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17日</p><p class="ql-block">走进拉萨~八廓街又名八角街~大昭寺~小昭寺 👏</p><p class="ql-block">拉萨,这是一座古老而神奇的城市,是一座千年的圣城,在这个星球上,能称作圣城的并不多。她被高原的雪山环绕,遥远而神秘,拉萨,即为佛🙏所在之地。在这里,天堂仿佛触手可及。对我而言,也许2022年的夏天,最有意义的事就是骑行去了西藏。与往常不同,这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骑行,而是苟且了几年才换来的诗与远方。🎨虽略有高反,显得不那么快意潇洒,但绝对算得上不虚此行,此生无憾。👏</p> <p class="ql-block">拉萨是离太阳☀️最近的城市。夏天,早上依然很凉,当太阳☀️出来的时候,温度也就很快上升了,阳光也就变得强烈了。</p><p class="ql-block">早餐后,我和几乎所有的拉萨人一样,带上了太阳镜,这是拉萨的一道景色。走在拉萨的街道上,街道十分整洁,到处都是身着藏服的藏族同胞,拉萨的街上是没有城管的、没有守斑马线的交警、没有喇叭的喧嚣、没有店铺叫卖的音乐、没有公交上抢坐位的争吵、也就没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浮燥和焦虑。因为,他们的脸是那么平静、祥和。</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上的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p><p class="ql-block">在拉萨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八廓街上,在庄严肃穆的大昭寺北侧,两个威武的石狮子蹲守着一座装饰考究的三层藏式楼房,楼房上匾题“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九个大字,笔力遒劲,酣畅淋漓,路过的游客无不驻足观看,我进入其中参观。</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最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藏族人称其为“圣路”✌</p> <p class="ql-block">每天清晨和傍晚,数不清的民众汇集到这里,沿着顺时针方向环绕大昭寺转经。右手晃动“手经筒”,左手波动一颗颗“念珠”,心中念念有词,不问红尘世俗。👏</p> <p class="ql-block">西藏是个安详的地方,经由佛🙏光透彻灵魂的照耀,西藏人在知天达命,乐观外向的表情下,还隐含着来自佛🙏教的空、虚、无,那是广大而散漫的“无”……无我的、无他的、无意的、无为的、无所谓的、无所用心的、无所想见的、无所事事的、无所作为的、无可如何的可无可不无。💫</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内,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在这里从事经营的,有本地人,但大多是外来者。其售品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经”。开经铜佛🙏、转经筒、酥油灯、经幡旗、经文、念珠、贡香、松柏枝等宗教用品,每店不离,并占在突出的位置上。西藏的土特产,成为对外地人的叫卖。此外,印度、尼泊尔、缅甸、克什米尔等地的商品,也纷纷在这里抢滩。</p> <p class="ql-block">许多店铺经营佛🙏事用品。你看大大小小各种材质的经筒。小经筒的价格从20到180元不等,材质有塑料的、有铜或镀铜的,我花100元买了铜小径筒。</p> <p class="ql-block">求佛事用品店老板给我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拿着转经轮绕行八廓街的僧人。</p> <p class="ql-block">我在八角街,遇到了一位藏族女孩,引起我注意的,是她虔诚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这位女孩估计20岁左右,她以五体投地的方式,沿着八角街的石板地,向着大昭寺的正门拜进。我一路跟着,她旁若无人,在游人惊异的眼光中匍匐前行,那一种虔诚,感动了我。一百米的路,我算了时间,她拜了 28 分钟。</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是以大昭寺为中心围绕着它四周而建的古街道,如果说大昭寺是拉萨的心脏,那八廓街就是拉萨的血脉。这里每天从早到晚总是流动着从藏地四面八方赶来的络绎不绝的转经人群。每天从早到晚蜂拥而至的虔诚朝拜的藏民所烘托出的那份浓烈的佛教气氛,完全能够感染所有人,让人一时忘却身居闹市以及身边繁华的市场。可以说,不到八廓街你就不能真正了解西藏文化和藏民的精神世界。八廓街就是拉萨乃至西藏的生活中心,何况这里还有那么多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拉萨街头,能感受到有过诗人的存在,而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佛王。那应该是一个诗意的街道,应该有美丽传说的爱情。</p> <p class="ql-block">因这座具有几百年历史的黄房子背后的浪漫传说,玛吉阿米餐厅在网上爆红,成了游客到拉萨的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这座黄色的小楼相传是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他的情人)👫相遇的地方,仓央嘉措在此写下“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的优美情诗。</p> <p class="ql-block">“玛吉阿米”餐厅的创始人是泽郎王清先生,他生于安多藏区,祖籍为康巴藏区。1997年,他从家乡来到圣地拉萨创业,在这里创立了玛吉阿米餐厅。</p><p class="ql-block">泽郎王清:为玛吉阿米注入灵魂,让这家餐馆拥有了超越物质的精神力量。对于很多文艺青年来说,在玛吉阿米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坐在那里的感觉——身心俱静,超然世外。</p> <p class="ql-block">餐厅装饰古朴、温馨而又充满藏族文化氛围,在茶几和墙面上有很多留言本,写满世界各地旅游者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里面的食客既有慕名而来的游客,也有当地的藏民。餐厅的装饰藏味十足。</p> <p class="ql-block">餐厅的饭菜是以尼泊尔、印度、西藏风味为主的餐厅,有着浓郁的西藏风情。</p><p class="ql-block">以牛羊为主菜。</p> <p class="ql-block">因不太喜欢吃牛羊肉,点了一份春饼,觉得春饼还不错,很好吃,然后又点了2竹桶酸奶,加了一层蜂蜜的竹桶酸奶。自然发酵的牦牛酸奶味道醇厚,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一路追随仓央嘉措的脚步而去。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我一直在大昭寺门前等你,等你和你的玛吉阿米。👫我在布达拉宫体会你是雪域最大的王,我在最繁华的八廓街寻找最美的情郎。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只为寻找你说的三步两步便是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仓央嘉措是六世达赖喇嘛,还是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他写的很多诗歌都驰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仓央嘉措你是一代活佛,能放下天地,却放不下一位女子。“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殉葬的花朵开合有度”,告别天与地,难以告别你……玛吉阿米。👫</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环绕着大昭寺广场,大昭寺广场的前方是八廓街。</p> <p class="ql-block">据说藏传佛教的信徒,一生之中要磕满十万个长头才算功德圆满。八廓街区内,僻巷幽幽,曲径互通,宫厦傍着古寺,商铺连着老屋,整条街上弥漫着浓郁的藏文化和佛教气息。跟在转经的人群后,脚步回响,恍如隔世,灵魂犹如漂浮的白云,如梦如幻、如丝如绸。这是洗心之旅,漫漫人生路,也许,信仰才是让你笃定安然的唯一航标。</p> <p class="ql-block">西藏是一个全民信奉藏传佛教的地方。在拉萨,藏族人民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到寺庙去念经、磕头,然后再进行其他日常。据说,藏族人一生九成的财富都捐进了寺庙。在布达拉宫广场、大昭寺前,每天都能看到磕长头的虔诚信众。每次看到那一幕,内心都会被深深震撼!</p> <p class="ql-block">我来到一个四四方方的建筑旁,前面有个广场,这便是大昭寺了。诺大的广场竟也有入口且设着一道安检关卡,拉萨的安检也是很严格的,身份证是必带的。我们进入大昭寺广场时,先要排队经过安检。每一位进入者都要经过检查,包包也要在机器上过一遍。广场上有不少值勤的警察,皮肤都晒得黑黑的,戒备特别森严。来到了寺院前,远远看到的五根大柱子,上面裹着经幡,在蓝天的映衬下,分外好看。后来才知道五根大柱它们都有名字。“达尔钦”就是经幡柱的意思,东北角的这根叫“噶丹达尔钦”,是为了纪念一位骁勇善战的噶丹将军……每一根都有传说和故事在里面。</p> <p class="ql-block">西藏,你有什么魔力,让那么多人匍匐在你的脚下,沉醉在你的梦里。而我只是千万人中的一个,渺小的几乎可以省略。</p> <p class="ql-block">藏族人民有一个"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 ,可见大昭寺🙏的历史地位。相传松赞干布的两位王后,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各自带来了一尊珍贵的释迦牟尼的佛像。作为最贵重的陪嫁,尼泊尔公主带来的是释迦牟尼八岁时的等身像;文成公主从内地的长安请来的是另一尊十二岁的释迦牟尼等身佛像。为了供养这么神圣的佛像,松赞干布就开始修建西藏佛教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筑物,便是大昭寺🙏和小昭寺🙏。</p> <p class="ql-block">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尚的地位。史料记载,大昭寺始建于647年。621年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泥泊尔的尺尊公主。尺尊公主带来了释迦牟尼8岁的等身像,松赞干布便建了大昭寺来供奉。后来吐蕃与唐朝和亲,文成公主也带了一尊珍贵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入藏。松赞干布按照文成公主的建议修建了小昭寺来供奉这尊佛🙏像。松赞干布逝世后,遵照文成公主的意愿,大昭寺和小昭寺的释迦牟尼等身像进行了调换。因此,释迦牟尼的12岁等身像就一直留在了大昭寺。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他临终前只同意以自己3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这3尊佛🙏像中,以他12岁时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和尊贵。该佛🙏像从印度流入中国,又经文成公主带入西藏。佛🙏教信徒认为它珍贵,不仅仅是它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见到这个佛🙏像和见到2500多年前的佛🙏祖没有区别。那些千里迢迢远道而来的朝圣者,来拉萨第一个要朝拜的并不是布达拉宫,而是是大昭寺里的释遊牟尼12岁等身像。大昭寺也因为供奉了这尊佛🙏像而成为藏传佛🙏教徒心目中的金色圣殿。</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有信仰的城市,走在拉萨的街头,脚步会不由自主的慢下来,静静地感受这蓝天白云,享受微风拂面。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烙上了宗教的印记,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干净虔诚。大昭寺🙏是西藏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寺庙,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大昭寺会成为藏传佛🙏教中的“圣地”?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这座寺院中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而这一座等身像,恰恰是公元 641 年,唐太宗送文成公主远嫁西藏,与松赞干布结婚时送的最珍贵的“嫁妆”。</p><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不仅是大昭寺的镇寺之宝,更是整个藏区最受藏民尊崇的佛🙏像,是西藏人心目中的灵魂。</p><p class="ql-block">当今世上有三尊佛🙏祖等身像,由释迦牟尼佛🙏亲自塑建、开光并加持,即8岁、12岁和25岁等身像(亦说25岁降魔成道像),8岁等身像供奉在拉萨小昭寺,12岁等身像供奉在拉萨大昭寺,25岁等身像供奉在印度菩提伽耶。</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的门前每天都有磕长头的民众。他们的身下有垫子,手上戴有护具。每磕一个长头都有一整套动作,每一步都完成的虔诚、一丝不苟。</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感受信仰的力量✌</p><p class="ql-block">西藏,神秘的国度,它的信仰、它的美景引得无数人朝拜,大昭寺:拉萨的心💖脏与心💝跳,来这里,看一看拉萨心💝脏的位置;听一听,西藏的心💝跳声。</p><p class="ql-block">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徒向佛🙏祖敬献诚心、实现信仰、祈福消灾最为虔诚的祈祷方式。</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融进了藏、泥泊尔、印度等的建筑风格,据说还是西藏式宗教建筑的典范。寺前香火萦绕,地上坐满了虔诚的信徒,男男女女的,大有在寺前安营扎寨的味道,铺盖卷、热水瓶、水杯、食物堆在墙角,而最多的是垫子,各色垫子用来朝拜磕头的。他们有的在休息,有的则旁若无人地一下又一下地磕着头,寺庙门前的青石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深深的印痕,幽幽的酥油灯长明,留下的是朝圣者坚韧的决心和毅力!</p><p class="ql-block">我立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对他们的虔诚,心中敬佩不已。</p> <p class="ql-block">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不管你是耄耋老者还是垂髫稚童,都得有一颗虔诚的心、坚毅的信念和充沛的体能!</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是给我内心强烈震撼的地方,不是因为殿宇如何辉煌肃穆,而是络绎不绝前来朝拜的藏民。他们一个挨着一个,是真的前胸贴着后背那种挨着排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小暖水瓶或者大茶杯一样的东西,我很好奇的看,后来明白了里面装的是酥油,供奉给寺庙里面常年点着的酥油灯。那些人挤人却秩序井然一脸虔诚等待的队伍,一下子就把藏民和游客区分开来,泾渭分明,我真的很想掏出相机拍下他们的脸,无论男女老少,只写着满满的“虔诚”。我找不到别的词来代替。</p> <p class="ql-block">在这浓郁的宗教氛围下,在酥油灯火棋布的寺庙殿堂里,如来佛的高深莫测、观音佛的宁静慈祥、护法神的恐怖狰狞,伴随着香火的闪烁,越发透彻各自非凡的神韵,善男信女们摩肩接踵,虔诚恭顺的膜拜,在这块土地上,随处可见人对佛十足的真诚和信仰。👏</p> <p class="ql-block">磕长头时双手合十,举过头顶,表示领会了佛🙏的旨意和教诲。然后五体投地,触额、触口、触胸,表示身、语、意与佛🙏融合为一体。磕长头时还要脱帽脱鞋,口念佛教的六字真言,这样才算虔诚。看到他们这种来自心底的虔诚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磕长头是很费体力的,累了饿了就停下来吃点干粮喝点水再继续磕。</p> <p class="ql-block">朝圣者中,不少人是从遥远的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甚至从尼泊尔、印度等地来的。他们餐风露宿,历尽艰辛,三步一叩拜,匍匐于砂石冰雪之上,以血肉之躯丈量大地,执着地向着心中的圣地——大昭寺,一个身位一个身位地移动。他们有的在途中不幸死去,有的到达拉萨时已身无分文,只能靠乞讨度日。但艰辛的历程并不能丝毫动摇他们的信念。他们用灵魂,用生命把对信仰的忠诚写在漫漫长途中,让大地铭记让苍天见证。信仰的力量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无法想象的!</p> <p class="ql-block">磕长头!恐怕是这世界上最神圣的朝圣仪式。信徒们默默跟着转寺的人们一起顺时针前行,然后双手合十,用掌尖依次触碰头顶、鼻子和下巴,然后双膝跪下,上半身在地上划一个弧线再向前扑倒,继而起身合掌致礼,这才算一个完整标准的磕长头:身系一条粗布裙,手套木屐,一次次重重地摔跌在青石板上,叩着长头,匍匐而行,让人感受到那无比神秘的力量——信仰!</p> <p class="ql-block">上午8点至11点半是祭拜时间,朝拜者一大早就在入口排起长长的队伍。他们每个人都捧着一个油壶,为的是给佛像前一排排的长明灯添上一勺酥油。</p><p class="ql-block">朝拜开始时,大昭寺前的大香炉飘出了浓烟,广场中顿时烟雾缭绕。两个大香炉里燃烧的,可不是内地寺庙里烧的纸钱香烛,而是松柏枝和香草,以及糌粑、青稞、茶叶、香料、糖、酒等等,是实实在在的劳动果实。藏传佛教认为,神🙏灵是不吃人间烟火的,但闻到香味会感到满足。因此,藏传佛🙏教信徒以燃烧物的香味敬神。🙏</p> <p class="ql-block">每逢藏历15或周三、周五都是朝佛日,烧香、拜佛、转经、磕长头的信众就会格外的多。</p><p class="ql-block">今天是朝佛日门票85元,我买完后走进大昭寺内,(藏民免票游)大昭寺内信徒较多,初门大厅便有很多藏民虔诚的朝拜。进入内部庭院,整体气氛肃穆而安静,没有游客大声喧哗。特别有一个地方,应该是高僧住处,门口有武装保安把守,进去之人都要仔细检查。</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昭寺,庄严的气氛,昏暗的光线,还有宛如天语的梵音,让人不由得倍感神圣。佛🙏堂中无法留下影像,只有庭院中拖曳闪亮长年不灭的酥油灯,能让人感受到那种信仰的神🙏圣和虔诚。</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昭寺内,扑鼻而来的是让人窒息的酥油味。寺内没有电灯,主要靠酥油灯照明,光线十分暗淡,伴随着那时高时低的诵经声摇曳着,令人直想睡觉。再往里走是必须穿越一条长长的巷道的,巷道的一侧排着金黄色的圆柱筒,当你轻轻转动经筒的时候,把自己的罪孽、愿望告诉佛🙏主,祈求佛🙏主的宽恕和降福,可以保佑你平平安安!🙏</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昭寺,接待我们的活佛🙏叫我们摸一下已经油光发亮的门框,告诉我们:“你现在触摸的,是 1300 年前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跟随一个披着哈达从里面出来的老哥身后借机搭讪,这才了解其中的秘密。原来去里面之人都是购买了贴金,接受高僧加持。对方讲到,宗教是什么,本身就是一个虚无的东西,信奉宗教就是自己人心向善,信则有,不信则无。但是当你信奉了宗教后,你做事和为人处世的方式都在变化,对家庭、朋友、和人相处之间也在逐步的改变。人心向善可以辟邪,可以让亲人和家庭得到很好地保护等。</p> <p class="ql-block">回想走过的大昭寺内的各个殿堂,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排排长明的酥油灯、一幅幅精美的大型唐卡壁画、一座座金光闪闪的佛像,和排着长队等待拜佛的民众。信徒们手里拿着小暖壶,里面盛放着融化了的热酥油;胸前披着哈达,手持佛🙏珠和经筒,等待着朝拜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在佛🙏像前侍奉的僧人接过信徒们奉上的酥油和哈达,将哈达披在佛🙏像身上,再从佛🙏像身上取下一条哈达赐予进奉的人。也有人请大师为自己的手串或佛🙏珠开光赐福。</p> <p class="ql-block">暖水瓶和大茶杯是酥油,是藏民供奉给寺庙里面常年点着的酥油灯。</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都要来拉萨朝圣?为什么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就因为大昭寺里的释迦牟尼等身佛像!世上只有3尊释迦牟尼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前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12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西藏,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遂被供奉在大昭寺至今。</p> <p class="ql-block">三楼看到一间大殿,里面的装饰以红色为主,有僧人在打坐修行。</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金碧辉煌的金鹿🦌顶。</p> <p class="ql-block">坐东朝西的大昭寺,此时除了寺庙顶藏传佛教特有的标志金鹿🦌和法轮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光,寺前几乎完全笼罩在随风飘移的浓烟之中,大昭寺也更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信步走至平台,眼前一亮,远处可以远眺连绵青山,布达拉宫也赫然映入眼帘。在蓝天白云映衬下,远处青山环绕着白色宫殿,身边金顶熠熠生辉。此处绝佳,抒情感慨,洗涤心灵,尺寸之间体会无限心境。</p> <p class="ql-block">当地人都说,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拉萨城的中心地带即是大昭寺,依此向外延建,包含了大半个拉萨城。类似二环三环的布局。不难看出,大昭寺的中心位置既是地理上的又是精神上的。</p> <p class="ql-block">按照藏民族的习俗,出来后在大昭寺外,我随大批藏民信众围着寺院外墙,顺时针的转了一圈,在藏传佛教文化里,转山、转水、转寺,都是顺针转,绝不可反转。</p> <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提倡慈悲为怀、尊重大自然、尊重生命、崇尚和平等,它对传统的信仰习俗赋予了具体的内容,比如提倡仁爱、宽厚、以诚待人、以理服人等观念。而这些东西,在日益物质化了的今天,往往被许多人所忽视,取而代之的是自私、贪婪。长期身处鱼龙混杂的城市,奔波于争名夺利的职场,身上免不了沾染许多市侩和俗气,心灵不知不觉充塞着自私和狭隘。正希望这样一缕佛光,淘洗内心的污垢,净化心灵。当然,更希望这佛光,能剔除更多人的心灵,还人间一片净土。💫</p> <p class="ql-block">还有笃信佛🙏教的男女,绕着寺庙转圈,人们称之为“转经”。问他们这是什么意思,都说是佛🙏的教旨,每转一周,可解脱轮回一次,凡人走后,灵魂便可望外天。</p> <p class="ql-block">小昭寺在八廓街以北约500米处,寺内主要供奉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小昭寺的名声和规模都比不上大昭寺,也没有那么热闹。但是别有特色。小昭寺不仅是西藏最早的寺庙之一,而且是汉藏两个民族团结友谊的象征 。小昭寺是为文成公主建造的,大门朝东,以寄托这位公主对家乡父母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我也随着藏民走进院里,可被一位藏民工作人员叫住,要30元购票才进入。(藏民不要门票)小昭寺内人没有大昭寺多,多数是虔诚的信众,也有我们这样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与人头攒动、金碧辉煌的大昭寺相比,为文成公主建的小昭寺就显得门庭冷落、简陋寒酸了。无论朝拜者还是游客都往往容易把它忽略。这里唯一的看点是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而文成公主自己带的那尊更受人膜拜的十二岁的释迦牟尼等身像却放在尺尊公主的大昭寺。据说就连大昭寺本身也是文成公主帮着盖的,看来唐朝的女人还真是具有大国传统谦让美德的。</p><p class="ql-block">寺院的大门前,虔诚的朝圣者行着五体投地的磕头礼,小昭寺门前的一块块石板,早已被他们磨得平滑、光亮。</p> <p class="ql-block">我就入乡随俗,顺时针转佛堂,并依照信众的动作拜佛,把自己融入到佛的世界里。里面念经的喇嘛不少,有40到50人吧,在大厅的中央分四排坐着,有很多信众将准备好的,供奉寺院钱递在他们手上,而且是那样的恭敬、自然,喇嘛也是双手呈接,很有教养。我也学着双手恭敬的(把我身上花胜下的100元人民币)递给他们,喇嘛也双手接着,微微的点头,笑着。这一刻,一股宗教的力量冲击着我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寺壁上布满了很精美的画,大多讲述的是宗教故事,从中看到画工们高操的技法,有的地方还搭着架子,几个画工正在画壁画,一笔一画都那么的认真,表现出他们内心的虔诚。经问,这些壁画的颜料都是矿物原料,而且绘画技法上也与内陆传统美术不同。</p><p class="ql-block">出来后,又围着寺院顺时针转寺,廊内有一排排的经筒,绕了寺院外墙一圈。我学着信众顺时针的转寺,也一招一式的也学着顺时针的转经。也许,我的那颗心是虔诚的,动作是认真的,我后面的几个藏族信士,也许是看到我认真的样子,嘴角边流露出善良地、友好地和温和地微笑。有两个信士还给我说些什么,我听不懂,估计是想有所指教吧!或又是说声谢谢!可惜,周围没有懂得汉藏两种语言的人,最后彼此相互笑了笑,算是告别了。</p> <p class="ql-block">出来后,又围着寺院顺时针转寺,廊内有一排排的经筒,绕了寺院外墙一圈。我学着信众顺时针的转寺,也一招一式的也学着顺时针的转经。也许,我的那颗心是虔诚的,动作是认真的,我后面的几个藏族信士,也许是看到我认真的样子,嘴角边流露出善良地、友好地和温和地微笑。有两个信士还给我说些什么,我听不懂,估计是想有所指教吧!或又是说声谢谢!可惜,周围没有懂得汉藏两种语言的人,最后彼此相互笑了笑,算是告别了。</p><p class="ql-block">转寺院出来已经是下午七点,此时的家乡应该是红霞满天了,我若在家乡,已经沉沦在都市的黑暗或者暧昧的灯光之中,忙碌而又不知所措。然而拉萨这座中国海拔最高的城市却还是那样明晃晃太阳高照地在我眼前伫立着。</p> <p class="ql-block">古老神秘而且神圣的藏族天葬🙏</p><p class="ql-block">西藏的什么面纱不仅仅是源自于他的风景,而是源自于他的文化!藏族全族信佛,尊重生命!甚至连庄稼地里的虫子都不会灭杀!在藏族眼里死亡并不可怕,死亡意味着新生。因为藏族相信灵魂的存在,肉体只是这一世的,而灵魂是永久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转世灵童一说了!👏</p><p class="ql-block">谈到藏族同胞的丧葬文化,许多人都听说过神秘的天葬习俗。死后,人们在天葬台上被秃鹫和其他贪吃的动物吃掉。西藏同胞认为,只有通过这种神奇的丧葬习俗,人们才能被神明接纳进入天堂。🙏</p><p class="ql-block">天葬是普通人最为常用的一种丧葬方式,在进行天葬之前,会有高僧为他作法,接引他的灵魂使其向往天堂,而帮助他体内的污浊之气进入地狱,经历了这些仪式之后,才会将尸体蜷起来送入天葬台,一般进行天葬的人如果被鸟儿吃得越干净,则说明这个人生前越受到神灵的喜爱,剩下的尸骨则会由家属收敛后焚烧送到雪山顶上洒在山顶。</p> <p class="ql-block">而最神圣到葬法是灵塔葬,塔葬不是俗人可以享受的,只有活佛🙏能享受 。</p><p class="ql-block">塔葬又称灵塔葬,佛教活佛🙏和僧侣处理遗体的一种方法,当高僧活佛🙏圆寂后,把遗体内脏经口或肛门取出,再以香料处理,然后根据地位供奉于金、银、铜、木或泥制的灵塔内。认为用此法处理,尸体经久不腐。</p><p class="ql-block">去过西藏的人肯定见过下图这种白色的塔,甚至很多人还拜过。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灵塔里面实际是得道高僧的尸骨。</p> <p class="ql-block">揭秘西藏古老的风俗,试婚、走婚、一妻多夫,一夫多妻!</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乃至现在,西藏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大中城市里,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和大多数的我们一样,婚姻生活幸福和谐。但是,在西藏的一些偏远山区,生产力低下,经济不发达,生活条件差,比如在藏南和藏北地区,多偶制现象十分普遍。比如在喜马拉雅山南北两麓,很多地方至今仍存在一妻多夫或者一夫多妻的家庭现象。</p> <p class="ql-block">西藏的一夫多妻制,一般是亲姐们共侍一夫。比如家里只有女孩的家庭,可能考虑到会入赘一个丈夫,姊妹们共招一夫。这样的好处:一是家里的女儿们都不出门,永远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二是不分散劳力和家产;三是即使有个姐妹条件不好,也有丈夫。而且这样容易人丁兴旺。西藏的一夫多妻制是不分妻与妾的,大家的地位一律平等。比如在夫妻生活上,丈夫要对每一个妻子平等对待,在吃、住和穿上也都是一律平等。姐妹们要和谐、团结,丈夫也绝对要平等,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邻里的称赞,才是一个好丈夫。</p> <p class="ql-block">一妻多夫制家庭中,是如何娶亲的呢?一般是长兄去娶亲,大多数在娶亲时会告诉女方家里有几个儿子,是要共妻的。因为其他的兄弟还小,或者在外,就由长兄一人代替所有的兄弟把媳妇给娶回家。等到后面的兄弟长大成人后,就默认了自己的“嫂嫂”就是自己的媳妇这个现实。当然,也有兄弟俩一起去娶亲的,或者会出现兄弟两人或者三人与一女子一起拜堂的场面。这个都无可厚非,都是默认的,都不会遭到大家的非议。</p><p class="ql-block">一妻多夫制家庭中,妻子要一视同仁,不得偏向某一个丈夫。在这种家庭制度下,要求妻子对所有的丈夫一视同仁,即使是喜欢其中的某一个,也不能表现出来,否则会受到大家的歧视或者是声讨。在夫妻生活时,大多是轮换制。女人要为每一个丈夫生孩子,而且对各兄弟之间的穿著、饮食、尊重等方面处理得当,使诸兄弟团结和睦。丁青县丁青村的阿巴与卢呻两兄弟结婚,两兄弟都不错,哥哥老实忠厚,对人好,弟弟年轻伶俐,相对而言她较喜欢弟弟,但在日常生活中对两兄弟一样对待,不偏心,尽量满足,两兄弟对她也很好,身体不舒服时很体谅,家庭十分和睦。</p> <p class="ql-block">一妻多夫制家庭中,一妻多夫如何进行夫妻生活?大家比较关心的是在晚上休息的时候,各兄弟和妻子是如何做的呢?一般是各兄弟们住一起,妻子自己单独住一间。如果女人与其中一人同住一室,那么就要在门口挂一个信物,比如一只鞋子,或者是一个帽子。而其他的兄弟看到后,就主动回避了。时间长了,兄弟之间就会形成默契了,哪一晚该轮到谁,大家就心里有数。或者是在房间里,兄弟们之间有一个不在,大家也明白了。当然,妻子也可以说出来自己某一天想和谁在一起,那么她也会得到满足,其他的兄弟也没有异议。</p> <p class="ql-block">西藏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所以有多跟我们不一样的民风民俗,这些风俗很多都一直延续至今,最引起我们好奇的莫过于西藏古老的婚俗,比如试婚、走婚....</p> <p class="ql-block">试婚风俗在西藏很多地方都有试婚的传统,女孩成年后父母会为其在山里搭一个白色小帐篷,这表示单身男子可以接近此女子,并可以在帐篷里试婚,若女子有了就可以娶其回家,若男子不喜欢此女子也没关系,女子的父母会准备好礼物和酒肉欢送并等待下一位男子的到来,但是想进帐篷有一个条件:你必须先搞定她帐篷外的藏獒......</p> <p class="ql-block">当然西藏不同的地方试婚的要求也太一样,比如在生活在西藏与尼泊尔交界地区的夏尔巴人,一般来说女的到14岁,男的到16岁时,就可以在一起同居了,但最终却要经过三次的感情确定,才能组成家庭,这个过程需要3年到10年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走婚风俗在四川甘孜西藏的扎坝大峡谷里至今仍延续着母系氏族“男不娶、女不嫁”的习俗。只要青年男女两情相悦,无须任何仪式,男子即可在夜晚爬墙翻窗,进入女孩的闺房走婚过夜。</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爱情是飞檐走壁。在这里,青年男子可以爬上高达数米的女孩子的闺房,然后早上自由离开,也可以同时拥有数个“走婚对象” 。在这里,男子不需要对自己的小孩负责,走婚所生小孩由舅舅和母亲抚养,家里母亲是核心。</p> <p class="ql-block">我所认为的西藏是这样的:西藏,信仰第一,文化第二,美景第三。信仰,在藏民心中闪闪发光。朝圣,让每一个虔诚的信徒得到最好的礼物。</p><p class="ql-block">西藏教我的第一个东西,信仰!</p><p class="ql-block">川藏线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自驾的佩服骑行的,骑行的佩服徒步的,徒步的佩服朝圣的。由此我深深感到触动,每个人一生只有一个朝圣。信仰,是西藏最让我震撼的东西。看着朝圣者的步伐,我心底无不被他们所动容。美丽纯净的西藏,善良纯朴的藏族人,坚定信仰的朝圣者。他们始终如一的动作和那颗虔诚的心,向人们演绎并诉说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另一个世界,那是信仰的地方。他们身影,成为了西藏最美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骑行是最好的修行,骑行的路上就是自己的道场,最好的相遇,不是在路上,而是在自己的心里。人生在修行,修行在开悟。在生命中寻找因果,人生本无乡,心净是归处。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骑行的路上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回归自然,回归一个真实的自己。</p><p class="ql-block">所有一切证明了西藏是骑行者的“天堂”,去一次西藏,中毒一生;不去一次西藏,一生中毒。</p><p class="ql-block">骑行西藏,这将是我一辈子最值得回忆的,💤最终于西藏拉萨美满收官。梦圆拉萨。💫《再见,西藏!》👏</p><p class="ql-block">历时一个月的高原骑行,得以顺利完成。感恩家人的支持,感恩骑友和朋友的关注,感恩骑友的陪伴,感谢每一个给我鼓励的人。🙏🙏🙏🙏🙏🙏</p> <p class="ql-block">藏地骑行结束了,越来越多的感慨似乎要喷薄而出,必须要为西藏说点什么。置身西藏,感受高原气息的日子里,切身体会...历经磨难和捶打的心,早已没有了期待和兴奋,剩下的只是平淡。认识到世界的无边,知道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这时我想到了朴树的《平凡之路》,“我曾经跨过山河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不自禁的唱了起来,我现在才真正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这首歌了。但只有亲身去经历了,才能懂这首歌。</p><p class="ql-block">回到家乡,真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整理下自己的情绪,总想把美好的记忆留存下来,时间久了,我怕忘记!空闲时间把曾经的岁月写了出来,当自己老了,有个回忆,有个念想。或者给后来者一个参考,了解这一路的风土人人情,或者给想了解川藏线的人们一个认识吧!写给读者的你们:我只是想把我的经历写下来,把我的所见所想,以及一些感悟分享给你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