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2年尼克松访华,当时国内上上下下的户外墙上都刷着反美标语,北京也不例外,尼克松下机场的时候,他身后就有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团结起来!打倒美帝国主义及一切反动派!</p><p class="ql-block">当时也有人提议,是否要把标语撤了,或者把一些反美标语墙刷白了,伟人回答:没有必要!美国人搞阴谋,我们搞阳谋。他们无非是来做生意的,私下里在政治上不会放过我们,我们也没有必要去避讳我们反美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倪匡一生快意恩仇,跟古龙是好朋友,去台湾找古龙喝酒,整晚整晚的喝白兰地,喝到第二天去医院打点滴。大醉之后两人分别搂着妓女上楼自行快活的事情也常有。倪匡爱嫖,自己不讳言,亲友也不替他瞒着。蔡澜监制的电影找他演嫖客演作家,他都去,乐呵呵的。倪太太说:“倪匡扮嫖客,作家,都是本行。”</p> 陈炯明挽孙中山:“唯英雄能生人杀人,功首罪魁,留得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私情公谊,全凭一寸赤心知。” <p class="ql-block">1920年列宁密使波特波夫专门拜访陈炯明,表示愿意全力支持他统一中国,但是要放弃外蒙,承认外蒙独立,表示苏俄可将储存在海参崴的军械供给粤军使用,遭到陈炯明严词拒绝。孙中山与苏联一直保持密切联络,陈炯明对此从来不赞成。他认为外交政策的基础“不在强权而在公理,不在抗争或报复,而在诉诸国际之间同情及其相互之利益”。</p> <p class="ql-block">1957年,艾青为丁玲辩护:“对于丁玲的斗争是过火的、残忍的,对同志不能一棍子打死,无限上纲,不能搞宗派……”结果艾青和丁玲一起被打成右派,而且对艾青说是被毛主席亲自定性。</p><p class="ql-block">王震将军爱惜知识分子,主动邀请艾青前往北大荒,后又转到新疆建设兵团。</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p><p class="ql-block">艾青,一个曾经地主的儿子走上革命之路,用一生写了一首悲壮诗歌,最后坦言“活着就是胜利”</p> <p class="ql-block">村上春树得知自己父亲当年参加南京大屠杀时,他决定放弃生育后代,虽然他是家族独子,但是,他就想让这个罪恶的家族断掉血脉。</p><p class="ql-block">他自己亲自到中国验证他父亲是否参与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两周时间他在中国走访各个有历史战争的地方越发感觉心中有愧疚。亏欠感使他在中国14天没吃过一口中国饭,一直吃自己带的罐头。</p><p class="ql-block">最后终于知道,他父亲当年是一个负责运粮草辎重的兵,并没有参与到南京大屠杀中,但是他仍然不能原谅,因为他父亲参与了日本侵华战争,这是从根本上洗不掉的罪恶。</p> <p class="ql-block">两德统一后,被射杀的东德青年格夫洛伊的家人起诉开枪士兵亨里奇,要求追究亨里奇的法律责任。在法庭上,亨里奇的辩护律师辩称:亨里奇作为一名守墙士兵是在执行命令,作为一名军人执行命令是天职,他别无选择;如果要说是有罪,那罪也不在己。而旁听席上的人们也多数接受了上述辩词,从心理上默认了亨里奇是无罪的。</p><p class="ql-block">然而,法官赛德尔面色严峻、义正词严地反驳道:作为一名军人,当发现有人翻墙越境时,不执行上级命令(开枪)是有罪的,但是,你可以打不准,而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你在举枪瞄准自己的同胞时,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而这也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p><p class="ql-block">赛德尔还说:在这个世界上,法律之外还有良知 ,当法律和良知发生冲突之时,良知才应该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因为“尊重生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p><p class="ql-block">赛德尔的话在庄严的法庭上回响,给人以深深的心灵震撼。旁听席上,许多人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有的人相拥而泣。亨里奇的眼睛里也噙满了泪水,胸口剧烈地起伏。他将目光投向格夫洛伊的家人,说了句“对不起,我错了”,就低下了头再也无力抬起。最终,他因蓄意射杀罪被判三年半徒刑,且不予假释。</p><p class="ql-block">当履行职责成了一种罪恶,就会有一种东西比职责更值得遵守,那就是我们作为人类的良心。你有服从命令的义务,但你有打不准的权力。换言之,如果你是柏林墙边持枪的士兵,看见有人翻墙,你的责任就是把枪口抬高一点。</p><p class="ql-block">“把枪口抬高一厘米”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成为文明国家的军警在面对非刑事犯的同胞时,最高的思维底线和行为准则。</p> <p class="ql-block">那时私营餐馆是不存在的,相反大多数人在一起吃“大食堂”。其实伙食也没有想象的没那么糟,理论上更像是军事基地的食堂。所有东西都是集体烹饪和准备的,人们轮流在公社的厨房工作,有些人去上班,然后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而且是免费的,这样就可以保持健康,有精力做更多的工作。</p><p class="ql-block">想法是非常好的,电视剧《老农民》中深深体现了这一点,慢慢的变成只吃不干,甚至被乌托邦的想法冲昏了头脑,有些地方开始浪费食物。最终在一个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和未受教育的社会中,集体化生产被证明是低效的,因为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职业道德来生产足够的食物。生产依靠的不是科学的管理,而是充满激情的群众运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更不用说当时缺乏技术,原始的人力也只能帮不会很多。</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很理想的想法,但它不适合那个时代,或者任何一个时代。</p> <p class="ql-block">1977年,三名投机倒把的男子被法院判处死刑。临刑之际法院拍下了这张照片,用以警示人心。这三名男子投机倒把破坏经济秩序,社会危害性极大。</p><p class="ql-block">他们胸前牌子上写着罪名,三人都是没有改造好的坏分子。左边和中间的那两个表情沉重,垂头丧气,似乎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罪行的严重性。</p><p class="ql-block">右边那个居然目视前方,满脸地不服。人之将死,三人表现各异。</p> <p class="ql-block">中移动的高管李向东,被纪委找去谈话,聊天中,纪委让李向东出示身份证,李向东说没带身份证,可以回家去取。李向东出门后直接买了一张去香港的机票,然后转机去了加拿大,与此同时,将随身携带的中国移动手机交给了街边的一个小混混。称去外地会女友怕被老婆发现,要求小混混配合演一出金蝉脱壳,然后便给了小混混3000块钱,要其代为保管,并许诺三天后出差回来,再给小混混3000块钱,要求只有两条:1不能接听2不能关机,小混混很高兴,满街溜达,监控者仍然以为李向东还在城中,满心欢喜,结果三天后才发现上当。明修栈道,金蝉脱壳,李向东临危不乱,身手不凡。真是把36计学到家了,不愧是中国移动的高手,举杯邀明月,李向东目前还在加拿大!</p> <p class="ql-block">1990年,天安门广场。 </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二年(1923年)留影。</p> <p class="ql-block">1966年10月间,文革“红人”戚本禹指使北京师范大学红卫兵头领谭厚兰去山东曲阜“造孔家店的反”。</p><p class="ql-block">11月9日,谭厚兰率领两百余名北京各校红卫兵来到曲阜,联合曲阜师范学院红卫兵,发动无产阶级贫下中农声讨孔夫子,要砸烂孔坟。他们先请示了戚本禹又请示了陈某达,陈某达批示“孔坟可以挖掉 ”,于是这里的孔府被封,孔林苍松古柏被伐,坟被扒墓被掘,三孔书籍化纸为灰,无数石碑被砸被拔。</p><p class="ql-block">1966年11月28、29日连续两天,数十万人聚集曲阜,召开“彻底捣毁孔家店大会”。大会向毛泽东主席去“致敬电”,“汇报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造反了!我们造反了!孔老二的泥胎拉了出来,‘万世师表’的大匾我们摘了下来。……孔老的坟墓被我们铲平了,封建帝王歌功颂德的庙碑被砸碎了,孔庙中的泥胎被偶像被我们捣毁了……”</p><p class="ql-block">对于这封“致敬电”,毛泽东主席并未予置词。据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其实这封“致敬电”根本就没有到过主席手中,而是被陈某达拦截了,至于陈某达为何要拦截,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1908年,13岁的潘玉良被舅舅卖入红楼。妈咪嫌她太丑:“嘴唇厚,脸庞大,一脸苦相,我不要。”谁知潘玉良一听,竟扑通跪了下来:“求您收下我吧!我什么都会做,当个使唤丫头也行!”</p><p class="ql-block">潘玉良原名张玉良,生于扬州一个贫苦的家庭。一岁时父亲去世,八岁母亲重病,临终托孤将她交给舅舅收养。</p><p class="ql-block">奈何舅舅烂赌、舅母苛刻,潘玉良的童年十分不幸。更不幸的是,13岁那年,嗜赌成性的舅舅为了还债,竟将潘玉良卖入红楼。</p><p class="ql-block">红楼的妈咪上下仔细打量了一番潘玉良,随后摇了摇头说:“这人嘴唇厚,脸庞大,一脸苦相,我不要,她吃不了我们这碗饭”</p><p class="ql-block">潘玉良也不愿意再和舅舅、舅母一起生活了,见妈咪不想要她,竟扑通一下跪在妈咪面前:“求您收下我吧,当个使唤丫头也行”</p><p class="ql-block">妈咪见状,压价2担大米,将潘玉良给买了下来。</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潘玉良成了烟花女子,但她实在是长得太丑了,没人翻她的牌子,反而因祸得福保住了清白。</p><p class="ql-block">潘玉良虽然样貌不咋地,但学习吹拉弹唱却很有天赋。到17岁时,她因为才艺出众,在红楼里小有名气。也是在这一年,她遇到了改变自己一生的贵人——潘赞化。</p><p class="ql-block">潘赞化是新任的芜湖盐督,盐商们为了讨好他,就叫了几名姑娘作陪,安排潘玉良唱曲。</p><p class="ql-block">潘赞化接受过新思想,他深恶痛绝官 场上收受贿赂的恶习,但这场专门为他接风洗尘的宴会,他又不得不参加,所以当时的心情是既厌恶又无奈。</p><p class="ql-block">站在一旁唱歌的潘玉良,在红楼这几年也学会了识人的本事,她似乎读懂了潘赞化的心事,从潘赞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新的生机。她决定赌一把,于是在角落里拨动琵琶,弹唱了一首《卜算子》:</p><p class="ql-block">“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去”</p><p class="ql-block">歌声婉转凄清,道尽心中的不甘与苦楚,潘赞化听后十分动容。歌罢,潘玉良准备离去,却被潘赞化叫住交谈了几句,言谈之中潘赞化感受到这个风尘女子高洁的心灵,心中不禁有些尊重她。</p><p class="ql-block">后来,又通过对彼此的了解,潘玉良得知潘赞化为人正派,便恳求他救自己脱离苦海。潘赞化同情她不幸的身世,也欣赏她的善良和倔强,便替她赎了身。</p><p class="ql-block">之后潘赞化又不顾世俗眼光,纳潘玉良为妾。感恩于潘赞化,潘玉良将自己的姓改成了“潘”。</p><p class="ql-block">嫁给潘赞化后,潘玉良并没有沉迷于富家太太的生活,而是一有时间就学习写字,画画。</p><p class="ql-block">那时他们有个邻居叫洪野,是个画家。潘玉良常常偷看他作画,然后回家自己临摹,居然画得有模有样。洪野先生发现之后,惊叹于她的艺术天赋,便免费收她做了学生,潘玉良的艺术人生也从这里开始了。</p><p class="ql-block">1918年,潘玉良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1年,在丈夫的支持下,潘玉良考取官费赴法留学,与徐悲鸿成了同学。1923年,又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p><p class="ql-block">在法国学习期间,因为官费时断时续,留学生过得很清苦,很多人坚持不下去回国了。而潘玉良却不畏艰辛,选择了继续前往意大利学习雕塑。</p><p class="ql-block">7年海外求学,潘玉良的艺术造诣突飞猛进,她的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金奖,成为罗马皇家美院第一位中国毕业生。</p><p class="ql-block">1928年,潘玉良学成归国,被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人生从此逆风翻盘。</p><p class="ql-block">可是,当时的中国人们思想没那么开 放,潘玉良曾经尴尬的身份让她遭到了一次次舆 论的羞辱。无奈,受不了国内舆 论的她,在1937年再度远赴巴黎,而这一次,竟成了她与丈夫潘赞化的永别。</p><p class="ql-block">1939年,巴黎沦陷后,潘玉良的画室被强行征用,潘玉良近十年时间无法和国内的亲朋联系。</p><p class="ql-block">解放后,潘玉良和家人恢复通信,她屡屡表达想要回国的愿望。</p><p class="ql-block">但潘玉良自己的画作却不能带回国,理由是这些画被认定为法国的重要文化资产,没有批准就不能带出境。</p><p class="ql-block">潘赞化只能劝她等候法国和新中国建立正式邦交,再带着这些画一起回来。</p><p class="ql-block">1959年潘赞化逝世,潘玉良得知丈夫去世之后痛哭失声,此后很少再提起画笔。</p><p class="ql-block">1977年,潘玉良因病在巴黎去世,临终前她向好友留下遗言:</p><p class="ql-block">第一:为她换上一件旗袍,作为一个中国女人下葬。</p><p class="ql-block">第二:将潘赞化送给她的项链和怀表转交给潘家的后代。</p><p class="ql-block">第三:有朝一日,把她的作品带回祖国。</p><p class="ql-block">此后经多方交涉,好友终于将潘玉良的3000多件艺术作品完整运回中国,收藏在了安徽博物馆里。</p><p class="ql-block">潘玉良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天份和努力是一部分,更要善于抓住机会,不轻易向命运屈服!当初如果她没有勇气请求潘赞化为自己赎身,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成就。</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生活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经历人生的低谷期。当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躺平,要向潘玉良学习,与命运作斗争,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全世界都会给我们让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