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关于诗坛目前存在两种争论的浅见 </p><p class="ql-block"> 秋 歌</p><p class="ql-block"> 自古道,歌抒情,诗言志。让诗歌正吾心,陶吾情,调吾性,警世风。最近在诗坛上存在两种争论,即崇拜古诗体,轻薄老干体。一部分人认为老干部写出来的诗作大多口号式,浅白如话,清汤寡水,味同嚼腊,狗肉上不了大台面。认为这些人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先天不足,后天难补。另一部分喜欢老干体的人又认为此类人喜欢在故纸堆里寻章摘句,故作高深,无病呻吟,甚至弄一些艰僻字眼卖弄玄虛,成心让人看不懂,猜不透。就当前诗坛会员素质来看,的确良莠不齐。存在这种状况,一点也不奇怪。常言道,人有高矮肥瘦,黑白美丑,一树之果有酸甜之别,一母之子亦有贤愚之分。自然界中万物也有刚柔长短之嫌,骚坛之诗亦也有高低上下美丑之誉,会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会员的作品不可能十全十美,大家齐头并进,并驾齐驱,此事古难全。既然人无完人,艺无止境。说明大家目前的作品仍在路上,并不都是十全十美的巅峰之作。但是在微信群中总是有一小部份人以</p> <p class="ql-block">君临天下,母仪天下指点江山的姿态,不断以讽刺,挖苦,贬低的口气点评人家的作品是老干体,狗肉上不了大席面。弄得作者忍气吞声,无所适从,创作积极性大受打击。有作品也不敢发表,生怕别人点评时说得一无是处,以后无面子见人。这种学霸作风和好为人师的做派,实在不敢恭维,也让人看不下去。须知,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大象固然威风,但小羊也自可爱。银杏可以千载,小草亦可一岁一荣。诗坛彼此相处,沒必要有你无我,更沒必要鄙视他人,傲视他人。实际上鄙视他人就是鄙视自已。因为德行是诗人的灵魂。一个不懂谦虚,不懂礼仪,恃才傲物,不可一世,沒有德行的人,无论你走到哪都是不受人欢迎,不招人待见,不受人尊敬的。诗贵有感而发。发的层次以各人的文化层次和人的品位高低成正比。有高山流水的抒情写意,有大俗大雅的审美追求,有祈福迎祥的高贵向善,有团圆喜庆,百业和谐的良好祝愿,有说不尽,道不明,剪不断</p> <p class="ql-block">理还乱温润细腻的情感,更有参不透,看不懂,勘不破的哲学禅理。古诗中有古色古香的秦汉气息,有个性飞扬的魏晋风骨,有开明盛世的唐宋遗风,有韵致风骚的明清神韵,有近代如朝阳般绚烂的迷人光芒。这些都值我们学习,继承和借鉴。诗歌当以时代同行,共社会进步。作品既不能隔鞋搔痒,也不能无病呻吟,更不能自命清高,脫离红尘,不食人间烟火,无益于社会,无助于当代。脱离社会的作品,只能是孤芳自赏,引不起社会共呜,其生命力可想而知,毛诗,叶诗是什么体,肖华长征組歌又是什么体,尤其是肖华的<<长征组歌>>这种老干体,虽然平仄押韵不太严谨,但其正能量无与伦比,不但社会反响很大,且深入人心,推动社会发展。诗歌不能只有临风感叹,花下闲行,也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因为大千世界就是由三教九流各色人种组成的社会,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见识有高有低,有深有浅,他们需要各种层次的精神食粮,所以评论诗歌时,要尊重作者,语言要</p> <p class="ql-block">妥贴,风雅宜人,婉而有致,绝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把人家的作品说得一无是处,狗屁不如,要无好无恶,温文尔雅,真正做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另外,写诗要做到纵向继承,横向借鉴,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要知道,沒有继承的创新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诗歌要有时代精神的闪光,要有爱国情怀的坦露,有社会脚步的回响,有大众脉搏的跳动,做到胸中有大千世界,笔底有历史春秋。评诗者,要善于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不能指责问题,帮人要帮心,不能骂人鄙人。人无完人,诗无完诗。从古至今,完美的作品凤毛鳞角,唐诗三百首也是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遴选出来的。就在这脍炙人口的作品中也有不少作品是不合格律的。如著名的唐崔颢<<黄鹤楼>>,李白<<静夜思>>,按格律都不符合。但都是千古名诗。事实证明不是完美的作品,只要内容好,诗意好,照样能得到读者的拥戴和喜欢,照样经典永留传</p> <p class="ql-block">愿诗长诗友们在欣赏中逡巡,赞美中挑剔,深沉中相对,观望中欣赏。当今诗坛,老中青结合,互有优势,各擅胜场,年青人有朝霞之瑰丽,中年人有白日之雄浑,老年人有夕阳之壮美。业精于勤,方能出神入化,只有敬勤学思,积以时日,且转益多师,方能人诗俱老,臻于化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2月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