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为了使老师们快速全面地了解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刻领悟教育教学新方向,有效指导数学课堂教学。 2022年7月18日到21日,田杰名师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了“行知研习”2022暑期数学新课标深度解读与课堂实践研习营活动。<br> 7月18日上午中央民族大学孙晓天教授给大家带来的培训主题是《新课标:我们应该关注什么?》。 本次主题讲座,孙教授围绕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关注什么,深入详细地回答了面对新课标,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和要点。 <br>一、要关注课程目标的变化<br> 从2001年以前“双基”到2001年“三位一体”,到2011年“四基四能”,最后到2022年“核心素养”。回顾20多年课标变化历史,一次次修订课程标准变得越来越饱满和具体。<br>二、要关注与“学会”有关的教学方式<br> 作为教师要学会抓住教学发展的时机,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创新。通过列举新增的尺规作图内容,启发教师要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要注重学习真实情景的创设。<br>三、要关注课程目标与教学运行的协调一致<br> 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以11个核心素养关键词为聚焦点,培养学生四基四能,最终达到“三会”这个终极目标。<br>四、改变对“学会”的过度关注<br>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不变是不行的,所以作为教师要让学科核心素养转变为所有学生的一种持久力,重新定义自己的教育目标。 7月18日下午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研修部主任王彦伟老师从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数据意识培养——“百分数”内容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出发。 在数学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思,同时也教会老师们落实新理念要从“学科教学”最终转向"学科育人”。 7月19日上午,我们有幸聆听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张丹老师关于“尺规作图”的教育价值及教学建议的讲座。张老师以课标新变化: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和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开始了今天的讲座。 <br> 张老师说尺规作图是指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严格意义上的尺规作图要求只使用圆规和直尺,并且只准许使用有限次。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小学部分的尺规作图从中年级开始涉及,主要安排了3次学习活动: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用直尺和圆规将三角形的三条边画在一条直线上,认识三角形的周长;用给定的三条线段画三角形,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 为什么在小学引入尺规作图,一是尺规作图能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二是尺规作图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等的理解。三是尺规作图是一种学生实际的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作为最了解儿童状况的一线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可能发现其他值得用尺规作图探索的内容,因此,不要囿于课标中现有的规定,在教学实践中完全可以结合实际让学生去探究和尝试,拓展尺规作图在不同内容中的应用。 2022年7月19日下午,我们有幸见到了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湖北省首届正高级教师,特技教师刘莉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主要变化与教学改革的讲座,刘老师从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综合与实践”部分的主要变化和“综合与实践”中主题学习与项目学习的活动如何设计与实施这两大板块进行阐述,使我们知道,要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回应时代的需求,做到主题学习和项目学习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紧接着,由北京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李文会老师为我们带来对“综合与实践”领域跨学科实践的理解,李老师生动形象的结合实际案例为我们讲述综合与实践领域学习任务的确定,使我们受益良多。 7月20日上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小学数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延革老师跟老师们分享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整体性教学其实就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的重要理念,而促进课程整体性的有效方式就是“大概念统领教学”。 刘老师从为什么要学习《课程标准》引入,我们作为教师,只有知道目标,才能读懂素材。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内容要求又是什么呢? 以学习内容为抓手,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缺少理解,没有核心都不能培养学生素养,刘老师说到素养分为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只有深度理解知识,才能培养素养,进而才能解决新问题。其实“大概念”就是知识、理解及素养。 作为一线的数学老师就是要找出大概念之间的关系,找到一致性,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培养学科素养,从而学会解决新问题。进而做好学生的学习进阶,让学生在各学段学习同一主题的概念时所遵循的连贯的、典型的学习路径会描述,能围绕核心概念展开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相互关联的概念系列,真正做到知识间的结构系统关联。 7月20日下午刘老师从基于大概念下的教学案例“图形与几何”领域—《角的度量》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度量的基本方法其实就是统一数量单位的不断累积过程,度量的方法和度量的单位得选取,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和对结果精确程度的要求。 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测量”的内容教成“度量”,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才有思考、才能培养出量感。 7月21日上午云南省教科院学前小学课程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云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管尤跃老师从数与运算“一致性”的思考给大家带来了一场饕鬄盛宴。 <br> 在数的认识这个大知识体系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体现深度教学?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我们要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他们,我们要知道学习而补代替做出结论。 在这次学习中老师们认真聆听、详细记录、积极参互动答疑,为接下来的教学实践打好理论基础。 及时记录学习中最宝贵的知识和感悟。 通过这次学习,教师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div><br></div> 路漫漫其修远兮,学习之路永不止,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将把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在课程内容结构化调整的基础上把握好每个内容领域的核心概念,真正落实“启智增慧,培根铸魂”!<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