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月初从上海回到德国,回到莱茵河畔的科隆家里,终于可以不焦虑,不核酸,不团菜了。</p> <p class="ql-block">重新获得自由的我们,内心渴望出游散心放松。适逢德国采取纾困措施,推出6-8月份全国公共交通月票,每月费用9欧元,唯一限制是不能乘坐高速火车。我们决定利用这一便利,选择去德国东中部地区旅游路线。以前休假出游一般都没有把这个区域考虑进去,以为那里没有惊人之色。这次的选择也考虑到那里的交通以区间铁路为主,正好适合使用9欧元月票。七月一日,我们上午从科隆出发。</p> <p class="ql-block">果然,区间火车上乘客不少,但也不拥挤,几乎每人都能够找到座位。火车准点率嘛,习惯性地差些。各地的市区的和村镇之间的交通虽然班次稀疏,却非常准点,这又符合德国的优良传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坐车三个小时后,中午时分到达比勒菲尔德,在火车站见到了太太的好朋友,一起简单地吃了个午餐(土耳其餐厅,味道不错)。然后继续坐火车二个多小时,来到此次出行的第一站不伦瑞克:历史上的一个大公国,今天是个以科教为主的中型城市,二十五万人口,早年有许多公派留德学生来到这里的应用科技大学学习。</p><p class="ql-block">我们是冲着老城来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城区的这个摩登建筑,艺术魅力四射。</p> <p class="ql-block">此建筑名字叫 Happy Rizzi House, 得名于它的设计师美国流行艺术家 Rizzi。洋溢着童真童趣,这是这一作品的特色。建筑师是当地人Konrad Kloster。</p> <p class="ql-block">近二千多平方米的墙面绘画,人们可以围着建筑转圈观赏。</p> <p class="ql-block">这一现代艺术建筑矗立在大公宫殿和老城区Magniviertel中间地带,非常形象地体现了不伦瑞克的特色:传统与现代的并存。</p> <p class="ql-block">老街区 Magniviertel 之印象</p> <p class="ql-block">椅子缺了一节,上面写着:“种族歧视,这里没有你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这是原来的大公宫殿,二战中被炸毁,修复后只留下这个壮观的墙面,古典墙面的后面是一个购物中心。</p> <p class="ql-block">德国老城中心必不可少的三件套:市政厅大楼,教堂,喷泉,这里也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由于二战破坏严重,这里古迹相对较少。即便这样,我们很想看到著名的古堡广场和广场上的不伦瑞克城市象征:雄狮雕塑。它是一尊铜铸塑像,体积比真狮子大,出自十二世纪。此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此图也来自网络。那天整个广场被用围栏和幕布圈起来,用作露天音乐会场,雄狮被当作舞台背景,为商业演出服务。可惜了远道而来的游客。我们只能在周边转转,然后坐车前往当晚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当晚的酒店坐落在一个湖边上,附近是狼堡的大众汽车集团公司总部,环境很好。日落之前我们在湖边散步。</p> <p class="ql-block">狼堡的大众汽车工厂,烟囱是往日重工业生产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坐火车从沃尔夫堡(狼堡)来到马格德堡,这儿是联邦德国撒昂州首府所在地,神圣罗马-日耳曼帝国的首位德意志皇帝(公元十世纪)葬于市内的大教堂。从火车站步行去市中心的途中,我们首先经过了这个百水建筑。</p> <p class="ql-block">摘自网络:</p><p class="ql-block">百水 (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1928-2000)奥地利艺术家、建筑设计师。</p><p class="ql-block">1928年12月15日,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出生在维也纳。6岁开始创作绘画,并展露出对色彩和形状非凡的领悟力。少年时期,他进入维也纳艺术学院学习,并于1948年自己改名为弗里登斯莱布·百水。青年时期曾在法国巴黎学习绘画,风格深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1959年,百水荣获巴西圣保罗艺术双年展大奖。</p><p class="ql-block">这个建筑是一栋商住综合楼,底楼有商铺、餐馆,楼上是办公室和公寓。大楼有类似天井的二个内院,相互有走道连接,有几个出口。</p> <p class="ql-block">彩色和马赛克图案是百水建筑的特色,个性化的不对称和不公正是建筑师的刻意追求。据称,这个建筑的九百多扇窗户形状各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围绕整个建筑我们转了一圈,从各个侧面观赏。那个塔楼可以上去,但是必须提前报名,由导游带上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下面几张照片都是内院的景色,底层有餐馆和小商品店,楼上都是住家和办公室。前来参观的游客很多,在众多的相机镜头之下,居民们没有隐私可以保护了。</p> <p class="ql-block">梁柱和廊柱都是百水风格,色彩斑斓,造型奇异。</p> <p class="ql-block">二个“偷窥者”</p> <p class="ql-block">这是与百水楼为邻的一栋州政府办公楼,修缮一新。相比较,西德地区的政府大楼往往是色彩灰暗,年久失修的样子。老房子修缮一新,光彩夺目,东西德之间无差异,这是两德统一几十年之后给当地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这次所到之处,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易北河畔的马格德堡大教堂,首任德意志皇帝奥托大帝(962年受教皇加冕)葬于此(973年)。今天这个哥特式建筑是这个教堂的第三代模样,奠基于1207年,建造在原先被大火烧毁的教堂遗址上面,百年之后才完工,它是德国境内最早建成的哥特式大教堂。此教堂的前身起源于937年,在这里,奥托一世为家族和自己修建了一个修道院,后来扩建为主教堂,把马格德堡定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如今大教堂是个公共场所,不属于教会,基督教会经常在这里举行活动和布道。今天,这里将举行中学生毕业典礼,因此我们没能在里面仔细参观。</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易北河畔的圣塞巴斯蒂安教堂,是基督教会的礼拜堂。路过它是因为市内游览路标上标识,这附近有个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古朴沉闷的建筑风格引人注意,其实它算不上古建筑,是十九世纪末的仿古作品,成功地再现了十至十二世纪的欧洲流行的罗曼尼式教堂建筑风格。教堂等文物建筑得以修缮一新,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这也是两德统一之后的一个新气象。</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认出了这位雕塑的人物,德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著名女画家和雕塑家 Käthe Kollwitz。我们以前在教父母家里经常听到关于她的事情,见到她的作品,其中有她给我们教父刚出生时做的素描。当年她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无产阶级运动人士,战后留在东德,马格德堡是她长期生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充满表现力,令人思索。</p> <p class="ql-block">教堂与儿童,让人联想到饱受诟病的神职人员虐童事件和教会的袒护。</p> <p class="ql-block">下午乘坐区间火车约一个半小时,我们来到Quedlinburg,网上查到中文名奎德琳堡,一座列入UNESSCO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p><p class="ql-block">此城诞生于十世纪,至十二世纪,它一直是当地王室举行复活节祭奠仪式的行宫,奥托大帝的父亲海因里希一世生前把这里指定为他的墓葬地。他的遗孀在行宫里创建了一个世俗修女院,缅怀安葬在行宫教堂里面的老国王。这个修女院受到奥托大帝的庇护,获得周边王室和贵族的扶持和青睐,其不婚女子乐于选择此地居住,依照上帝的旨意安排自己的生活。因此它有别于教会修女院。</p> <p class="ql-block">上图和此图来自网络,这是奎德琳堡的标志性景观。那天这座城堡式宫殿处于大修之中,外部被脚手架和塑料布遮挡,正门被封,所以没法获得这样的景观。我们绕道后门才上到宫殿外的平台,从那儿俯瞰奎德琳堡全城。</p> <p class="ql-block">从火车站出来,按照前往老城的路标,徒步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老城。途中看到这组雕塑,觉得非常有趣。置皇冠和主教大人而不顾的他,却忙于抓一只鸟?他是谁?其中必有故事。回来后查阅才知道,奥托大帝之父海因里希一世在出猎打鸟途中,偶遇大主教带着人马捧着王冠,前来为他封(萨克森王国)王加冕。</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这里进入老城。这里显得非常冷清,没有古镇特有的旅游喧嚣,略感诧异。</p> <p class="ql-block">街面房屋修缮如旧,还是修缮已久,渐显陈旧?给人感觉比较真实,不是上海人说的“擦挂啦新”。据介绍,这样的老屋在这里保留完好,战争中几乎没有被毁坏,目前尚存二千多栋。中世纪以后,这里处于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商贸线上(奥托大帝征服了东边的匈牙利和斯拉夫),奎德琳堡成为商贸之城,被认定为帝国市,后期甚至成为北德商贸领域的汉莎同盟成员。</p> <p class="ql-block">来到这个集市广场,环顾四周,没有市政厅大楼,也没有大教堂。查看了广场边上的地图,才知道我们所在区域是古镇的“新区”,离开核心区还有几百米。可以想象,历史上的奎德琳堡是如何扩容壮大的。</p><p class="ql-block">据资料介绍,二战结束前夕,盟军准备轰炸储藏在这里的德军军火库,包括新研发出来的飞弹。德军获悉消息后,及时转移了飞弹,古镇从而避免了被盟军轰炸的灾难。在东德时期,这里是农业种子研发基地,依靠经济,古镇得以继续发展,古老建筑得以继续使用和保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这样的的石块路朝着古镇中心走去。古镇修缮时,把路面全部恢复成这样的的石块路面,以展现古风古貌。这次出来,几乎每个市中心和老城区都是这样的路面,我们所到达的火车站和预定的酒店都在市中心或者老城区,所以,拉着行李箱走路,颇感不便。</p> <p class="ql-block">这栋老屋的方位很特别,在通往城堡宫殿的上山路上,二条街道绕着它走,颇有“钉子户“的风范。这种民居风格统称德国木桁架结构建筑,有七百多年的历史。难能可贵的是,奎德琳堡老城在这七百多年里大量建设和保留了这种风格的建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可惜我们没有富裕的时间参加城市导游团,参观木桁架结构建筑博物馆,详细了解奎德琳堡的这一历史特色。</p> <p class="ql-block">穿街走巷,这就是在这里观光的唯一内容。我们一路穿过老城,顺着路标向古堡宫殿走去。宫殿位于城外的高坡上。</p> <p class="ql-block">宫殿大门外的广场,游人稀少,只有几家咖啡店营业着。一打听才知道,宫殿在维修中,正门关闭,游客只能绕道后门,登台阶上到宫殿外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站在古堡宫殿的平台上俯瞰古镇,远处双尖顶教堂就是我们从火车站方向进入古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平台下面的民居,墙面保持着原有的风貌,不少房子的屋顶加建了窗户。</p> <p class="ql-block">从古堡宫殿下到古镇中心,集市广场和市政厅,广场周围多了些餐馆和游客。</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建筑有四百多年历史,期间经过几次大的修缮和扩建,原来的哥特式风格被淹没了。</p> <p class="ql-block">在寻找一个合适的餐厅路上,我们又回到了以当地民居为主的古镇“新区”。</p> <p class="ql-block">比对之下可以看到老房子的层高和门框很低矮,这是因为当时的人长得矮小,还是节约建材所致?</p> <p class="ql-block">在居民区找到这家啤酒屋,吃着农家菜,喝上当地哈兹地区的啤酒,Auerhahn(一种锦鸡) 是它的品牌标志,一个在两德统一后复兴的老牌子。九一年曾经去过这个啤酒的发祥地Werningerode,作为股东的东德朋友不无自豪地给我们介绍它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奎德琳堡火车站。晚餐后,去火车站旁边的土耳其人小餐馆取行李。小地方的火车站没有存行李寄存处,下午五点钟关门打烊。我们下午三点左右到的,准备搭乘晚上八点钟以后的火车离开。情急之下,我们与那家小餐馆商量,解决了行李寄存问题。</p><p class="ql-block">乘坐区间火车约二个小时来到莱比锡,入住火车站旁的Westin 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