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先生以平生之力守望一所村小,村民中但凡有些文化的,无一例外都受过他的启蒙。作为我和老一辈共同的恩师,在我大学毕业走上教学岗位之前,自然要登门叩拜,以求人生教诲。老人家不多言语,略作思索,竟研墨提笔,哆嗦着写下十二字条幅:“视学生如父母,待工作同衣食。”</p><p class="ql-block"> 最初,受人生阅历所限,对先生关于教育智慧的参悟尚不甚了了,以为师生之间,不过传之道、授之业、解之惑而已。但事实上,就算我一心伺教,苦心经营,却难得学生的积极响应。每每惶惑之际,自然联想起老先生的德高望重来,他的不露自威,连村里最为刁钻古怪之徒,见之亦心悦诚服的至高境界,实在让我仰慕不已。其实,我也无数次尝试过老先生的无为而治,但由于不得要领,最后不是无果而终就是适得其反。</p><p class="ql-block"> 从苦口婆心,到板起面孔,终至怒目相向,都无法震慑学生,我差不多无计可施了。这时,不经意读到的一段话让我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一位哲人见这边百花盛开,那边却落英缤纷,于是问道:‘既然明知要谢,又何必要开?’花儿答:‘没有枯,哪来荣?惟有死生更迭才能永报阳光雨露哺育之恩。’见阳光弥漫,哲人又问:‘缘何普照大地亘古不改?’太阳说:‘惟有时刻燃烧才能报答生命葳蕤之情。’”</p><p class="ql-block"> 花开花谢是为了报答阳光普照之恩,阳光经久不息是为了回报花朵盛开之情,而教育的艺术,早被证明就是爱的艺术,原来,我的教育之花之所以迟迟未开,不是因为乏爱而是因为爱还没有达到师生相敬如宾的程度啊。作为老师,我把师生关系仅仅定位在职业化的教与学之层面,该是多么的肤浅。至此,我终于明白了老先生“视学生如父母”的真意。</p><p class="ql-block"> 于是,当孩子们接受了我的知识,我会感激地说:“谢谢你们专心听讲。”当孩子们懂得了一些道理,我会真诚地说:“感谢你们以我为师。”日常生活中,我再不会摆着架子,而是谦恭地和他们互致问候,知己般地和他们袒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在他们需要答疑解惑的时候,我总是和颜悦色不厌其烦地加以疏浚。慢慢地,师生之间的鸿沟弥合了,我的工作压力因此陡减,于是,我发自肺腑地感激他们的支持,并说:“孩子们,我没有经验,还需要你们继续帮助和鼓励。”</p><p class="ql-block"> 数年前,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怀一颗感恩的心和学生共同成长,而如今,感恩之心已经成为我工作的一部分,并因此而快乐和充实。引领我成功的那一批孩子已经毕业了,在我毕业留言册的扉页上,贴着一张班级的“全家福”,孩子们和我都笑面如花,照片下面有班长写的一句话:“我们是彼此的阳光。”</p><p class="ql-block"> 是的,透过照片天高云淡、悠远绵长的背景,我深深地铭记着,我们曾相互温暖着一起走过……</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