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桥隧相连的襄渝线工地——从老照片想起的

张锁龙

<p class="ql-block"><b>部队拉练徒步进驻襄渝铁路紫阳段施工工地</b></p><p class="ql-block">1970年,铁道兵二师从越南战场回国,来到襄渝铁路陕西紫阳段施工现场,3至9月,6、10、8、7、9团先后进驻施工地点。7月,我被调师宣传科工作。</p> <p class="ql-block">师政治部根据全师工程任务,地处秦巴大山,地质复杂,山高谷深,汉江、任河相伴,桥隧相连,环境艰苦,要完成这繁重任务,就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因此,决定组织人员到桥隧相连的狭窄工地,探索怎样开展施工现场宣传鼓动工作?探索隧道施工中,怎样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工班、做到掌子面?用6个月时间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召开现场会加以推广。</p> <p class="ql-block"><b>我站在便道桥上,以三胜寨隧道、任河大桥、炼石滩隧道为背景,拍下蹲点地方留念</b></p><p class="ql-block">部领导指定试点工作由我负责,选择地点,与团、营、连密切配合,共同施行。经过筛选,商定到九团施工地段,在地处秦巴大山深处,既是陕西省与四川省交界处,又是与兄弟师任务交会点,紫阳县境内有三胜寨隧道、任河大桥、炼石滩隧道,出了洞就是桥,过了桥又进洞,是典型的桥隧相连的工地试点。</p><p class="ql-block">到达试点工地,首先,我摸清施工单位:三胜寨隧道出口段由11、13连施工;任河大桥12、13连施工;炼石滩隧道进口段由14连施工,均属三营。随后,与营长、教导员研究试点方案,建议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讲清试点目的意义、设施方案、具体要求。为了探索施工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置身于施工现场,跟班劳动,我选择吃住在14连施工的炼石滩隧道进口洞右侧上方的工棚里,施工三班倒,班班都可见到。我学过铁路工程,当战士时,是5级测工、4级爆破工,是懂施工的,应如何做,是看得出的。因此,在施工实践中,与连排班长话会说一起,便于在点点滴滴中研究,不断总结完善。</p> <p class="ql-block"><b>连队以开挖隧道弃土堆上平整的篮球场,正在打球</b></p> <p class="ql-block"><b>出席桥隧相连施工工地宣传鼓动、思想政治工作试点现场会成员合影</b></p><p class="ql-block">实践证明,施工中的宣传鼓动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必须贯彻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喷发出无穷的战斗力。</p><p class="ql-block">经过6个月的试点,召开了各团政治处主任、宣传股长出席的现场会,由九团三营介绍经验,在特定的环境,特殊的任务,要做好现场宣传鼓动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联系实际,加强针对性,同时要关心战士生活,才能调动大家投入施工的积极性。主要做到“三个贯彻始终”:</p><p class="ql-block">一是工程动员要贯彻始终。要说透毛泽东同志关于加快“三线”建设的一系列指示;要说透建设襄渝铁路的重大意义;要说透我们二师的光荣传统。抗美援朝回国,参加黎湛铁路建设,因本师管区改线,正式开工时间推迟2个月,我们仍然提前完成任务,打胜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仗。援越抗美回国,参加襄渝铁路建设,要胸怀大局,脚踏实地,同样也要再打一个漂亮的胜仗。</p><p class="ql-block">二是施工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始终。要充分体现在工前动员、工中指导、工后讲评中,使每天施工人人心中有数,任务、方法、要求、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安全施工、事故预防、好人好事明明白白,大家天天受鼓舞,人人有奔头。</p><p class="ql-block">三是连、排、班长集指挥员、政治员、战斗员、安全员、质检员于一身的职责贯彻始终。与施工实践越紧密指导、说理、排险、解难,战士最爱听、最易接受,立马行动,效果最佳。任河大桥,全长181.03米,共3孔,1971年1月18日开工。12连在桥的基础施工中,2号墩位于任河主流,桥墩高64.33米,为8米直径簿壁空心墩,河床标高336至331米为沙卵石和粒径40至50厘米的漂石层,331米以下至基岩为块石层,夹少数1立方米左右的孤石,基础范围内基岩倾斜。施工中,有人感到有点烦的思想苗头,连里立即进行“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教育,为后续施工扫清思想障碍。顺利采用沉井与钻孔桩相结合的方法施工,钻孔桩深入基岩3.5米,桥基稳定。全桥完成圬工5698.7立方米。平均每米成桥334工天。</p> <p class="ql-block"><b>2017年4月底,我和爱人在中铁十二局四处(原铁二师九团)李天佑副总经理(右一)、裴光琪宣传科长(左一)的陪同下,重访了襄渝线紫阳段,在当年蹲点的地方拍照合影留念,47年前,铁道兵在此艰苦奋斗的情景历历在目,似在昨天一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