆怅不幸之人送上意外和惊喜。这不,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个夏季的某一天(只记得热得很),黄牛及黑市交易突然充斥市场,有路子的商家、有特殊背景之人,趁禁锢已久市场撕开一丝缝隙透进曙光,无处不在的资产立即涌入,造就黑市、高级点心、高价餐厅的出现,如久旱逢甘露润撒人心。“邦可西餐厅”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br>位于汉口鄱阳街149号的“邦可西餐厅”①就在那年夏天,率先在二楼摆脱票证,打出80元/人的高价套餐(在那5元一月/人吃救济日子里,此价简直高得离谱,多数人望而生畏)。开张那天叔叔去后,高兴来家中,饶有兴趣给我们报久违而又熟知的菜名。“邦可西餐厅”的美味佳肴,叔叔绘声绘色的这么一描述,一道道菜,一盘盘佳肴活生生浮现于眼前,大有呼之欲出之感,色香味夯不啷当迎面袭来。所报菜名的顺序大致如下:“邦可西餐厅”每道菜品种较多,食客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第一道是开胃的头盘菜,即:水果海鲜沙拉、培根金丝卷;第二道上汤类:奶油蘑菇汤、罗宋汤(他家的罗宋汤的味道,那才叫个地道);第三道是副菜:金枪鱼三文治、黄金大虾;第四道主菜:西冷牛排配红酒少司、炸培根鸡肉卷;第五道上的是甜点:巧克力奶油布丁等,最后一道是咖啡或茶(好多菜名怪怪的没法记住)。经叔叔说尽餐桌上的色香味及入口时的感受,听者浮想联翩如亲临其境,似乎有充填前胸离肚皮之神力。不要说,在那饥肠辘辘的日子里,就在富贵思淫欲的当下,同样叫你垂涎欲滴。<br> 当年舍得花80元吃上这么一餐者,不是吃客,就是饿绿了的大户,总之非等闲之辈。撕开计划经济口子的 “邦可西餐厅”(高价不用票),从六一年夏天那天起门庭若市,顾客盈门还常人满为患。拿当下餐饮行话讲,那就是翻台子(后桌等前桌)。此现象一直维持到改革开放,各类餐馆如雨后春笋星罗棋布,地处偏偶的“邦可西餐厅”除为数不多的老食客光顾外,生意清淡竟逐渐衰落。自从二楼餐厅不景气后,两位原创始人,邦可和扬格诺夫就不知去向,似乎从人间挥发了。人去物非,久负盛名是“邦可”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br>经历近百年的“邦可西餐厅”发生的故事很多,一楼点心房、二楼西餐厅、客户们的亲身经历、及创始人去向至今还是个迷!为了不使本文冗长,浪费广大读者的时间,重将话题回到“扇面小诗”上。“六月天气热,扇子借不得。”这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小诗,不光在汉口市区流传,邑地老女老少妇孺皆知,影响面甚广。在劝导执行过程中表现得很不错!这就是现实生活,是武汉人的克制力和忍让性真实写照。<br>只要是神州人,知道武汉(三镇)不拍热的特点;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春秋短,冬夏长,棉袄短裤半年上。”现象与众不同,仿佛是长江流中下流城市的共性;附近的黄石、沙市也差不多,只是武汉尤为突出罢了。长江中下游的火炉城,还有南京和重庆。<br>气候上,武汉的地理位置,更有推波助澜之效。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武汉,位于中间低平的位置中。而江汉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丘林过渡,其南北均为丘林,北部以低山丘林为主。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冬天冷,夏天热的独特气候。<br> 九省通衢的码头文化,奇异气候环境,造就武汉三镇人热情、豁达、好客、桀骜不驯、直言不讳的性格。赤日炎炎的盛夏时节,勇于将“扇面小诗”堂而皇之写在扇面上,还大摇大摆招摇过市;此诗,如黄钟大吕告劝身边人(包含密友),在在玖佰陆十平方公里神州大地上,可能只有武汉人敢于做到。<br>当年夏天最具防暑能力:毛巾、水壶、芭蕉扇等物(电扇、空调当年属于奢侈品,市面上根本难看到)莫看是些小宝贝,作为武汉人,那是从不外借的。要知道,这可是武汉人盛夏之时的无奈之举,全是气候逼出来的。三镇,这座名副其实的闷火炉(湿度大,酷热),早在宋朝,大诗人陆游就有所描述《苦热》②:<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div></div><div><br>当年扇不外借,还有一个因数,那就是,囊中拮据,物质匮乏。民以食为天,我想这点大家都知道,可粮店里下“户口”谬论的由来,可能就不太清楚了。这奇异现象产自计划经济年代,因所有票证均由粮店按登记人数发放,管辖户口的派出所,自然让位于老二,以致颠覆人们的认知习惯。 “扇面小诗”也就是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br>三镇素有“伏天三宝”( 水壶、毛巾、芭蕉扇)之说。“伏天三宝”当年可是人不离身,芭蕉扇更是如影随形。记得儿时夏天只要出门,家母定会提前帮忙打理(“三宝”),出门时,还会特别提醒带上,一再嘱咐少晒太阳多喝水以防中暑…… “扇面小诗”虽书法参差不齐,但效果甚佳其。特别是诗的后半段:“虽然是朋友,你热我也热。”其劝诫语,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如一檄公告,提醒人们:“酷热难耐的日子里,免开尊口,避免因尴尬及因此伤了和气……”<br></div> 武汉著名的“扇面小诗”真不知出自何之手?也不明出自何时?按照当年情景推算,多半来自三年困难时期。人会在饥饿情况下更会凸显出自私,创造出这样自私的话语,也就不足为奇。总的来说,此诗伴随我们这代人,渡过童年和青少年的全部时光。<br>武汉的夏天,蔚蓝色的天空上,白云那个亮得刺眼,葳蕤的大地上满目葱翠,裸露处,柏油路上的灼热,依然徐徐生烟,晒化的泥清晒,柏油粘脚板味道,那才叫个烫。有空总想往水里钻,酷热难耐的人们,希望求得那一丝歇息希望。暑期的孩童更是如此,大人稍不注意,哧溜一声就钻进水里,他(她)们嬉戏玩耍笑魇如花。武汉三镇的燥热、由远而近的叫卖声时起彼伏:“冰棒,美的牌冰棒……”绿荫、蝉鸣、汗水、赤膊、短裤头……拼凑彰显出夏天,武汉的味道。<br> “乌台诗案” 苏轼受诬陷被贬为黄州任团练副使。后蔡京为首的『新党』进一步排挤、打压以司马光、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旧党』。他们不仅仅针对“元祐党人”本身,还波及“元祐党人”之后人和与其政见不和者,涉及三百多人。苏轼因此被贬黄州。久久难忘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的闷热,他在《菩萨蛮•回文夏闺怨》③里,毫无隐晦地描述道:<br>“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br>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br>外地人提起三镇武汉,头脑中立刻会呈现出:骄阳似火,大地生烟,一群光膀子的汉子,在烈日照耀下,扛着沉重的物品,忙碌在跳板趸船间……码头文化的沉淀,铸就和历练出武汉人豁达、乐观、不畏艰险、砥砺前行的精神,最终成为武汉固有的文化名片,同时衍生出这一明显特征和印象。<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肩搭毛巾手摇扇,赤膊短裤四处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骄阳酷暑无所谓,九省通衢金不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夕阳西下花灯初照,武汉的街景又是一番景象,马路两旁,各家各户在静谧中的繁忙,加深外来者又一印象。只要太阳一落山,三镇的大街小巷就会涌现洒水、搬竹床、用砖头画位置:这是三镇人夏季每天的必修课,也是一家人,能否睡上一个安稳觉的头等大事。</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提桶洒水搬竹床,消暑吃冰江边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坐在街巷歇口气,享受伏天好时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素有百湖之乡的武汉,江河湖汊水域多而丰富。酷热中人们善于寻觅凉快地,绿荫下、厅堂庙宇的穿堂风、江河湖汊畔均是避暑的好地方。人们顶着烈日,行走在烫脚的马路上,哪怕冒着被沾被烫的危险,也会一如既往。长江、汉水、东湖、湖溏相得益彰,就连解放大道后不大的罐子湖,照样欢声笑语人声鼎沸,嬉戏疯打水花飞扬,只要进入水中,立刻将酷热抛向脑后。光屁股孩童,一个个晒得乌漆嘛黑跟泥鳅一样,莫看年龄不大,水上的功夫还真不可小嘘。蛙泳、狗刨应有尽有,各种姿势相得益彰。学生娃娃的游泳短裤几乎一样,是由红领巾拼制而成。罐子湖是男子汉撒野打泼之处,是女孩子绝对不会到的野地方。此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午睡水中欢,抓躲不厌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返校盐水抹,老师常自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手持一把扇、竹床路边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夜话道三四,快乐金不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出门在外的游子,常眷恋家乡的味道,作为最好厨师的妈妈,永远守候你爱吃的佳肴。家乡熟悉的街道、里弄、石库门均充满惬意,受春风洗礼的江边垂柳,分外妖娆。川流不息的长江、汉水,家中的灰墙红瓦,就连天上的蓝天白云,均充满怦然心动味道。</div></div> 记得当年调回武汉搬回的那两天,天随人愿格外地好。自1969年元月18日下放离开武汉至今1988年8月5日掐指一算,离开家乡近二十年,这一天终于等来了。熟知武汉竹床阵厉害的我,搬家时有意兵分两路,让老婆带着儿子和少量家具乘“皮卡”先行。据事后老婆说:车过汉水时已华灯初照,三镇大街小巷汉味尽显无疑,塞满街头巷尾的竹床、躺椅如设防布阵,使行走插足者望人生畏,更别说要搬东西了。<br>当年老汉宜路路况很差,坑洼不平一路上颠簸得够呛。好在人年轻扛得住,外加司机老婆一路不停播放 “我家住在黄埔高坡”,这首刚出锅的碟子,有效分散乘车人的注意力,外加回家心切,老婆说还不算太吃亏。作为伢子嘎的儿子,那就更不知辛苦为何物了。当年老汉宜路,即:走华艳,过鸦鹊岭,经汉阳侏儒进汉阳钟家村……车到武汉,大道两旁早已布下竹床布阵,小街巷道那就更不用说了。老婆说:到家已近圆钟时分,此时人们早已进入梦乡,没法!只有挨个作揖说好话,逐一唤醒熟睡中人。说句心里话,深更半夜叫醒熟睡的人,确实是种不道德之举,好在是些老邻居,深知调回来不易,虽揉着惺忪的睡眼,还一个劲地帮着喊其他邻居,此乃盛情难却。白天到家的我,自然那就方便多了。<br>自2003年6月1日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组正式宣布:三峡二期工程达到蓄水135米水位和船舶试通航要求,同意三峡工程6月1日下闸蓄水。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历经十一年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大坝的短板效应,改变了长江中下游的小气候,彻底扭转长江中下游小气候,扭转重庆、武汉、南京三大火炉火炉的享誉,从此武汉再没飙升到40度的现象。<br> 武汉的夏天,江河湖泊包括周边草甸全是美丽的,暑假这里成了学生及孩子们们的乐园,早上,站在江边堤坡上,茂盛的小草花丛间、五彩缤纷的野花是最好的玩伴,姑娘们喜欢在草丛间采些小花插在头上,或用小手拨弄叶上晶莹的露珠。偶尔还会有蝴蝶随姑娘一道翩翩起舞;更有孩童追小蝴蝶嬉戏奔跑,时不时地还在岸边洼地上踩出透亮的水花,溅得自己满脸一身,却笑靥如花地非常开心。<br>随着太阳升高气候的回升,罐子湖畔守候多时或陆续赶来游泳的人,纷纷宽衣解带跃入水中,大胆地去怀抱小鱼小虾与鱼儿为伍。人们快活地在水中穿梭,因抓获无缘而望水兴叹。玩得正开心的当口,附近的家长常赶来叫子吃饭,除扫兴外,家长还会边走边责备,责怪孩子不该下水,这样多危险…… 即使是这样,看得出,孩童的内心是甜美的。<br>盛夏的水中别有一番风味,只要泡在水里,浑身暑气全无。活水长江、汉水尤为突出,凉爽而惬意不亦乐乎,一猛子扎下去,折射的阳光、呼呼的水声,酸酸的鼻子,涩涩的眼睛……酷暑迷恋的感受实为难得。<br>湖面上,优雅而美丽的荷花随风摇曳,盛开大大小小荷花,白里透红,待开的花咕嘟,翘首滚动水珠的荷叶间。顺着荷花向下看,碧绿的荷叶参差不齐,“懒洋洋”的躺在清澈见底的湖面上,舒坦彰显着各自的美丽。夏天的武汉,长江、汉水时人头涌动,救生圈如同盛开的花朵点缀其中,水花、嬉戏、随时间一块流淌……<br>夕阳西下黄昏时节,丝丝凉风徐徐而来,早已洒水祛暑及搬出的竹床,锅碗瓢盆演奏出夏季武汉最和谐动人之处 ,喧嚣了一天的马路,此时清静了不少,深知人意的车辆缓缓而行,夕阳、街灯映红照亮了他(她)们的脸,凸显人性的宽容与谦让的美丽。<br> 注:<br>1. 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149号的邦可西餐厅,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家正宗俄式西餐厅。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俄国人,邦可和扬格诺夫来到汉口三教街(今鄱阳街),办起了这个西餐厅取名邦可。早些年间,当有关部门把它纳入武汉工业遗产名录调查时,人们才惊异地发现,自从他两不再经营邦可后,从此就杳无音信。<br>2.【诗译文】:屋上的房瓦一鳞一麟的,好像变成一条条腾飞的火龙,白天即使坐在家中不动,照样会汗珠涔涔烦躁不安。缺乏现代文明,少科技的人们,只得听天由命毫无办法。人,既不能像鸟儿那样腋下生翅,飞出酷热的环境外,只能坐在如同蒸锅中的房间里,忍受这种难捱的天气。<br>3. 【词译文】:<br>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br>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此词,所撰出的几件小事,来描绘出盛夏情景和官宦人家夫妻恩爱的情趣。<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