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直很喜欢蓝色,因为蓝色总是带给我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天至高为蓝,海至深为蓝,至高至纯的蓝色,更多的体现出的是大自然的高远与广阔。而智慧者的高远与广阔,总是由静而生。</p> <p class="ql-block">记得《五灯会元》中,唐代一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禅师体会到:“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任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于是,又想起《圣经旧约·传道书》中也有这么一段文字:“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另有一段:“满了一把,得享安静,强如满了两把,劳碌捕风。”</p> <p class="ql-block">细细品味上述哲人语录,其中贯穿了克服欲望,从“静”到“和谐”的三种境界;而达此和谐之境,便是高远与广阔兼具。</p> <p class="ql-block">静,不是静止,而是一种反思与回望,是一段总结与升华,是深思远虑者渴望的理想与追求、境界与气度。 宁静的微风,清爽且沁人心脾,是大自然中销魂的天籁。宁静的步履,凝重却不会停留,是远离了世间的喧嚣与不羁,在静谧中面对人生。</p> <p class="ql-block">在人的一生中,有不少的时光是处于宁静状态的。这种意义上的宁静,决不是孤独和寂寞的同义词,而是安宁与静寂、沉思与遐想氛围的融合。在这样的宁静状态,思想者思考的早已脱离小我,而是大我,是历经风雨后如何彰显自我价值,如何更好享受生活,如何思考人与自然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人生如行禅,提起时为了放下,放下时为了前行。宁静,不是什么也不想,而是想透了、悟道了,能够想清楚大我与小我、长期与短期、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因此,也就能从更高处、更开阔的视野看待问题。</p> <p class="ql-block">“宁静以致远”,强调的是静思后对行为的理解;而“淡泊以明志”,则是心灵物语与内心精神,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观念。这种内心精神源于自我的自省,源于对大我与小我的深刻认知,就是如何思考自己的一生,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