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7月20日,教育科学出版社与上海市静安真爱梦想教育进修学院、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发展中心联合各地教育局,共同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新课标·新教学——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在云端举行。滨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特级教师工作坊全体成员在市教科院王耀堂老师和市工作坊主持人李道强老师的引领下如期参会,在聆听与参与中汲取智慧、感悟精髓、分享心得、励志探索,为新课程标准的落地与实践再次助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实现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从国家层面厘定了育人目标,明确了改革方向,优化了课程内容及其组织呈现形式。为帮助老师们系统、扎实做好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究和落地实施,让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从文本走进课堂,本次活动分两个阶段,从引领、答疑两个方面,为与会教师共享了一道智慧大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一阶段:专家报告</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一阶段,北京师范大学李晓东教授以“新课程 新理念 新气象”为题,围绕“为何修订2022年版新课标”、“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新在哪里”和“教师如何使用新课标”三大核心问题,从时代、政策和学科背景讲起,重点讲述了“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增强指导性”、“坚强学段衔接”五个新特征,生动诠释了“一体化思维与特殊性思维”“守成与创新”“进取与等待”“读好文本”“读出本意”“主动扩展”六大行动技巧,为新课程标准的精准解读和落地实施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二阶段:圆桌论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聚焦一线教学教研困惑,服务一线教育教学改革,在主办方的组织下,李晓东教授、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教育局以及广大在线教师围绕新课标解读与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开展了云端面对面的交流答惑。盘点论坛过程,主要涉及以下主要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如何落实新标准中的增加评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如何正确看待初中段的议题式教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如何理解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如何正确对待新课标与旧教材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如何撰写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大单元教学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认真聆听的同时,我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高中课程突出活动型课程,初中段怎样对待活动型。”非常幸运的是,这个问题得到了主持人的关注,李教授也给出了中肯的回复,有惊喜,更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围绕培训主题和内容,李道强老师引领工作坊成员“对照自身实际找问题,对照专家引领找出路”,积极撰写学习心得,分享彼此所得所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新课标,向未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解读在线学习心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博兴县纯化镇中学 刘培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2022 年 4 月 21 日,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来,我已经多次聆听李晓东教授所作的“新课标”解读专题报告,虽有重复,但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和收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盘点多次课程标准在线解读学习,我清晰地感受到:新课标、新教学、新理念、新气象、新要求,一切“新”字的背后指向的都是未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面向未来,我们要牢记育人使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书育人,我们不仅服务当下,更要面向未来,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民族复兴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面向未来,我们要精准把握新课标核心要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老师在报告中指出,“新课标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更上一层楼”。面向未来,我们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充分把握新课程标准“新在哪里”,更要懂得为什么改,从根源上懂得新课程改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从能真正触及心灵,从而激发起用好新课程标准的激情和干劲,这就需要我们读好文本,一字一句的读好文本,从而保证理解无偏差无盲点,做到“从文字后读深意,于时代里悟育人,以真精神助转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3.面向未来,我们既不能“坐等变化”,也不要“急于求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课程的出台、消化、实施到出成效、结硕果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过程,在此期间,我们将会遇到新教学方法与理念转变的问题、教材与课程标准不完全匹配的问题、考试评价与课程质量要求有偏差的问题、教师教育教学常规以及教研活动的转型问题等等。面向未来,我们的路在前方,我们应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在脚踏实地中仰望星辰大海,创造性使用我们现有教材,用终极性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学业评价,瞄准核心素养导向,一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新课标的落实与践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亚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教授从相关政策文件开始讲起,涉及到新课标修订的背景,课程的内容等老师们教学时最关心的内容。新课标的落实与践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培养有政治觉悟、有道德修养、有扎实能力、有民族担当、有责任意识、有法制观念、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新人。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性学习,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融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注重知行合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今天的新课标培训,我对道德与法治课标的设计立意与结构有了整体认识与把握,能够更好的指导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新学期 新课标 新突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习李晓东教授新课标解读心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邹平市魏桥实验学校 时华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7月20日18:30-21:30,我学习了李晓东教授做的《新课标 新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系列解读》的报告。李教授从“为何修订2022年版课标”、“2022年版课标新在哪里”、“教师如何使用新课标”三个方面做了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为我们学习新课标指明了方向。他从时代背景、政策背景、学科背景三方面讲解了为什么要修订2022年版的新课标。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增强指导性、加强学段衔接等方面分析强化课程育人的导向,这是2022版新课标最突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令人关注的是第三部分即教师如何使用新课标。李教授从基本定位谈起,认为教师要有一体化思维和特殊的思维,同时要做到守成与创新,还要做到进取与等待,对待新课标的态度是既不要急于求成也不等不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的学期,关键要落实行动。首先要读好文本,要一字一句的读,保证理解无偏差,无盲点。二,读出本意,要从文字背后读出深意,要于时代里悟育人。三,解读文章,相关学段,文本借力,实践探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新课标的学习,我们不仅要停留在思想观念的更新,更应落实在行动中的创新与实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课标 方向引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课标 新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系列解读》学习心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滨州市沾化区第一实验学校 袁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7月20日晚,我准时聆听学习了李晓东教授做的的线上报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教授从“为何修订2022年版课标”、“2022年版课标新在哪里”、“教师如何使用新课标”三个方面为我们带来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特别是第三部分,更好地指导我们让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从文本走进课堂。具体的是:我们要有一体化思维与特殊性思维,要守成与创新,要进取与等待。我们还要落实于行,一要读好文本,一字一句,保证理解无偏差、无盲点;二要读出本意,从文字后读深意,于时代里悟育人,以真精神助转变;三要主动扩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课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教学实践。面对新课标、老教材,我们既不能坐等,也不能急于求成。努力探索,于日常教育教学中落地、生根、发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