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时空 愿你才貌依旧

上官无妄

<h1><b>图文:上官无妄</b></h1><h1><b>音乐:斯卡布罗集市</b></h1><h1><b>提示:从第二图起,图上文字是余秀华的诗《阿乐,你又一次不幸地被我想起》。本篇正文1998字。</b></h1> <h1><b>四月二十日,我心血来潮地去读了一个美友的作品,那文章的标题是:《一件历经三年拼完的BB-8机器人》。</b></h1><h1><b><br>读完,我惊呆了。耳边仿佛响起余秀华那不甚流畅却溢出真挚的朗读声:一些我们以为永恒的,包括时间,都不堪一击。</b></h1><h1><b><br>忍住心痛,稍停片刻,我心有不甘地再次重读了文章。那文章里有段话:“那天我还问豌豆,想奶奶了吗?他突然哭了,抹了一下眼泪说:想!”</b></h1><h1><b><br>读完此句,我忍不住眼泪了。</b></h1><h1><b><br>你会为一个陌生人流泪吗?不会。我也是!</b></h1><h1><b><br>我曾追随着她的书简,一路走过了半个中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惊讶、羡慕、感悟、敬佩。这个美友对于我,不是“陌生人”!</b></h1> <h1><b>记得她第一次给我的文章留言,是给我的《让我震撼的〈射击〉》一文写的评论。</b></h1><h1><b><br>她写道:伯爵一边吃樱桃一边吐核的模样,曾经在我脑海里演绎了很多年。可惜普希金就是这样地离去了。</b></h1><h1><b><br>我回复她:没想到你也读过这篇小说,可它却是我读到的第一篇俄国小说,谢谢你的留言。</b></h1><h1><b><br>这是2020年9月19日的事。“久要久”,很吉利的日子,是我与她成为好友的日子。</b></h1><h1><b><br>在美篇上写写文字且读过普希金诗的人很多,读过普希金小说的人也不会少,但是读过普希金小说《射击》而且非常喜欢的人不会很多。</b></h1><h1><b><br>我是少年时代读的这篇小说,她读此小说时的年龄与我当年读时相当。</b></h1><h1><b><br>我觉得这是遇到知音了,当即就回访她。</b></h1> <h1><b>这一回访,我就喜欢上了她的文章。</b></h1><h1><br></h1><h1><b>她那些从童年一路走来的文字,那些对部队宣传队生涯的记叙,那些重返故地睹物情伤的真情流露,暗合了我心里的某种情绪,不由自主地感动了我。</b></h1><h1><br></h1><h1><b>美篇文章,浩瀚如海。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文字风格,各对各眼。</b></h1><h1><br></h1><h1><b>在美篇,我喜欢那些记述自己亲历的文章。别人的真实故事,可以拓展我的生活体验,引发我对人生新的思考。读她,我就有一种听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的感觉。</b></h1><h1><br></h1><h1><b>读多了就发现,我写文章的初心与她写文章的起意似乎靠得很近。</b></h1><h1><br></h1><h1><b>我没有想过,当我在美篇写下第一行字时,她已经住进医院二个半月了,病入膏肓。</b></h1> <h1><b>在美篇,我的“性格”有点“矜持”,很少主动去读别人的文章,这无疑对所有关注我的美友有一点怠慢。</b></h1><h1><br></h1><h1><b>“你不来,我不去。你投桃,我报李”,这似乎是一种约定俗成。可是对她,我没有。</b></h1><h1><br></h1><h1><b>我发现,她对访客留言的回复相对少了一点。是漠视?是冷傲?是……!</b></h1><h1><br></h1><h1><b>那时美篇的版本没有访客提醒,可我知道,她读过我的好多文章。她就这样静静地读,悄悄地走,点个赞也很难。我呢,依样画瓢,也是静静地读,悄悄地走。别人不愿惊动我,我当然不能打扰她。</b></h1><h1><br></h1><h1><b>2021年元旦前夕,读过她的文章后,我礼貌地致以新年问候。</b></h1><h1><br></h1><h1><b>我写道:即将到来的2021年,愿世界会更好一点,还有你!</b></h1><h1><br></h1><h1><b>她回复我:谢谢您,我们都要努力好一点,哪怕一点点。</b></h1><h1><br></h1><h1><b>现在,我痛楚地感受到当她写下这个“哪怕一点点”时,对生命有多么的期盼和留恋,对生存现状又是多么的无奈和绝望!作为医生的她,对自己的病情会有足够的预判,用她儿子的话说:生存期约三个月。给我回复的那天,她已经坚强地活过两年了。</b></h1> <h1><b>在美篇,我们对美友的了解是二维的。我们无法知道,在这个二维后面有些什么。</b></h1><h1><br></h1><h1><b>是的,即便在她身旁,也未必通达她的内心。</b></h1><p class="ql-block"><br></p><h1><b>这世界只有触景生情,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b></h1><h1><br></h1><h1><b>当时“混沌”的我,春节前后,按照她那个“哪怕一点点”的“提示”,在文章里与她互动多了一点,她也主动地对我致以春节的问候。很快,我们的交流归于沉寂。我照样去读她的文章,同样的不动声色。</b></h1><h1><br></h1><h1><b>我读过她的《军旅往事》系列、《刹那芳华女兵日记》系列、《芳香之旅》系列、《军营往事》系列和《军营小说沙枣树》等等。</b></h1><h1><br></h1><h1><b>读这个大概比我年轻十二、三岁的女生,读这个生于北京“兵部大院”后来却一路“颠簸”地走过湖州余杭牟平楚雄宣汉万源庙宫围场的女兵,要了解她,也许读她的小说《沙枣树》就可以了。</b></h1><h1><br></h1><h1><b>她那个伟大的“首长父亲”把她“扔到”内蒙草原的荒凉之地去锻炼,这让我对这个首长心生敬意,也让我对“大院子女”有了全新的认识。</b></h1> <h1><b>在《沙枣树》的后记里她写道:此文是为了纪念父辈和我在内蒙古修建通霍铁路而作。如果谁有机会去草原,请替我看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记住:那个地方叫内蒙古科右中旗杜尔基北鲜光屯。</b></h1><h1><b><br>现在这个“请替我看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的含义是明白无误的:她知道自己再也无法重返故地了!泪!</b></h1><h1><b><br>实话实说,我好后悔。读她的每一篇文章,我会有好多读后感想要写在留言栏里,可是我没有。我为什么那么狭隘呢?我为什么在乎回复还是不回呢?我有“投桃报李”的期望吗?二维背后是真实的灵魂,美友也应该真情相待!</b></h1><h1><b><br>我知道她后来删除了一些关注者,剩下寥寥无几的美友里,我的名字赫然在列。是她偶然想读文章时方便找到我吗?读她最后一篇文章,是2021年8月20日,后来没再去,直到今年四月二十日。</b></h1><h1><b><br>我记得她写的她爸病重时说的一句话:其实,生命无所谓活与不活。人生,就像一个梦。挣扎得越久,梦就更长……。</b></h1><h1><b><br>现在,在这个时空,她停止了挣扎。她去了另一个时空。</b></h1><h1><b><br>在这里,我双手合十,虔诚地给她一个祝福:在另一个时空,愿你才貌依旧。</b></h1><h1><b><br>假如我们遇见,我一定会认出你来,因为我记得。</b><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