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11日—7月18日,我独自报名参加了广之旅“柴达木盆地,邂逅青甘环线”的旅游团。前几年,青甘环线大热,我平时一起出游的同伴们都在那段时间走完了这条线路,而我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跟上他们的步伐。现在,因为疫情或环保等原因,他们当年走过的地方有的风光不再,有的被永久封闭……而我自己已年近七旬,还是想在有生之年至少去一趟“自然与人文的极致之旅——青甘环线”,哪怕是浮光掠影 走马看花也好!</p><p class="ql-block"> 青甘大环线中的“青”指的是青海、“甘”指的是甘肃,这两省之间以著名的祁连山脉为界。</p><p class="ql-block"> 青甘环线看什么?</p><p class="ql-block"> 看水:青海湖、茶卡盐湖、翡翠湖;看漠:鸣沙山月牙泉、戈壁滩;看石:雅丹、丹霞;看史:莫高窟、阳关、玉门关、嘉峪关、塔尔寺。</p> 看水:青海湖 <p class="ql-block">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总面积4500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公里,平均水深19.15米,湖面海拔3200米。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消夏胜地。青海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环境优美,是镶嵌在青藏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湖泊、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旅游名片。</p><p class="ql-block">碧水共长天一色、水鸟伴湖鱼起舞、雪山同飞云相融。青海湖在博大壮丽中不失俊秀温柔,磅礴奔放中不失含蓄委婉。万鸟翔集的鸟岛,风情万种的金银滩,幽远沧桑的三角城遗址,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缥缈神秘的海心山,多姿多彩的二郎剑、仙女湾、鸟岛、沙岛最区,让中国人挺直了脊梁的“原子城”,诸多国家级、世界级的风景名胜,使青海湖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者的天堂。拥有东方气质的青海湖纯洁妍美、蕴涵深远,草原的优美、湖的浩瀚与沉静交织在一起,使青海湖显得更加博大、壮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青海湖畔,有一座大型的奔马石刻雕塑。马在空中,背驮经书,奋蹄而进。似驾着祥云而来,寓意佛俗相成。</p> <p class="ql-block">坐落于青海湖南岸中央的原151基地,是新中国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现已解密,昔日神秘的军事禁区旧址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中国鱼雷发射试验基地始建于1965年,因基地位于青藏公路151公里处,也称“151基地”,对外称“山鹰机械厂”,军工代号“874分厂”。1985年,海军某部撤离,151基地完成了历史使命后退役,基地设施移交海南州共和县政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近20年间,该基地成功试验发射4300枚鱼雷,圆满完成了多型鱼雷数千条次的试验任务,为我国海军建设和武器装备改进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p><p class="ql-block">2015年5月,中国鱼雷发射试验基地展馆对外开放,陈列有老式鱼雷、仪器,海军青海湖舰模型等。</p> <p class="ql-block">建于湖中的西王母造像。西王母为中国古代昆仑神话中的重要人物。传说青海湖是其最大的瑶池,按照昆仑神话,西王母正是这个“圣湖”的主人。她背靠青海湖,面对游人走来的方向;衣着朴素,双臂向左右展开,手心向上,十指自然屈伸,俨然“母仪天下”的风范,像是在自己的领地迎候来人。这尊西王母雕像,将神话传说与自然美景结合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大地之子雕塑</p> <p class="ql-block">经幡又叫风转经,是藏族常见的一种简易的宗教建筑,中间用石块堆起高高的旗杆,供奉佛祖释迦牟尼或莲花生大师的面像,用牛毛绳将印有经文的各色布条拴在旗杆上或拉向四周,各色布条代表不同的意义:绿色代表草原、白色代表白云,黄色代来月亮、蓝色代表蓝天、红色代表太阳。经幡是藏族人民祈福的一种方式,当经幡随风飘动时,相当于念经,藏族群众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祈求平安吉样和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崇敬。环湖周围的经幡更增添了青海湖的圣洁和空灵之美。</p> <p class="ql-block">鱼翔浅底。</p><p class="ql-block">据说“青海湖中有两宝,一是裸鲤二是鸟”,地方志记载青海湖早在200多年以前就有青海湖裸鲤(湟鱼),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独有的鱼类。“水中绕有鱼类,色黄无鳞……”这是关于湟鱼的最早记载,见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西宁府新志》中。无鳞的特征为它赢得了“青海湖裸鲤”的学名。</p><p class="ql-block">湟鱼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物种。</p> <p class="ql-block">沙鸥翔集</p><p class="ql-block">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被称为“鸟类天堂”和“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全球8条候鸟迁徙路线有2条途经青海湖。据统计,青海湖流域共有鸟类271种,其中水鸟种类95种,占全国水鸟种类的三分之一。最常见的有棕头鸥 鱼鸥 鸬鹚。</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湖的四周被四座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我们的行程是向西走,翻过橡皮山。</p> <p class="ql-block">橡皮山地理位置上属于青海南山山系的一部分,海拔3817米,在青海湖与茶卡盐湖之间。</p> <p class="ql-block">远处山坡上星星点点的是漫山遍野的羊群。</p> 看水:茶卡盐湖 <p class="ql-block">“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蒙古语“达布逊淖尔”,也就是青盐的海。</p><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州乌兰县茶卡镇。海西蒙古族藏族州有“三宝”:青盐 昆仑玉 青海骢。</p> <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四周雪山环绕,平静的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美丽的令人陶醉的天空景色,被誉为“中国的天空之镜”。我们早上去的时候,冷风裹着细雨,摄入镜头的都是灰蒙蒙一片。可是没过多久,雨停云散,阳光冲破乌云的禁锢突围了出来,我们终于见到了所期盼“天空之镜”!</p> <p class="ql-block">用盐堆砌的成吉思汗雕像。</p> <p class="ql-block">小火车是上世纪70年代运输盐的主要工具,火车轨距仅60cm,部分铁轨系1904年沙皇俄国生产 ,每列小火车可承载20--25节矿斗, 运行时间长达30多年。伫立在小火车旁,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小火车满载着青盐从盐湖深处驶来的情景,更激发了对盐业人智慧与力量的崇敬。现在它静静的停在那里,望向远处的群山,仿佛诉说着老一辈青盐人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两组并行的铁轨,一直延伸到盐湖最深处的采盐区。看到这些老铁轨,眼前仿佛浮现出三四十年前,盐工们在盐湖里战天斗地,艰辛劳作的场景,让我们回首感知青海盐业前辈数十年的汗水已融入盐湖博大的胸怀,定格成一个个难以忘却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以前的运盐船。</p> <p class="ql-block">以前的采盐工具。</p> 外篇一:德令哈印象 <p class="ql-block">从茶卡一路向西,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德令哈。一行人先去做核酸,然后入住酒店。我看时间还不算晚,就在酒店附近花一百八十元包了一辆的士,让女司机带着我在市区附近的重要景点兜一兜。司机说三十公里左右有一座柏树山,以前是二炮的军事禁区,现在二炮撤走了,这里就成了市民节假日的休闲地,我们第一站就去那里!</p> <p class="ql-block"><b>柏树山</b>风景区位于德令哈市以北10公里处,西靠巴音河,东临国道三一五线,最高峰海拔四千多米。景区面积10万公顷,是德令哈市的后花园,有被称为“国宝”的青海云杉是白垩纪代的古老物种,高大苍郁,年齢长达四五百年,它与水杉、银杏一样是一种珍贵的“活化石”植物。景区群山起伏、层峦叠嶂、山势嶙峋,古柏郁郁葱葱,山间小溪纵横、野花遍地、蝴蝶翩翩起舞,百鸟争鸣、此起彼伏,犹如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离山门不远处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台上,远处的德令哈市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内,山势嶙峋,危崖林立,满山遍野的古柏蓊翳,把袒胸露腹的高原山脊丘壑装饰得岗翠峰黛,如青龙横卧,展示出一种博大粗犷、气势磅礴的绿。</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柏园</p> <p class="ql-block">路遇一个弃用的二炮军营。从军营遗留的屋舍 哨所,依稀可见当年那些热血青年为了祖国的强大在这荒山野岭无私奉献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b>阿力腾德令哈寺</b></p><p class="ql-block">阿力腾德令哈寺,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塔尔寺赛多活佛创建,法名“丹巴培吉林”,意为“佛法兴旺洲”。寺院总占地面积2383.2平方米,经堂一座(165平方米),寺内藏有珍贵的文物、琳琅的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和浩瀚的文献藏书,是一座佛教艺术的宝库。经历了重重劫难后,现迁于德令哈市河东幸福路北侧,座向朝东,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地处幽静,是德令哈市的人文景观之一,也是各族信教群众拜佛烧香进行各项宗教活动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b>海西公园</b></p> <p class="ql-block"><b>民族团结进步塔</b></p><p class="ql-block">民族团结塔建于2004年,位于德令哈市中心,座落于自然山丘上,塔高30米,塔顶距地面高约50米,内有反映海西州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大幅壁画24幅,小型壁画几百幅,塔基中藏有代表海西八个地区特点的自然资源。该塔造型美观,气势雄伟,雕刻精致,是汉、蒙、藏文化互相交融的艺术风格生动的体现,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b>固始汗雕像</b></p><p class="ql-block">固始汗是青藏高原地区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固始汗商业文化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德令哈特色美食——<b>高原牦牛退骨肉</b></p><p class="ql-block">慕名而来吃牦牛退骨肉,老板娘见我只身一人,又从没有吃过,就建议我吃一小块肉,配一小份大骨头汤,我听到都是“小”的,自然乐意。谁知端上来的份量并不少。</p><p class="ql-block">怎么吃呢?看图中的餐具盘:左手戴上手套,抓住骨头;右手用刀把骨头上的肉削下来,沾着店里配制好的调料吃。</p><p class="ql-block">老板娘特别嘱咐,骨头千万别丢了——原来菜牌上标的牦牛退骨肉88元/斤,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菜时先告诉顾客连肉带骨的重量,等顾客吃完后</span>把骨头退回去减去骨头重量再计价的。而大骨头汤里有牛肉 青菜 萝卜 粉丝,料足得如同一碗米粉,还外加四块馍!我是五十五元扶墙出还打包了馍。</p> <p class="ql-block"><b>海子诗歌陈列馆</b></p><p class="ql-block">“姐姐,</p><p class="ql-block">今夜我在德令哈,</p><p class="ql-block">夜色笼罩……”</p><p class="ql-block">这是诗人海子的诗歌《日记》里的诗句。德令哈有一座“海子诗歌陈列馆”,在进入德令哈之前,甘肃的接团导游一字不漏地背诵了这首诗,当时车上游客知道海子的人,似乎只有我。我是无论如何要去海子诗歌陈列馆看看的。华灯初上之际,我步入了巴音河风景带最美的那段河畔的海子诗歌陈列馆。</p><p class="ql-block">海子诗歌陈列馆静静的坐落在美丽的巴音河畔,建于2012年。</p> <p class="ql-block">1988年海子途经德令哈,创作了《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也是因为这首诗的传扬,使德令哈这座城市从默默无闻开始为人所知,让这座城市蒙上了诗意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里竟然有许多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参观者,有的跟着讲解员一个一个展厅听着讲解;有的在电子展厅观看《德令哈的姐姐》(介绍海子的电影);有的静静地偏安一隅,读着海子的诗集或者是介绍海子的书籍;有的如我这样,自由徜徉在各个展厅里,与海子进行着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p> <p class="ql-block">走进诗人的精神家园,在诗歌陈列馆里,摆放着各种版本的海子诗集,墙壁上挂着海子的一些著名诗篇,墙角的桌子则摆着一座海子青铜像,诗人虽已故去,但他隽永飘逸的诗、纯真质朴的情,永远眷留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如今,多情的人民、多情的城市没有忘记这位诗人。</p> <p class="ql-block">海子纪念碑面朝巴音河,坐拥碑林,与身后一侧占地1300平方米的海子诗歌陈列馆交相呼应。碑林精选海子的20多首优秀作品雕刻在形态各异的石碑上,变成了一部部石书,一同组成海子碑林。一座城市因为一首诗而闻名,这座城市便也有了许多诗意和诗境。至少在德令哈这座偏远的小城市里,布衣黔首 村野匹夫都知道有个诗人叫海子,他曾经到过德令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