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蔚蓝南海》之《椰乡人文》-淘游心飞

李桦

海南在历史上就是个移民岛屿,来自中原的移民,经过颠簸之后,踏上了这片孤悬海外的土地,“琼北”成为了首选的安家之地。这里较早地接受了先进的中原文化,自然也造就了厚重的历史底蕴。<br>  此地曾处于往“琼西”的交通要道旁,北宋建有驿站,称“倘驿”,后聚族而居,改名成为“罗驿村”(现属澄迈县白莲镇)。苏东坡贬往昌化军(今儋州市)及归来途中均在此寓宿,留有“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诗章。<br> 入村始祖李文英乃“乡贡进士”,南宋末期在村内设学塾便定居于此,一门枝繁叶茂成为书香望族。李氏宗祠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张岳崧专门题写对联:“祥自宋开,膺岁荐,登贡书,有创有垂于今为烈;族从元茂,守边陲,任民社,乃文乃武振古如兹。” 由于始祖是教书先生,它有翰墨飘香的传统,村民争相送子到外求学;这些人归来后又在村里教授学业,使其人才辈出。一家出了三代举人,那“步蟾坊”就是父亲送给儿子的功名坊,视为荣耀。 “节孝坊”是表彰22岁苏氏矢志守节,孝敬公婆的品行。 澄迈县美亭乡美榔村有双石塔,又称“姐妹塔”,它们相距约20米,成于元初。出资建造者名叫陈道叙,其长女出嫁;次女出家。为怀念两位女儿,尽显老父怜爱的切切情愫,“姐塔”为六角形。 “妹塔”呈四方形,“依稀两汉争雄日,仿佛双乔并立年。” 秀英区石山镇荣堂村,始建于明代,而太古仙门则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始祖是南宋时期从福建到海南做官的钟明显。 “靠山吃山”,房屋、道路、院墙等全是火山石砌成的,它是一座石头村。由于贫瘠和城市化,难以留住年轻人,如今已荒废。 另具特色的是火山熔岩形成的“七十二洞”,当然这只是个大概。里面曲径通幽,洞中套洞,延伸到哪里?没有谁能够完全了解。 石山镇美社村也是火山石世界,始建于唐代,底蕴深厚,较为富裕,王国宪题赠过石匾“礼让休风”。村中心“福兴碉楼”建于民国初期,18米高,共五层,墙体用大块火山石砌成,全靠人力。 石山镇三卿村,有火山石村门,它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门匾上书“豪贤门”三个秀丽的楷字。这里重视教育,由于本地名家在村学堂长期讲课,石山地区要考乡试的读书人也都来村学习。 本村不但崇文,而且尚武。为了防御盗匪,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年)乡绅捐建了3层高的“安华楼”,如今已爬满岁月的痕迹。 美兰区演丰镇林市村坐落东寨港边,自宋代有福建移民,后是有名华侨村。三座豪门大院见证他们出洋、闯海,然后福泽乡里。 “禄尾村”隶属演丰镇,古风犹存,两位憩息的阿婆悠然自得,给人一种安详的感觉。别忘了!这可是“曲口海鲜”的品尝地。 它们是幸运的,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7月13日(阳历)的午夜,发生了7.5级的大地震,邻近七十二座村庄沉陷海底。 如今退潮时,透过这片海水,古村庄废墟隐约可见,有戏台、牌坊、石桥等。原先一条陆上的小河沟,瞬间变成今日的东寨港。<br><br><br>  2019年12月4日 星期三 0点6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