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天下第一雄关

林湘

<p class="ql-block">我用华为手机拍世界文化遗产之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主要景点有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魏晋墓群、黑山石刻、木兰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p> <p class="ql-block">元明以前,西域使者进贡都经过玉门关,随着明代筑嘉峪关,玉门逐被废止。嘉峪关成为从哈密入河西走廊,西域贡使前往明代中原地区唯一的法定路线。西域中亚各地一般每三年至五年朝贡一次,使团每团不得超过十人,针对抵达嘉峪关使团人数众多,常有数十甚至数百人的现象,明成化九年(1473年),宪宗下旨,“每十人内,许一人来贡”,其余人员原地留守等待。朝贡者于鸡鸣时拔帐启程,领取入关凭证,携带被选为贡品的本地珍稀特产,赴京觐见,接受赏赐。明朝皇帝的赏赐十分丰厚,一般超过贡品价值数倍甚至数十倍,对朝贡使者赏赐之优厚达到空前绝后的程度,不但入关后沿途食宿全免,各镇巡抚还要派遣军民往返护送。开关通贡是一种外交姿态和方式,闭关绝贡也是明朝震慑四方的手段,明孝宗曾以此方式向吐鲁番施压。</p> <p class="ql-block">清代,中原至新疆的一条重要商路是从西安出发,经兰州、嘉峪关、玉门至哈密。吐鲁番的棉花、葡萄,准噶尔的羊、马、骆驼、羚羊角和南疆的玉石等都经此路运往内地。内地的茶叶、丝绸、棉布、瓷器、药材等也经嘉峪关运往新疆和中亚等地。</p> <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