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68年,在大批知青上山下乡之前,学校传来了西藏军区来北京征女兵的消息。从初中三届到高中三届毕业生都是应征范围。由于征女兵的数量很少,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层层推荐,严格审查和反复筛选,最后从宣武区和丰台区的多所学校,共征了40名女兵。</p><p class="ql-block"> 我和其她1968年参军的女兵一样,我们太幸运了,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由于西藏是边防军区,在发军装的同时,把红领章和红帽徽也一块发给了我们。由于时间紧迫,我们新兵没有来得及拍照合影,回想起来我们都感到遗憾!在今年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仅以此文回顾和再现1968年北京女兵进军西藏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从宣武区和丰台区应征入伍的全部女兵战友:</p> <p class="ql-block"> 我们离开北京的那天,在武装部集合。尽管之前一再给我们强调:不能把我们离京集合的时间告诉家人以外的人,这是秘密。接兵领导还告诉我们,不该打听的事就别问。但那天还是来了很多欢送的人,也有不少女孩子,想挤上接新兵的车,到部队当“泡兵",我们新兵却被挤到了后边。见此情况,武装部工作人员立即在车门两边,手挽手地站成两排,看到穿新军装的女兵,便用力把我们连推带拽地拉上汽车。离开武装部,车往哪开我们都不知道。后来汽车开进了西藏自治区驻京办事处,我们看到挂着的大牌子才明白。宣武区和丰台区共接40个女兵,在此会合成立了新兵连。当天晚上我们40个女学生兵,跟随接兵首长,乘坐北京开往西宁的火车,离开了祖国的首都北京,即将奔赴祖国遥远的西南边疆西藏。</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乘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到达了西宁。下火车后换乘早已等候的汽车来到了西宁兵站。四处望去,到处是黑压压的一片,连个路灯都没有,真是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的感觉是从繁华的大城市,到了一个陌生、荒凉、偏僻的地方。最明显的是西宁的海拔高度,就有些缺氧,真不知去了西藏是什么状况。其实,领导早就有所安排,我们要在西宁参加各种训练和学习。参军后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就是端正入伍动机,明确当兵的目的。领导用生动的事例给我们讲述1950年,在毛主席指挥下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历史。建国初期,解放军进军西藏,沒有粮食,靠吃地老鼠一边进军,一边打仗。还要一边生产,一边修路的艰难历程。讲述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英雄事迹和老西藏部队为巩固边防,建设西藏,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感人事迹。我们必须发扬老西藏部队的吃苦精神,脚踏实地从自身做起。领导还对我们进行了党的少数民族政策的教育,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各种民俗习惯。用实际行动维护祖国大家庭的民族团结。并组织我们参观了著名的佛教圣地青海塔尔寺。我们第一次看到那么大的寺院里,到处点着酥油灯,许多僧人们聚在一起念经诵经的场面。后来的进藏途中以及到达西藏后,随处可见手摇转经筒,堆着玛尼堆的藏族同胞。当时正值文革期间,以我们的亲眼所见,见证了党对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自治政策的无比正确!</p> <p class="ql-block"> 在西宁训练期间,领导还趁热打铁,重申和平时期党对军队工作的要求: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和宣传队。要求我们在训练之余,尽快自编自演一台文艺节目。一边进藏,一边宣传演出,而且必须人人上场。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大家集思广益,绞尽了脑汁总算排演出了一场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正是这台节目,我们在进藏途中演出了一路,无论在哪个兵站演出,台下的观众都给了我们充分的肯定和热烈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 西宁训练结束后,上级给我们派来了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和一辆前面凹陷进去,只能容纳十多个人的老旧式轿车,多数人乘坐大解放卡车上面的高箱板内。我们从西宁出发,首先翻越了日月山,沿青海湖挺进。我们坐在车上远远望着美丽的青海湖,它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咸水湖。虽然乘车无法看到它的全貌,我们只能各自在心里丈量着它的宽广。我们乘坐汽车足足过了两天,才把青海湖甩在了后面。</p><p class="ql-block"> 大家热情很高,一路欢歌笑语,高唱着解放军进行曲和革命歌曲,向西藏挺进。青藏高原大山很多,山高路陡,车子时常沿着盘山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翻过一座山,又有一道岭挡在眼前,真的是山连山,重重叠叠。不同的地形给人不同感受。车过雪山,天气特别好,我们戴着雪盲镜,远望着连绵起伏,终年积雪不化的雪山,享受着青藏高原那百看不厌,独特的自然魅力。最令我们兴奋的是车过大草原。6月的大草原,一望无际,遍地开满了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鲜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争奇斗艳!那里人烟稀少,很难见个人影。当看到这开满鲜花的大草原,用最美的花在迎来送往,又仿佛是大地张开了博大的臂膀,向路人呈上了最高的礼仪,把所有人紧紧地拥抱!无论是谁,当你置身在大自然的盛情和意外的惊喜中,都会被它深深地吸引!打动!折服!</p><p class="ql-block">进藏路上的各种地形都有。还有浅滩,有沙漠,遇到水深的地方还要绕道走。崎岖不平的进藏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我们坐在车上,剧烈的颠簸,使身子和头晃来晃去来回碰,有时头部被弹得撞到帆布车顶上。加上高原缺氧,气候变化无常,身体感到很难受。每当我们情绪不高时,领导就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鼓劲。述说当年西藏形势非常复杂,上层反动统治势力,为维护封建农奴制,百般阻挠我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设置了许多障碍,制造了许多民族隔阂,妄想把解放军困死在进军的路上。但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不畏任何艰难困苦,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没有粮食,开荒种地;没有营房,住帐篷;没有路,开山劈路。凭着勇往直前的顽强精神,硬是在荒无人烟的青藏高原,修通了与内地的交通要道,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这两条公路的通车,是无数前辈历经千辛万苦和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能够乘车进藏,受些颠簸,和前辈们比,真的不足挂齿!</p> <p class="ql-block"> 我们每天都是早晨迅速打好背包,早饭后上车赶路。午饭和晚饭都没准点,根据路况和车子的进度而定。晚上无论住宿在哪个兵站,饭后我们都会在兵站食堂演出一场。有一次,我们住在一个兵站,正好碰上了11师复员的老兵出藏,他们有的还是参加过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立过战功的老兵。新、老兵初次相遇,聊起来就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一点儿也不陌生。那天他们也加入了我们演出的行列。他们为大家表演的节目叫“离队之前”。描述了一个即将退伍的炊事班老班长,在将要离开部队之前,仍然像往常一样,在灯下为战友缝补衣服。歌词大意是:“老班长又为我灯下补衣裳,两年来多少往事涌上心头,我小李爱摔跤,衣裤常撕烂,老班长又为我灯下补衣裳,……”,老班长缝好衣服后,又边磨豆腐,边对战友交待着工作。通过老班长和战友之间的对话和表演,生动地刻划出老班长对部队依依不舍的深厚感情。情节生动感人,表演高潮时台上台下的新老战友哭成一片,真挚的情感融合在了一起,都被部队熔炉般的温暖和真情所打动。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传统教育课,老班长就是我们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经过车轮滚滚的跋涉,我们到达了格尔木,它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南部,这里原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1954年青藏公路建成后,这里逐步形成了通往西南和西北的交通枢纽。我们在格尔木休整了两天,那是我们进藏途中唯一停留两天的兵站。午饭后,司机战友说开车带我们去逛格尔木新城。我们听后,难以抑制的高兴,以最快的速度上了敞篷大卡车,一路高歌着向格尔木新城进发了。格尔木原本就不大,从兵站到格尔木新城并不远。但老天爷似乎是故意捉弄我们,我们出发时还是蓝天白云、艳阳高照的,可是我们到了格尔木新城,刚下车不久,天空就变得乌云密布了。霎时间大白天变成了如同黑夜一般,仿佛有一块硕大无比的黑布紧紧裹住了阳光和视线。</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夹杂着冰雹铺天盖地而来。我们急忙躲到大卡车上,雹子砸得车顶的帐篷噼啪作响。雨很大,雹子也很密集,能见度很低。老天爷发的这般脾气,也打消了我们逛新城的遐想。可谁也想不到,老天爷只是跟我们开了个玩笑,让我们见识了它的巨大威力后,还是很照顾我们的。不久雨停了,我们又高兴地下了车,看到地上铺满了厚厚的一层雹子。再看看这雹子的模样,我们都感觉很惊奇。以前我们都见过冰雹,别处的冰雹大小和形状都各不相同。说来很奇怪,那次格尔木下的雹子都是椭圆形的,不仅形状相同,就连雹子的大小也一般大,真如同是用机器碾压出来的那么匀溜。看上去就像老天爷特意给大地装扮了一层晶莹剔透的装饰物,既像水晶又像大珍珠。</p> <p class="ql-block"> 不少战友抓起地上的冰雹,用异样好奇的眼光观察着,这么美丽好看,又那么匀称的雹子,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看来青藏高原下的雹子跟内地都不一样。真是不看不知道,大自然太奇妙!雨后天晴了,遮天的大黑布褪去后,太阳又露出了迷人的笑脸,天空中架起了一座绚丽的彩虹!雨后的高原实在太美了,蓝天更加清澈,景致更加娇媚!</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短时间里经历了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和反差,这也许是老天有意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印证和领教了当地的俗语:“高原的天,就像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变化无常"。后来无论是进军路上,还是在西藏部队工作期间,真的是:时而狂风四起,风沙弥漫;时而暴风骤雨,冰雹横飞!还好,那天老天还是让我们如愿所尝,我们哼唱着《逛新城》的歌,高高兴兴地逛了格尔木新城。</p> <p class="ql-block"> 在格尔木休整后,我们继续向纵深挺进。在我们穿越昆仑山的时候,其中有一段很长的沙漠地带。那天下午我们的大卡车开着开着却怎么也开不起来了。我们全体人员都下了车,发现车轮被深深地陷在了沙漠里。司机反复发动汽车,看见车轮只在原地打转,扬起了许多沙子,却不见车轮向前移动半步。见此状况,我们全体人员分散在车身两边和车的后边,一齐使劲推车。尽管我们三番五次地使出了浑身力气,大卡车依旧岿然不动。天已擦黑,我们左顾右盼,也没有一辆路过的车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那个年代通信联络也不象现在这么方便。天完全黑了,空旷的昆仑山大沙漠里漆黑一片,没有半点光亮。寸草不生的高原沙漠气候,温差很大。肆虐的狂风卷着沙子打在脸上非常的疼。我们不情愿地上了卡车,坐在背包上,虽然每个人都穿着棉衣棉裤,脚上穿着毛皮鞋,外面还严严实实地裹着皮大衣,我们仍然被冻得是瑟瑟发抖。早已过了饭点,每个人的肚子里都饿得肌肠响如鼓,前心贴后背。对于我们这些初次离开北京,还没见过世面的女孩子来说,心里如被掏空一样的空空落落。大家紧紧地挤在一起,互相依偎着,共同取暖,共同抵御着高原缺氧、严寒风沙和饥饿的袭击!我们没有任何抱怨,只当训练中又增设的野外训练项目,克服困难,坚持挺住就是胜利!直到第二天中午,我们终于盼来了运送补给的大卡车。有经验的司机一看就明白,据说这种情况在青藏线上是很平常的事,无须解释,都会互相帮助的。路过的司机和车上的战友都很热心,就像专程来救我们。他们见此情况后,从车上取下铁锹,把车轮下的沙子铲开一些,又从车上扔下两卷破蓆,铺在车轮下,最后从坐椅下拿出很粗的钢丝绳,前后掛勾分别套住两辆车的头和尾,两辆车同时发动,把我们乘坐的大卡车成功地拽了出来。我们高兴极了,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我们满心的感谢!我们迅速地上了车,司机战友同样饿着肚子,开足了马力,拉着我们奔向前方的兵站!</p><p class="ql-block"> 我们当年进藏路上,被困昆仑山的经历过去了54年了,但那一天一夜的感受,战友们永远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翻越了昆仑山,越过了五道梁,离我们的目的地越来越近了。但决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青藏线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唐古拉山还在傲视着我们。什么时候翻越唐古拉山,我们不知道,也问不出来。只是随着进军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心慌气短,剧烈的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心脏如窒息般的难以承受。每个人的嘴唇发紫、脸色铁青。接兵首长和随队医生,喘着粗气提醒我们,把在西宁出发前,发给每个人的水果糖,从挎包里拿出来,含在嘴里,用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还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给我们发了些药,用以缓解我们身体的不适。汽车又开了很长时间,到达了唐古拉山的顶峰。当我们看到“唐古拉山"的标注石碑上,醒目地刻着海拔“五千三百米"的大字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已经站在了青藏线上海拔最高的山峰!在翻越唐古拉山之前,首长为了让我们放松心情,放松思想,故意没有告诉我们。难怪身体那么敏感,原来我们现在脚下踩着的就是青藏线上的最高峰:唐古拉山山顶!说来也奇怪,虽然高寒极度缺氧,难以忍受,但我们进军西藏,突破了这最后的难关,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笑容。司机战友把车停稳,我们艰难地下了车,亲身感受一下,威严的唐古拉山没能吓住我们!在这连鸟都不飞的不毛之地,没能阻挡住我们前进的意志!却被我们踩了在脚下!</p><p class="ql-block"> 短暂的停留后,我们更加信心满满,继续前行。从唐古拉山下来,藏北一线的气候也很差,海拔也4500多米,剩下的路程就更不在话下了!毕竟最高峰已经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从唐古拉山下来,我们住到了安多兵站,又穿越了藏北草原,途经那曲住在黑河兵站。途中最后的那个晚上我们住在当雄兵站,一路无论气候多差,我们从没落下过一场演出。那天晚饭后,演出完节目,我们回到集体宿舍,听说明天就能到达目的地了,个个都像打了兴奋剂似的来了精神,演出完了也没有困意。第二天早上,我们从当雄出发,上了车更是叽叽喳喳欢声笑语。精神好,歌声更加嘹亮。车过羊八井进入了堆龙德庆县,离拉萨越来越近了,后来我们在车上远远地看到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地标性建筑: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布达拉宫。我们由衷地发自肺腑的高兴和激动!自从我们得知参军去西藏时,虽然想象不出那里的模样,只知道那是非常遥远、陌生和神奇的地方,向往着早点到达西藏。今天我们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高寒缺氧和风沙雨雪、冰雹的洗礼,我们终于站在了世界屋脊的土地上。汽车开到西藏军区大门外,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西藏军区通信总站。老战友们早已列队,在敲锣打鼓地欢迎我们。接下来,根据部队的要求,进行了分兵。我们分别跟着领兵人员走进了自己的老部队。</p> <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们都年过七十岁了,每当想起当年进军西藏的经历,每个人心里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我们时刻情系着西藏日新月异的变化,那里是我们永远的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重温那段刻在脑海中的难忘回忆:军营中我们和男兵一样,用大水桶在井里打水,劈柴、烧火、做饭、积肥、喂猪、基建、查线,紧急集合,长途拉练,背着大石头过两根木头撑起的桥,在沼泽地里架设通信线路等等,……强烈的紫外线在我们脸上刻上了高原红的标志。紧张繁重的劳作训练,把我们的双手变得如钢叉般的粗糙。我们的青春无怨无悔!弹指间我们已经进入老年,但愿战友们老当益壮!乐观健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