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下庄天路导游词</p><p class="ql-block">文/李尚政(重庆巫山)</p>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嘉宾、游客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紧握时代脉搏,感悟“下庄精神”。今天我们将乘车前往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同走“下庄天路”,聆听楷模事迹,追寻时代精神。</p> <p class="ql-block"> 群山莽莽接星辰,绝壁高悬万丈深。巫山县下庄村位于秦巴山区腹地,四面高山环绕,千仞绝壁,万丈深渊,形如一个大天井,整个村子被“锁”在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巨大“天坑”之中。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有1100多米。旧时村民出山需在坡度近70度的悬崖上,攀云梯、过独木桥、爬108道之字拐的羊肠小道,翻山越岭,来回要一天的时间,是有名的“天坑村”。全村的生产生活物资全靠背篓背进山,村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p><p class="ql-block"> 据统计,从1960年以来,先后有23位村民在出山途中摔死于悬崖下。直到1997年全村397人中有150多人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160多人从来没有见过公路,300多人从来没有看过电视。</p> <p class="ql-block">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改变贫困落后的命运,不让子孙后代再受苦受穷。下庄村不等不靠,不甘心“坐井观天”的下庄人,在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的带领下,用生命挑战悬崖,村民拿起铁锤和钢钎,凭着双手和勇气,硬是要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希望之路来。</p> <p class="ql-block"> 天无绝人路,人有英雄胆。一面红旗舞,悬崖飞好汉。1997年的冬天,全村人筹款捐物、自力更生,开始了在绝壁上风餐露宿的修路壮举。最年长的63岁,最年轻的仅17岁。</p><p class="ql-block"> 1999年秋天,村民黄会元在修路时从悬崖上坠落,这已经是接连去世的第二个人了。深夜,全村390余人围着一具黑色棺木肃立,身材矮小的毛相林抬头,看看头顶那方被绝壁环绕的星空,用嘶哑的嗓音大声问:“50多天前,28岁的沈庆富死了,我们依然在修路,今天,36岁的黄会元又死了,我在这里再次向大家确认,这路到底是修还是不修?”村民们拳头直指天际,向山呐喊,问天要路,“修!”</p> <p class="ql-block"> 2000年,除了牺牲人数不断攀升,县里拨付的“三资”物材也逐渐消耗殆尽,村里开始蔓延着一股消极情绪,正在大家犹豫修路是否要继续时,村里5个孩子误食老鼠药,需要到山外的骡坪镇买药救治,以往往返一趟至少要大半天,但靠着半截打通的毛坯路,往返节约了3、4个小时,5个孩子全救回来了。 这件事给村民们很大的鼓舞,“为了孩子们,为了子孙后代,这路必须修下去,无论付出什么代价。”</p> <p class="ql-block">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下,2004年3月下庄绝壁上的一条2米多宽,8公里长的天路终于全线贯通,下庄村到竹贤乡的时间,由过去的5个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在修路的7年里,6条鲜活的生命坠落悬崖,长眠在莽莽大山中,其中最小的26岁,最大的46岁,牺牲时平均年龄33.6岁。2人终身残疾,数不清多少人受伤……</p> <p class="ql-block"> 人间奇迹筑,天路已出山,当代愚公赞,精神万里传。这条路,指引着更多的下庄人走出天坑,走向外面更大更广阔的世界。“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毛相林村支书当年的豪言壮语依然激励着下庄人,初心不忘,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 绝壁上的天路,是下庄人的希望之路。巫山县政府先后又投入近1000万元对道路进行了加宽加固,并安装了防护网和护栏,目前,全村公路已实现户户通。修路之前,村里只出过一个大学生。路修通后,14年间,这里走出了23个大学生。</p> <p class="ql-block"> 下庄村祖祖辈辈都靠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生活。为了探索新的“致富路”,毛相林带领村民们种过漆树、养过山羊,还发展过养蚕业,但都以失败告终。</p><p class="ql-block"> 一次偶然的机会,毛相林在镇上尝到了新品种西瓜,香甜的口感让他回家后就开始尝试种植,没想到西瓜成熟后卖了500元,换了1000斤玉米,请专家分析过村子的自然条件后,下庄村最后确定了柑橘、桃树、西瓜三大产业,开展传统小麦绿色种植,并重点发展生猪养殖,探索出了以瓜果为主、多种经营的产业发展思路。培育出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橙)“三色”经济。下庄人种出的粮食、水果,喂得膘肥体壮的土猪,再也不愁卖了,曾经卖不出去的农产品,如今给村民们带来丰厚收入……</p> <p class="ql-block"> 2015年,下庄村完成整村脱贫,基本的吃饭穿衣问题解决后,下庄人琢磨着怎么把日子过得更好,借农村危房改造契机,下庄村开始兴办农家乐,营业收入当年就创收6万元。接下来,村里又投资100万元新建民宿,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星级农家乐。2019年,下庄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一万两千多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p> <p class="ql-block"> 2019年下庄精神文化陈列馆在村口落成,里面陈列着下庄人修路时的图片和工具。宣传介绍下庄人敢为人先、奋斗不止的光辉事迹。绝壁上的天路,书写着下庄人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坚守初心、自强不息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目前,下庄村正努力打通与各旅游环线的连接道,与周边景点实现互联互通互动,开启了文化旅游振兴乡村的致富之路、小康之路。</p> <p class="ql-block"> 旭日东升照四方,共产党的恩情长。毛相林在担任村干部的43年里,初心不忘,始终牢记共产党员身份,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带领村民发扬“愚公精神”,以“不等不靠”的自觉、“敢想敢干”的勇气、“百折不挠”的毅力、“合力攻坚”的奋斗,不断创造出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他勇担重任、冲锋在前、大公无私,甘于奉献,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力量。他坚定信心,带领村民站在新生活新起点上奋勇拼搏,砥砺向前。</p> <p class="ql-block">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如今,这座曾深锁天坑的村落,正张开怀抱,热情迎接八方来客。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勤劳勇敢的下庄人在毛相林的带领下又踏上了新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不信天,不认命,毛相林,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你以一种表率的力量,带领下庄村人构建了一个脱贫致富的强大正能量集体,勇于破除空间贫困壁垒。下庄村人用艰苦奋斗精神赢得了脱贫攻坚的胜利,是新时代愚公精神的典型代表。 </p><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17日在《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中,毛相林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p> <p class="ql-block">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荣誉称号。 共产党人就是开路先锋,只要我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天路精神”,就一定会蹚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路。</p> <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25日,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p><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被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公示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拟认定名单。</p> <p class="ql-block"> 雨霁清山绿水幽,炊烟袅袅绕新楼。农家处处春风漾,一任逍遥画里游。雨后的下庄村,绿水青山,恬淡幽静,袅袅炊烟,清新逸人,犹如一幅泼墨的山水画卷,令人陶醉。几年来,趁着国家乡村振兴的春风,下庄人凭着自己勤劳致富的双手,在希望的田野上,把幸福写满美丽的山乡。</p> <p class="ql-block"> 绝壁上的天路,是下庄人的希望之路,是砥砺奋进的开拓之路,是迈向幸福的小康之路。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的“下庄天路”游程即将结束,愿我们紧握时代脉搏,感悟“下庄精神”,在铺满金色阳光的大路上,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奋发图强,斗志昂扬的奔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注:所有图片均选自网络,向原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