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之遐思

远山

<p class="ql-block">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被誉为“岁寒三友”(松、竹、梅)的竹子,是人们喜爱的植物。</p><p class="ql-block">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白雪皑皑,万物凋零,唯有竹子精神抖擞,傲然挺立,它以不畏严寒,活力非凡和顽强的生命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高贵人格的象征。</p><p class="ql-block">竹子又高又直,株型挺抜秀丽,姿态潇洒,枝叶纤细,且四季常青,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坚韧不抜地生长。它给人一种不屈不挠和清新脱俗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且来欣赏历代人文墨客的《咏竹》诗句:</p><p class="ql-block">“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p><p class="ql-block">(宋.欧阳修)</p><p class="ql-block">“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p><p class="ql-block">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p><p class="ql-block">(唐.白居易)</p><p class="ql-block">“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p><p class="ql-block">(郑燮)</p><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咏竹、画竹皆是文人画师永恒的创作题材。</p><p class="ql-block">岁月匆匆,不觉人生已至耄耋之年。回顾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我对竹子的印象特别深,也很喜爱这种四季常青、生机盎然的植物。记得孩提时代生活在一个小山村里,屋场后面的山地里耸立着苍松翠柏和一片片青翠欲滴的竹林。那时候,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经常去后山竹林里玩耍嬉戏。置身于竹林中,呼吸带有竹叶清香的空气,顿感神清气爽,特别是听见风声夹杂着竹叶“沙沙”作响的声音,更是兴高采烈,玩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光阴荏苒,四季更迭。几十年在外漂泊,历经人生沧桑后,也曾回故居探访过几次,但每去一次,总要留些许遗憾。以前热闹温馨的家族亲人一起聚居生活的场景再也见不着了,随着时间流逝,年纪大的一个个“走了”,年轻的成家立业,远走他乡,另立门户了。最值得我怀念的是家族中的一个聋哑人,是我这辈份称他为溪伯的一个篾匠(擅长竹制品加工的人)。我的记忆中,溪伯虽又聋又哑,但他的竹子制品不仅种类多,且做工精致漂亮。诸如箩框、篡箕、播盘、钻篓、竹簾……凡是乡村居家生活或劳作用得着的竹子制品,他都稔熟。我最喜欢用他编织的钻篓去稻田里捕获泥鳅。傍晚时分,将钻篓装在田里的出水口,首先用烂泥在出水口围一个小堤,把钻篓置中埋设好,控制好一股细小的流水从篓身穿过,整个工序就算完成。翌日清晨,收获成果的时候到了,当你一个个去取装在田里的钻篓时,若看到篓子周围有水泡泡时,你的“请君入瓮”计谋也就大功告成。少则一个篓有四五条,多时有七八上十条,当你松开篓子尾部紧箍,将活蹦乱跳的泥鳅倒入桶中时,别说有多高兴了。这是我儿时爱做的不务正业的副业了,至今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人生如梦,岁月如歌。生命虽然短暂,但是伟大的一切皆由人的手创造。人生在世,意识到自己这种崇高的任务,那就是他的无上快乐。愿每个人都能一路清醒,一路成长,成就最强大的人生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