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防控第九版出来了

郑季贤

<p class="ql-block">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p><p class="ql-block">《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正式公布</p><p class="ql-block"> 新版防控方案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衔接对应,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域划定及管控方案。</p><p class="ql-block">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p><p class="ql-block">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28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正式公布。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召开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时刻紧绷疫情防控之弦,严格执行第九版防控方案,把该管住的坚决管住,该落实的坚决落实,该取消的坚决取消,不一致的措施限期清理。</p><p class="ql-block">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防控方案的修订,主要基于疫情形势的变化、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以及前期的试点研究,结合了上海、吉林等地的防控工作经验教训,并参照了世卫组织上半年发布的指南。相较第八版,第九版主要进行了3个方面的修订:优化调整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统一封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完善疫情监测的要求。</p><p class="ql-block">雷正龙强调,第九版防控方案是对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不是放松防控,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规范、更准、更快。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p><p class="ql-block">第九版防控方案对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限和方式进行了优化: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措施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4天核酸检测,采集鼻咽拭子,解除隔离前双采双检”调整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核酸检测,采集口咽拭子。”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再进行双采双检。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医学观察”,第1、4、7天核酸检测。</p><p class="ql-block">“这样的调整并不意味着防控措施的‘宽松’,而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特点对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不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是精准防控的体现。”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说。</p><p class="ql-block">国家卫健委综合监督局副局长程有全介绍,为了高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防疫“层层加码”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会同相关成员单位,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问题的专班。目前专班成员单位已经通过本部门的门户网站设立了“层层加码”问题的专栏或公布了投诉电话,面向社会收集违反“九不准”要求的问题线索,群众可以通过网站或电话进行投诉。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也要求各省级的联防联控机制成立省级的整治“层层加码”问题的专班。国家和省级专班将督促各地落实疫情防控政策,严格执行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坚决整治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突出问题。</p><p class="ql-block">“今年2月以来,我国流行的主要病毒株是奥密克戎BA.2亚分支系列。”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王文玲说,5月,国内从输入病例中首次检出BA.4和BA.5。近期,境外输入病例中发现的BA.4和BA.5感染者数量呈逐步增加迹象。从现有的初步研究结果看,BA.4和BA.5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略有增强,防控难度将有所增加,我国外防输入压力增大。“我们将密切关注有关国家BA.4和BA.5的流行趋势,及时跟进全球关于新型变异株的研究进展,及时评估研判,指导各地落实好第九版防控方案的要求,科学精准做好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的防控工作。”(记者申少铁)</p><p class="ql-block"> 责任编辑:王洋</p><p class="ql-block">相关稿件</p><p class="ql-block">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p><p class="ql-block">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通知</p> <p class="ql-block">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p><p class="ql-block">2022-06-28 14:44 来源: 卫生健康委网站 </p><p class="ql-block">为进一步指导各地科学精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在认真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印发后的防控工作实践,特别是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等特点的基础上,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织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修订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一、优化调整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p><p class="ql-block">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措施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4天核酸检测,采集鼻咽拭子,解除隔离前双采双检”调整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核酸检测,采集口咽拭子”,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要求双采双检。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4、7天核酸检测。</p><p class="ql-block">二、统一封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p><p class="ql-block">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衔接对应,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域划定及管控方案。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中风险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措施。低风险区指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人员,要求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p><p class="ql-block">三、完善疫情监测要求</p><p class="ql-block">加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将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天1次,对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周2次。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患者、疫情处置时对中高风险区人员等可增加抗原检测。</p><p class="ql-block">四、优化区域核酸检测策略</p><p class="ql-block">明确不同人口规模区域核酸检测方案,针对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农村地区,综合疫情发生后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进行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区域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p> <p class="ql-block">1.新冠疫情防控的总策略、总方针是什么?</p><p class="ql-block">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p><p class="ql-block">2.新冠疫情防控的总体要求是什么?</p><p class="ql-block">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坚持科学精准防控,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进一步加强 源头管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提高监测预警灵敏性,及时发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有力、有序、有效处置疫情,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以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p><p class="ql-block">3.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有哪些?</p><p class="ql-block">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多为 2-4天,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感染剂量更低,致病力减弱,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现有疫苗对预防该变异株所致的重症和死亡仍有效。</p><p class="ql-block">4.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人群范围、加强免疫接种范围、当前重点分别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接种人群范围: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人群范围扩大至3岁以上,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鼓励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p><p class="ql-block">加强免疫接种范围:对于符合条件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进行1剂次同源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不可同时接受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p><p class="ql-block">当前重点:重点提高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p><p class="ql-block">5.无症状感染者应当如何管理?</p><p class="ql-block">参照轻型病例进行管理,在方舱医院进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第6天和第7天采集鼻咽拭子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如两次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界限值为40,下同),或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界限值低于35,下同),可解除在方舱医院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如不符合上述条件,则继续在方舱医院集中隔离至满 足出舱标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做好病情监测,符合确诊病例诊断标准后,及时订正为确诊病例。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应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p><p class="ql-block">6.出院(舱)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应该如何处理?</p><p class="ql-block">既往感染者出院(舱)后,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阳性:</p><p class="ql-block">如未出现任何症状体征且核酸检测Ct值≥35,不再进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触者;如核酸检测Ct值<35,结合病程、Ct值动态变化等快速评估其传播风险,如有传播风险按感染者管理,判定和管控与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触频繁的密切接触者,无需判定密接的密接;如无传播风险,不再进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触者。</p><p class="ql-block">如出现发热、咳嗽等临床表现,或CT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加重,应立即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病情进行分类管理 治疗。如核酸检测 Ct值≥35,无需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 和管控;如核酸检测 Ct值<35,应判定和管控与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触频繁的密切接触者,无需判定密接的密接。</p><p class="ql-block">7.聚集性疫情的定义、发现途径及报告时限要求分别有哪些?</p><p class="ql-block">聚集性疫情定义: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范围内发现2例及以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p><p class="ql-block">发现途径:聚集性疫情主要通过常规诊疗活动、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审核分析、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以及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等途径发现。</p><p class="ql-block">报告时限要求:聚集性疫情应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报告。</p><p class="ql-block">8.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发现可疑患者后应如何进行处置?</p><p class="ql-block">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发现可疑患者后,要在2小时内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落实“村报告、乡采样、县检测”核酸检测策略。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对上述人员进行抗原检测。</p><p class="ql-block">9.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时限和要求是什么?</p><p class="ql-block">阳性人员复核确认后2小时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个案核心信息调查,24小时内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根据疫情进展动态更新流调报告。</p><p class="ql-block">10.社区管理人群监测内容包括哪些?</p><p class="ql-block">纳入社区管理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及其同住人员在出院(舱)后第3、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区域协查人员、涉疫场所暴露人员、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等,按照防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p><p class="ql-block">11.发现单管初筛阳性,应如何处理?</p><p class="ql-block">(1)检测机构发现新冠病毒初筛阳性人员后,应立即通知初筛阳性人员落实就地隔离措施,在出具检测结果后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控中心信息系统填报初筛阳性信息,并报告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初筛阳性人员信息不对外发布。</p><p class="ql-block">(2)当地疫情指挥部接到初筛阳性人员报告后,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对初筛阳性人员落实边管控、边调查,将初筛阳性人员转运至指定的场所进行管理(如定点医疗机构的观察室)。原检测机构对检测结果准确性负责,如对检测结果有疑议确需复核的,由辖区指定的有核酸检测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 进行。</p><p class="ql-block">(3)如确诊,应在诊断后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进行网络直报,根据病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医院进行隔离治疗。</p><p class="ql-block">12.发现混管初筛阳性,应如何处理?</p><p class="ql-block">(1)检测机构发现混管初筛阳性后,及时报告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应立即通知所有混检人员落实就地隔离措施,同时安排现场采样人员上门采样开展复核。</p><p class="ql-block">(2)现场采样人员采集所有人员鼻咽拭子标本,复核工作由原检测机构或辖区指定的有核酸检测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p><p class="ql-block">(3)如所有混检人员复核结果均为阴性,应立即解除就地隔离措施。如发现有核酸检测阳性者,当地要在2小时内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填报初筛阳性信息,在诊断后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在2小时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其余核酸检测阴性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判定是否属于密切接触者,如为密切接触者立即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p><p class="ql-block">13.风险职业人群新冠肺炎监测的要求有哪些?</p><p class="ql-block">(1)对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如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口岸进口物品搬运人员、海关、移民管理部门直接接触入境人员和物品的一线人员等)、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等每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p><p class="ql-block">(2)对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如快递、外卖、酒店服务、装修装卸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商场超市和农(集)贸市场工作人员等)、口岸管理服务人员以及普通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外的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等每周开展两次核酸检测。</p><p class="ql-block">14.普通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以外的工作人员如何进行核酸检测?</p><p class="ql-block">每周2次全员核酸检测。如辖区出现1例及以上本土疫情时,根据疫情扩散风险及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增加核酸检测频次。</p><p class="ql-block">15.对城市具有冷链食品批发销售的农贸(集贸)市场新冠肺炎监测要求有哪些?</p><p class="ql-block">对城市具有冷链食品批发销售的大型农贸(集贸)市场的环境定期开展核酸检测。重点对冷链食品摊位、存储场所及污水等进行采样检测。</p><p class="ql-block">16.集中隔离场所新冠肺炎监测要求有哪些?</p><p class="ql-block">集中隔离场所启用期间,定期开展环境核酸检测。重点对生活区、工作人员通道和隔离人员通道门把手、垃圾、台面、 清洁工具等部位进行采样检测。集中隔离人员在解除隔离前应采集隔离房间内物品环境(包括手机表面、行李物品、枕头表面、卫生间门把手等)标本进行核酸检测。</p><p class="ql-block">17.流调人员储备要求是什么?</p><p class="ql-block">做好三级流调队伍配备,一级流调人员为核心力量,以地市为单位,原则不少于50人;二级流调人员可在24小时内增援,以地市为单位,原则不少于200人;三级流调人员为后续储备力量,以省为单位不少于1000人。同时,各省份要统筹储备不少于500人的跨区域支援流调队伍。</p><p class="ql-block">18.密切接触者应当于多长时间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进行隔离医学观察?</p><p class="ql-block">发现密切接触者应当于8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 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p><p class="ql-block">19.涉疫场所暴露人员是指哪些人员?</p><p class="ql-block">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共同暴露于婚(丧)宴、餐馆、超市、商场、农贸(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和密闭场所,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判定原则的人员。</p><p class="ql-block">20.密切接触者如何管理?</p><p class="ql-block">密切接触者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外出时必需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发生较大规模疫情时,为缓解集中隔离点资源严重不足,可采取“5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5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采取“7+3”管理的密切接触者,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在居家健康监测的第3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采取“5+5”管理的密切接触者,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一次核酸,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2、5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隔离管理期限为自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末次暴露后算起。解除集中隔离后应“点对点”闭环返回至居住地。</p><p class="ql-block">21.密接的密接如何管理?</p><p class="ql-block">密接的密接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间本人及共同居住人员不得外出,每日应做好体温和症状监测,在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p><p class="ql-block">22.高风险区的划定标准、防控措施及解除标准?</p><p class="ql-block">划定标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高风险区。原则上以居住小区(村)为单位划定,根据流调研判结果可调整风险区域范围。</p> <p class="ql-block">与第八版防控方案比较,第九版防控方案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修订:一是针对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第九版防控方案提出,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要求双采双检;将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二是围绕封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新版防控方案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衔接对应,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域划定及管控方案。三是为进一步完善疫情监测要求,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确,加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将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天1次,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p> <p class="ql-block">  两个新冠特效药:</p><p class="ql-block">BRII-196/BRII-198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抗新冠病毒药物。和上述的口服药不同,这种药需要静脉注射。BRII-196/BRII-198不仅能阻断新冠病毒感染人体,起到中和作用;还能促进机体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BRII-196/BRII-198中和抗体作用机制,来源:Nat Rev Immun)单抗类药物的优势在于用药后起效快,即便不在感染初期用药,也能发挥很好的效果。但如果病毒通过某些变异使抗体无法识别出它,难以阻断和展开有效攻击,治疗效果会打折扣。可喜的是,对于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有研究证实,BRII-196/BRII-198是有效的。一个药物的研发,需要经历漫长的周期和巨大的研发投入。以抗新冠病毒药物为例,研究者需要先弄清楚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途径,再针对性地筛选可能有效的药物,从动物实验开始做起,逐步推进到3期临床试验。据此推测,研究周期可能要10年之久,研发花费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但从发现新冠病毒至今,也不过两年有余。上述新冠特效药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是源于“美好的意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Molnupiravir和Paxlovid最初都不是专门为新冠研发的。以Molnupiravir为例,它最初是一个针对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VEEV)的药物。从2015年开始,它被用于治疗流感病毒、呼吸道轮状病毒等多种病毒治疗,并被发现对冠状病毒有效。在新冠病毒出现后,就有研究者尝试验证Molnupiravir对新冠病毒的效果,结果显示,该药的确能够缩短新冠病毒在人体的感染时间,并在后续的临床研究中证明了治疗的有效性[5]。Paxlovid (PF-07321332/利托那韦)的故事也很类似。早在2002年,研究者就尝试用PF-07321332来治疗非典(SARS)。在研究中,PF-07321332展示出了对病毒的抑制作用。但随着非典疫情的结束,研究也就随之搁浅了。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研究者再次想起来PF-07321332,在发现其对引起新冠病毒COVID-19的罪魁祸首SARS CoV-2也有抑制作用后,将其进行了改造,并与广谱抗病毒药利托那韦联合,制成了Paxlovid[6]。我国原研的安巴韦单抗注射液/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BRII-198),则是专门针对新冠病毒筛选出来的。据研究人员介绍,根据从新冠康复期患者外周B细胞成功调取了一对高活性的中和抗体,经过一系列的筛选、评估、优化和修饰后,最终研制出了BRII-196和BRII-198。这两个最有效抗体被研究人员组合在了一起,形成BRII-196/BRII-198。1. 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Paxlovid)在研究中,在症状出现3天内给予Paxlovid治疗的389个患者中,有3人入院治疗,无人死亡。而使用安慰剂的389个患者中,有27人入院,7人死亡。对比数据后发现,Paxlovid使COVID-19相关的住院或全因死亡风险降低89%[5]。随后,Paxlovid也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COVID-19感染者(≥12岁儿童及成人)的治疗。2. 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BRII-198)研究显示,在症状出现后5天内或症状出现后6至10天,接受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治疗的患者中,有2%进展为住院或死亡,而安慰剂组为11%。进一步观察显示,治疗产生的抗体,可在人体内存留9~12个月,对预防感染也有一定作用[7]。下表列出了我国已批准并写入《方案》的两个“新冠特效药”的有效性数据。(表3 我国已批注的“新冠特效药”有效性及副作用数据)(注:使用安慰剂的患者副作用比使用“特效药”的患者还更多,这意味着新冠的副作用比药物更严重)通过数据不难发现,此次写入第九版《方案》的两个“新冠特效药”,在降低住院/死亡风险上,能达到80%及以上的效果。与其他被国外批准的药物相比,例如大名鼎鼎的molnupiravir,对住院/死亡风险的降低在30%~50%之间,这两个药明显更优[6]。Paxlovid这类口服小分子药物,在感染初期用药,效果很好。但如果感染一周后再用药,口服药效果就没那么好了。对于这类患者,采用中和抗体的效果会更好,抗体能对入侵体内的病毒实施有效狙击。另外,口服小分子药和中和抗体的适用人群范围也不完全相同。Paxlovid获批用于病情为轻至中度的成人患者,这些患者具有一些可能导致新冠进展成重症的高风险因素,例如高龄、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而BRII-196/BRII-198则适用于12岁以上的青少年及成人。可见,Paxlovid和BRII-196/BRII-198这两个“新冠特效药”,彼此形成互补,兼顾不同感染阶段和不同人群,形成更全面的保护。新药的开发也并非一帆风顺。在上述药物不断被证实有效时,也有一些药物遭遇了失败。雄激素受体拮抗剂普克鲁胺,虽然曾在早期研究中显示出了对新冠病毒的抑制作用,但在2021年12月还是因为3期试验结果未能达到预期而宣告失败。曾经承载了无数人希望的瑞德西韦,在2020年5月就获得了FDA批准,但进一步试验后发现,其只对轻症患者有一定效果,对重症患者几乎无效,而被WHO建议不再用于抗新冠病毒治疗。但这阻碍不了研究者对“新冠特效药”的持续探索,除了上面提到的,目前在研的“新冠特效药”还有:罗氏/Atea的嘌呤核苷酸前药AT-527舒泰神的STSA-1002注射液、STSA-1005注射液君实生物新冠中和抗体JS016、JS026,新冠口服药VV116翰宇药业新冠多肽鼻喷剂国药集团的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pH4,即“新冠特免”),是全球首款采用新冠灭活疫苗免疫后血浆制备的新冠特异性治疗药物日本盐野义制药的口服药Ensitrelvir(S-217622)……这些研究中很可能会继续诞生出更多的“新冠特效药”,帮助我们有效对抗疫情。“新冠特效药”虽好,但只有“特效药”可不够。“新冠特效药”与新冠疫苗是双保险,疫苗保护我们不受感染,而“新冠特效药”可以降低感染后出现重症和死亡的概率。因此,即便有了“新冠特效药”,我们还是应该在生活中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离、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和行程记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宣讲</p>

新冠

隔离

防控

医学观察

核酸

检测

疫情

人员

第九版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