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新课改,磨练中成长——王家后学校高芬课改感悟

向日葵

<p class="ql-block">  去年陕州区教体局依托双减政策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全新的改革,目前的新课改工作已在全区几个实验学校全面铺开,我们王家后学校也不甘落后,在中心校校长李红涛的统筹安排下,我先后三次参与了新课改研学。</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在去年11月份,这是第一次接触新课改,所以接触到新鲜事物的我,积极听课,认真做好记录,课下询问讲课教师以解答我心中的疑问。我对新课改也有了自己的认识,我认识到之前的教学方式不能再进入课堂了,作为教师,我要彻底改变我的教学观念了,不能一言堂到底了,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回到学校的我,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我立即对学生进行分组,按不同层次给学生分组、编号。培养学生如何独学、帮学、群学,如何展示、补充、质疑。展示的时候也是根据学生的水平有梯度的展示,这样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每个孩子都可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 我借助导学案和教师教学用书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其实新课改的主要攻关在探究新知上,如何把一节课由浅入深的设计好才是最最关键的,然后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去展示特别考验我们老师。</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就以我的语文课为例谈一谈我运用新课改的上课模式,每节课都用课件,对我们而言不太现实,所以我会把整节课的思路梳理好,拿着语文书,拿着导学案和孩子们共同开启学习之旅。当然任务驱动我不会完全照搬导学案,比如第一课时我会把生字新词作为一个任务,从导学案上再挑选一个任务驱动,另外设计一个朗读环节,课堂小结,课堂检测。第二课时导入借用导学案的预习导学,探究新知结合实际选择任务驱动,再加拓展延伸和课堂小结,课堂检测。所有这些都需要孩子们做好预习工作,不然特别难进行,可能提前预习了,对于有些问题在孩子们之间也很难解决,所以需要教师适时引导。课堂上学生就按公开课的模式进行,比如我是几组几号,我展示的是什么,我补充我质疑,最起码让学生有这个意识,上台的那个同学他会有所准备,从刚开始的怯懦到现在的大胆发言,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自信了。</p> <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大营学校五小来我校帮扶指导新课改时,我上了一节新课改公开课,大营的听课教师们也给予了我肯定,我们交流过后,我也积极反思,不断改进我的教学。</p> <p class="ql-block">  后来的两次研学,作为七校联盟的主体学校陕州小学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为我们安排了对应的年级进行听评课,走进课堂,融入到其中,让我感受到新课改带给我们老师、学生都将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对于我而言,我要把我的课堂问题设计好,如何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动起来,如何让他们在体验成功展示后的喜悦和自信一步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我而言甚是重要,学生尝试着步入讲台,尝试着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他们而言,这也是一份挑战。在我不断地打磨课堂教学中,我的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初显成效。</p><p class="ql-block">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校级联盟的新课改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2022年3月18日以陕州小学为主体的七校联盟活动在观音堂四校开展,要求联盟学校各出2名教师进行新课改展示,我有幸代表王家后学校去参加此次活动。</p><p class="ql-block"> 作为六年级语文教师,我对新课改的认知才刚刚起步,本次教研给的是《匆匆》第二课时的教学,在新课改中,语文第二课时的教学对我来说是个挑战,我诚惶诚恐,课下我不断地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在反复的研读中,我找到了本课的重难点,在问题的设计上也找到了突破口,本篇文章是一篇散文,读来难懂,重难点是让学生明白作者书写本文的表达方法,学生不容易找到,也不好总结,于是我以填空题的方式设计本题,孩子们很快就能找到,而且思路很清晰。课堂上,虽然都是陌生的面孔,但孩子们的积极配合,让我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生发了很多随堂教学亮点。</p> <p class="ql-block">  之后我们王家后学校诞生了乐学“3+6“驱动展评变学堂教学模式,我们每个教师都能积极围绕课堂六步开展自己的教学,让新课改理念真正深入到每个教师心里,让新课改模式在每堂课中运行。</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自从新课改推行以来,每次的外出研学我都会带着问题和疑惑走进课堂,和主体学校陕州小学的老师们交流、探讨。回来之后不断反思,不断打磨自己的教学,慢慢地我和孩子们磨合出了适合我们班的新课改模式,课堂上教师做好自己的工作,学生也清楚自己该干啥,我的语文课堂有了活力,学生也喜欢上了语文课,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了,当然语文成绩也不断提升。</p><p class="ql-block"> 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公开课,一次次的磨练促使我不断地成长,我也在一次次的尝试中熟练了新课改模式,在一次次的熟练后丰富了我的业务素质,提升了我的业务能力,总之,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p><p class="ql-block"> 感谢每次的教研活动,感谢每次的公开课,让我在教学中不断地思考每个教学细节,不断地突破自己,不断地逼自己越来越优秀。未来路漫漫,作为年轻教师,我会继续努力,不断钻研,不断提升自己。</p>

新课改

课堂

学生

教学

教师

课堂教学

学案

不断

公开课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