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退休生活新篇章——颐和园之游。

红英—北京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女神团”退休姐妹群里,孟晓华提议组团游玩颐和园,我们其中的六姐妹积极响应,定于2022年7月19日清晨6点半出发,兵分两路,8点齐聚颐和园东宫门口,开启了我们的颐和园旅游。</p><p class="ql-block">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它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它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既有皇家园林恢弘富丽的气势,又充满了自然之趣。一九九八年十二月,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颐和园旅游景点主要有万寿山,苏州街,四大部洲,智慧海,佛香阁,宝云阁,排云殿,长廊,昆明湖,画中游,听鹂馆,谐趣园,乐寿堂,宜芸馆,大戏楼,玉澜堂,仁寿殿,东宫门,清晏舫,文昌苑,文昌阁,铜牛,十七孔桥等。我们计划主要游览昆明湖周围的景点。</p><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颐和园,沿途游览了谐趣园,长廊,坐船游荡在昆明湖上,穿越十七孔桥等美景,离开昆明湖,漫步西堤 欣赏西堤拱桥,荷塘倩影,堤岸绿柳等景色,让人目不暇接,当沿着西堤走出颐和园西门口时已过中午,大家有些筋疲力竭了,便决议打道回府,其它景点只能期待下次继续啦……。</p> <p class="ql-block">清晨步入颐和园,走在通往昆明湖的林荫小道上,这时游人稀少,很是清静,天公作美赶上天气晴朗,又伴着丝丝凉风吹过,使人感觉很是舒适,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地来到了谐趣园,一眼望去,满园莲叶无穷碧,雕梁楼台尽蜿蜒,我们一会儿独照,一会儿合影,三三俩俩各种摆拍,真是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谐趣园,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仿江南名园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园内方塘数亩,沿池建有楼、亭、堂、斋、桥、榭等园林建筑,并由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百间游廊相连接,错落相间,步步有景,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谐趣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由于它小巧玲珑,在颐和园中自成一局,故有“园中之园”之称。谐趣园中共有桥五座,其中以知鱼桥最为著名。该桥名取自《庄子·秋水》中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p> <p class="ql-block">在谐趣园,我们沿着谐趣园长廊走马观花地赏玩一凡,实际仅看到长廊的冰山一角,等下次有机会一定重游长廊,尽揽它富丽堂皇的神采。</p><p class="ql-block">其实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长廊彩绘属于“苏式彩画”,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上的装饰艺术。它的特点是:主要画面被括在大半圆的括线内(称为“包袱”);无固定结构,全凭画工发挥,同一题材可创作出不尽相同的画面。长廊彩画题材广泛,山林、花鸟、景物、人物均有入画。而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当数人物故事画。1990年,长廊以建筑形式独特、绘画丰富多彩,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p> <p class="ql-block">离开长廊我们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昆明湖畔,在码头待租好一条六人座小船,便开始游览昆明湖了。自驾着小船荡漾在昆明湖上,别有一番滋味,感觉昆明湖岸边的景色似乎触手可得,湖中景色更是尽收眼底,看那粼粼的湖水,蜿蜒的西堤,错落的岛屿,犹如身临仙境。</p><p class="ql-block">我们做在船上放眼望去,只见昆明湖微波荡漾,湖面上有专人驾驶乘坐几十人的大船,也有自驾乘坐几人的小船,来来往往,不时荡起一阵波浪,我们的舵手小心驾驶,带我们穿过十七孔桥,到达昆明湖开阔的湖面上,此时船儿被制动停止行进,大家在船上开启了船上派对,有的唱歌,有的聊天,有的摆拍,共同就餐,欢歌笑语,谈笑风生,仿佛回到了欢乐的童年,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那首充满童真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真是歌声飞满天,开心载满船,悠然自得啊!也许是玩的太尽兴了竟然错过了交船时间,等上岸交船时还多支付了超时费用呢,但姐妹们的心似乎仍然沉浸在那昆明湖小船的欢乐之中……。</p><p class="ql-block">昆明湖,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而成的天然湖泊,曾有大泊湖、瓮山泊等名称。元朝定都北京后,为兴漕运,经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引昌平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成为大都城内接济漕运的水库。明代湖中多植荷花,周围水田种植稻谷,湖旁又有寺院、亭台之胜,酷似江南风景,遂有西湖、西湖景之誉。乾隆皇帝修建清漪园时将湖展拓为现在的规模,并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演水战的故事,命名为昆明湖,总面积达二百余公顷,约占全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按照中国历代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理水方式,在湖内建有“南湖岛”“治镜阁岛”和“藻鉴堂岛”三个中心岛屿,并且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修建成西堤。粼粼的湖水,蜿蜒的堤式,错落的岛屿,以及隐现在湖畔风光中的各式建筑,组成了颐和园中以水为主体的绝色风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多学科分析研究证明,该湖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昆明湖景色宜人,十七孔桥景色更加让人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在昆明湖上自驾着船儿穿过十七孔桥时,感觉就像触摸了它真实的模样。远看十七孔桥像一道彩虹飞驾于昆明湖碧波之上,横跨东西两岸。近看十七孔桥像一头水中神兽麒麟,半圆状横卧水中。坐船观赏十七孔桥,让我们更加立体地看到它的全貌,只可惜我们坐船观赏十七孔桥是上午时间,没能看到十七孔桥金光穿洞的精彩瞬间。十七孔桥的风景,在优雅宁静之夜游赏更加怡人。</p><p class="ql-block">十七孔桥,它座落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上,与万寿山、佛香阁遥遥相望。远远地望去就好象一条长虹飘落在昆明湖上。漫步在湖堤柳树下,看它又好象古代少女那轻舞的水袖。十七孔桥全长150米,桥面下宽14.6米,桥面上宽6.56米,全桥高7米。整座桥给人以一种雄伟高大之感。这座桥共有17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在这17个桥孔中,第9孔最大,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小下来,对称排列。桥洞与水中的倒曩成纺锤形,十分美丽。由于桥孔大小不一,所以桥面有一定的坡度,好似一张弓。</p><p class="ql-block">十七孔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五百四十四只。桥两边的白石栏杆,共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姿态各异的石狮,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闹,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p><p class="ql-block">十七孔桥既是观景桥,又是交通桥,很有历史考古价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们从昆明湖离船上岸,漫步在西堤,身着古装拍照的姑娘,不时吸引着我们,姐妹们也不甘示弱,各具情态留下了许多美丽的倩影……。西堤随着四季总是变换着斑斓的色彩。盛夏之际,西堤水岸绿柳茵茵,郁郁葱葱,拱桥翩翩,惟妙惟俏看,我们漫步在西堤,看,参加过模特队的姐妹们正在身姿妙曼的表演,其她姐妹也争先恐后,跟在后面认真学习呢。正当大家兴高采烈地走着,聊着,西堤上一座座石拱桥不约映入眼帘,让人流连忘返;一片片荷塘碧野也让人目不暇接,我们又是一阵摆拍,拍完照就径直向前走着,不一会儿有人发现走错道偏离了西堤,怪不得再没有看到别样的西堤拱桥,水岸倒影。真是有些忘乎所以啦……。</p><p class="ql-block">西堤是颐和园昆明湖中一道自西北逶迤向东南的长堤。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昆明湖的项链。西堤六桥是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六座桥,从北向南依次筑有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在柳桥和练桥之间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命名的景明楼。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有“北国江南”之称。</p> <p class="ql-block">英姿飒爽的姐妹们,在颐和园的林荫小道,亭台楼阁,花草湖波间,谈笑风生,尽情享受快乐的退休生活……。</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游玩的精彩片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