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名巷一一西园北里

望黄鹤

<p class="ql-block">我国最早修复的历史步道中有它;</p><p class="ql-block">湖南最具浓厚文化气息的小巷有它;</p><p class="ql-block">长沙六大公馆群聚集区有它;</p><p class="ql-block">长沙最具特色休闲旅游街区有它;</p><p class="ql-block">不可移动文物居前列者仍然有它,</p><p class="ql-block">这就是长沙名巷一一西园北里。</p><p class="ql-block">在朋友们的推荐下,选择“七月流火”之时,到此一逰。</p><p class="ql-block">我自湘春西路,从北头进入西园北里。踏着正宗的让无数代人走过的凹凸不平的老麻石路,慢慢地走着,细细地看着,有选择地拍摄着,同时也静静地思考着……</p><p class="ql-block">让西园得名的西楼什么模样?清代古井今天还能用吗?左宗棠祠是否逃过1939年长沙抗战大火的焚毁?黄兴起义议事的龙家大院尚存吗?还有女革命家帅孟奇故居、黄埔军校长沙同学会旧址、民主革命者杜心武故居、刘少奇老师黎倜康故居、当代金石书法家李立故居等等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丰富而神奇,古巷的这一切対我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p> <p class="ql-block">唐朝宰相裴休担任潭州(今长沙)观察使的时候在这里修建了属于自己的西楼,这条巷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清末在此建成左宗棠祠,1939年11月13日的大火后仅存一座石山和部分古墙。之后,才修建了左文襄公亭,命名为“文襄园”。</p> <p class="ql-block">革命先辈帅孟奇故居</p> <p class="ql-block">民主革命时期“南北大侠”杜心武故居</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老师黎倜康故居</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长沙同学会旧址</p> <p class="ql-block">西园古井,在当时应该是西园北里人们主要的生活饮用水来源。如果非要舍近求远,则只能沿着湘春西路下到湘江挑水了。</p> <p class="ql-block">当代著名金石书法家李立故居</p> <p class="ql-block">古朴幽静的历史步道</p> <p class="ql-block">此行所拍的照片中,有两张值得特别说明:</p><p class="ql-block">一张是小巷深处,一老宅门口坐着一位乘凉的老妇,其穿着让我回忆起上世纪50年代妇女的着装。此刻她在想什么呢?她始终望着巷子的尽头,不受往来行人的干扰,也丝毫没注意侧后的“偷拍者”。她应该是此宅的主人,也是小巷为数不多的“老街坊”了。我想,她讲的故事应该更加吸引我,然而,我始终没有打扰她。</p> <p class="ql-block">另一张是西园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照片,如此珍贵的历史步巷,坐落着社区服务中心,足见其重视程度,既便于服务,又便于管理,更是在履行历史文化守护者的职责。</p> <p class="ql-block">我自北向南一路走来,从入口的“西园北里65号”,转过两道弯来到了“西园北里01号”,这里就是分界线了,右拐连接上泰安里,往南直走到达通泰街。泰安里两侧白墙灰瓦的围墙内,不时传来朗朗读书声,这就是久富盛名的明德中学和周南中学。</p><p class="ql-block">明德中学创办于1903年,知名校友有任弼时、黄兴、陈天华、陈果夫等;周南中学创办于1905年,1955年之前一直是女子中学,知名校友包括杨开慧、向警予、蔡畅、丁玲等。</p> <p class="ql-block">行至通泰街口时,我很是停了一阵子,对比来时的地方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前者一一似乎在穿越时空,回到了从前,建国前,抗战时期,民国时期,清朝,甚至更远更远;后者一一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叫卖的小摊也快挤入了主车道,各色人等往来匆匆。我一时还没有回过味来,对这种"嘈杂"徒然感觉有些不适,便转身朝来时的"古道"返回去了。</p><p class="ql-block">一个人独自思索着,带着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现实生活的浮动,带着古巷的悠静与新街的喧嚣,带着历史的感性与现实的理性交织的情绪,离开了西园北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