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乌山——闽都之“蓬莱仙境”

双脆

福州自古别称“三山”,乌山是三山之一。乌山又称乌石山、射乌山、道山,位于福州市中心南门兜西侧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海拔86.3米,总面积27.3公顷,目前乌山开放游览的风景区面积为11公顷。 乌山从唐朝至今,一直是榕城闻名的风景胜地,三山之中以乌山风景最佳,被称为三山之首。 据有关史料记载,乌山共有三十六奇、五十五景。乌山名胜自东往西大致可分为乌石塔、古庙群、道山亭、石林园、石壁观音、凌霄台等六大景区及周边诸多景点。 山上有殿、寺、庙、亭、台、楼、阁等名胜古迹。 还有200多处摩崖题刻,篆、隶、楷、行、草各臻其妙,唐朝李阳冰、曾巩、宋朝赵汝愚、朱熹、李纲、蔡襄、元朝萨都刺及明朝叶向高等都留下字迹。 山上林木郁郁葱葱,道路曲径通幽,寺庙环山栉比,亭榭相互交错。 乌山龟背石的石质十分罕见,天下少有。 石林区奇石秀拔,古榕参天并悬崖而立。风景区奇岩、林木相映成趣;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融合,美不胜收。 乌石山怪石嶙峋,林壑幽胜,天然形肖。 景分山东、山西、山阴、山阳、山脊5路,36景最为奇,素有"蓬莱仙境"的美称。 从山的东南麓乌山路拾级登山,行数十步,就到天香台。向西折,为冲天台,是36奇景之一。在后壁镌刻楷书"古放鹤亭"4字。台旁还有宋程师孟的篆书石刻"冲天台"3字。"冲天台"畔有两方夹峙的大岩石,岩顶横着一块天然条岩,这就是"天台桥"。此桥奇险,据说只有"肯舍身"的人,才能登得上去。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道山亭”三个摩崖大字</h3> 霹雳岩左面石岗上高矗着一座长方形亭子,是纪念明代抗倭名将黎鹏举的黎公亭。 离亭200多步,还有一块形如幞头巾的岩石,刻有“乌石在,黎公在”6个楷书大字,俗称黎公岩。 由清冷台踏上30多级石阶,就到先薯亭。先薯亭是为纪念明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归国华侨陈振龙和福建巡抚金学曾而建的。 陈振龙原籍福建长乐,迁居福州。早年往吕宋(今菲律宾)经商,在当地发现一种薯类,清甜可口,可充粮食,就想方设法将它引回福州,并在巡抚金学曾的帮助下,试种推广。当时福建正逢饥荒,番薯的试种、推广,使人们度过了饥荒。 金学曾还在总结陈振龙父子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中国第一部有关番薯的专著《金薯传习略》。从此,番薯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修的木栈道通往望耕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望耕台在山上,俯瞰南郊,田畴秀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沿石板路步至向阳峰,可眺望台江、仓山景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皇岭一带是福州传统民居聚集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摹宋米芾“第一山”见石刻</h3> 乌塔位于乌石山东麓,为八角七层,通高三十五米,每层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四层、五层、七层,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记和祈福题名碑等。 1978年重修,在塔周围设护围石栏杆,重建塔碑亭。亭内《敕贞元无垢净光塔铭》碑,是全国现存最早碑刻之一。 乌塔,与东面于山的"白塔"构成福州著名的"三山两塔"中的"两塔",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乌塔所在的乌山也是福州著名的风景区,有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塔会馆、慈善堂、邓拓故居、林枝春故居等。 乌山作为福州市著名的风景区和历史文化旅游胜地,其保护和开发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的重视和关注。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于一身的乌山风景区将以其独特的风貌重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