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迷苍耳子 鸟弄白头翁

巴尔鲁克

<br><br> 按照笔者手头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供中医、中药、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6月版)中解表药的顺序,该是“苍耳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给百度百科的解释是:<br>苍耳子,中药名。别名:虱马头、老苍子、道人头、刺八裸、苍浪子、绵苍浪子、羌子裸子、青棘子、抢子、痴头婆,胡苍子、野茄、猪耳、菜耳,苍苍子,广东话又叫磁头芒(痴头芒)。属菊科、苍耳属一年生草本菊科植物苍耳的带总苞的果实,苍耳子属于常用中草药,具有散风除湿通窍等功效。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安阳等地。意大利苍耳为外来有害物种,对农业、林业生产造成影响。<br> 入药部位: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br> 性味:味苦、甘、辛,性温。归经:归肺、肝经。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主治:用于风寒感冒,鼻渊,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等证。<br> 查辞书“苍耳子”有一些更加现代,且具有科技意义的解释,“一年生草本植物。春夏开花,绿色,果实倒卵形,有刺。荒地野生。茎皮可取纤维,植株可制农药;果实称“苍耳子”,可提取工业用的脂肪油,亦可入药。”<br> 我们先来看看诗仙李白是怎么写苍耳子的吧。说明一下,苍耳子在中医处方中有将“子”字省略不写的,因此李白诗中的苍耳,应该就是苍耳子。因为“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的大意是,管他什么珍贵的翠云裘衣,让这些苍耳子乱粘衣服。我们很多人小时候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跑到山野之中游玩出来,裤脚上经常会粘染上一种如花生米大小青绿色的草子球,大多数情况下是苍耳子借助自身的钩刺挂在布纤维上。其实这也是苍耳子借助外力散播种子的一种方式。<br> 诗仙的诗名曰《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古诗文网载其创作背景,时间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四年秋(745),地点是在东鲁兖州,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诗曰:<br>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br> 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br>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br> 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br>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br> 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br>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br> 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br>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br> 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br>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br> 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br>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br> 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br> 不难看出诗写的是,“作者寻访范居士的经历与感受,先写因无法排遣惆怅心绪而出城寻访范居士,途中迷路摔落苍耳丛中,后写在范居士家中受到热情的招待,以及纵酒欢歌的情景与感受。全诗叙事细节生动形象,语言幽默风趣,表现了作者与范居士的深厚交情,充分显示了诗人的豪放性格和浪漫诗风。”百度百科有很好的现代汉语翻译,恕不费词。<br> 诗题《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中的“鲁城北范居士”,鲁城指的是兖州治所瑕丘县,即今山东兖州。范居士名不详。诗中有“自咏猛虎词”一句,其中“猛虎词”有专家解释为,“即《猛虎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平调曲》,内容多述贫士不因环境艰险而改变其坚贞的节操。李白诗中易‘行’为‘词’,是为押韵。”<br> 顺带说一句,诗圣杜甫有《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清代学者、医家王琦推测“疑即此人也。”<br> 笔者在搜韵网上学习有关苍耳子的诗词时,元朝人萨都剌的五言绝句《画二首·其二》引起笔者兴趣,诗曰。<br> 草迷苍耳子,鸟弄白头翁。<br> 十里湖山树,平分杳霭中。<br> 如果没猜错的话,诗是题写在画作上的。诗中的“苍耳子”和“白头翁”都是可以入药的植物,但诗人肯定是借词发挥了。诗首句中的“草迷”,本意应该是草中的苍耳子令人迷恋,但“草迷”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汉语大词典》解释说:“指婴儿出生时无啼哭声。《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不啼》:‘小儿生下不能啼,俗语名之为草迷。’注:‘儿生落地,啼声即发,形生命立矣。有不啼者,俗云草迷。多因临产时生育艰难,以致儿生气闭不通,所以不啼也。’”诗的末句中有“杳霭”一词,查辞书得,亦作“杳蔼”。汇总各辞书解释,(1)茂盛貌。(2)幽深渺茫貌。(3)云雾飘缈貌。<br> 笔者没能找《画二首》的其一,找到另外一首《画》,这大概就是其一了吧。<br> 树色浓堪掬,痴岚扑雨秋。<br> 道人岩下住,屋角挂奔流。<br> 关于诗作者萨都剌,笔者尚未深入学研,现将搜韵网提供的《元诗选》节录一段以备后续深入学习。<br> 萨都剌,字天锡,别号直斋。本答失蛮氏,祖父以勋留镇云代,遂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萨都剌”者,犹汉言“济善”也。弱冠登泰定丁卯进士第,应奉翰林文字。出为燕南经历,擢御史于南台。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历闽海廉访司知事,进河北廉访经历。尚书干文传序其诗曰:天锡陟官闽宪幕,往还吴中,出所作《雁门集》见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