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b>红薯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物,也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红薯和地瓜、甘薯、山芋等一样都是“番薯”的别称,是旋花科番薯属植物,它含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十余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它还具有很好的抗突变、降血脂和增加免疫力的作用,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生。</p><p class="ql-block"> 我们陕西老家的红薯粉香糯甜,从我记事起,就是当地人饭桌上的常见食品。我在小时候,冬天放学后,在太姥姥的炕上,趴在炕桌上,吃着苞谷珍子红薯稀饭,配上用大蒜片和辣椒面炝锅后、烩的老家自制酸菜炖豆腐,简直胜过任何人间美味,长大后再没吃过那么可口的饭菜。</p><p class="ql-block"> 我对红薯的情结比较深,这不只是我贪婪它的美味,而是因为我的亲人们给我讲述过的往事中,都和它有着割舍不开的情缘。</p><p class="ql-block"> 妈妈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里没有吃的,太姥姥卖掉了她戴着的一对金耳环,换回十八斤红薯,那时的红薯就是亲人们维持生命的宝贵食粮。妈妈每当讲起这段往事,心情都很沉重,我知道她永远不会忘记太姥姥的养育恩情。</p><p class="ql-block"> 爸爸和叔父告诉我,爷爷去世后,家里没了收入,奶奶精打细算过日子。为了养活一家人,她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干活,捡麦穗、拾棉花,还卖过自己编织的婴儿带脚毛裤。特别在他们上大学期间,奶奶卖掉了家里许多东西,还在街口卖过蒸红薯,那时她戴着地主分子帽子,卖红薯还不敢声张,只能偷偷地卖。奶奶的地主分子帽子,直到一九七八年取消成分后才摘帽。</p><p class="ql-block"> 红薯在老家是当做粮食分配的。一九六九年我家插队后,暂住在大队的油坊,第二年盖新房时,妈妈唯一的堂弟、我的胜利舅舅来帮忙,临走时,妈妈看着村里分配的、当做口粮的红薯,都没敢送给弟弟几个,现在妈妈想起来还很难过。</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的胜利舅舅是最难的时候,他看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因为地主成分没出路,一直思想压抑。几年后,孩子先后到了婚配的年纪,受成分影响,孩子的婚姻问题都难解决,他思想钻牛角,跳了三次井,前两次因为井里有玉米杆等东西,被救了出来,第三次他再没救过来,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几年后取消了成分,他的孩子们都有出息,日子也过得非常好,但他再也看不到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结婚后,爱人说他从小栽过红薯、收过红薯,是吃红薯长大的。按他父母的个头,他长得有点矮,他的手大脚大,不应该是一米六几的身高。他说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他送到奶妈家时,奶妈那个孩子不在都过去几个月了,奶妈其实早就没有奶水,他小时候几乎没有吃过奶。从他记事起,家里吃红薯的时候居多。</p><p class="ql-block"> 我们成家后,因为吃红薯争执过好多次,我爱吃他不喜欢吃,他不喜欢吃还不允许我买,后来由于我的坚持,他有所妥协。但每次购买时,他都要自己挑选,说我选的不对。可能他小时候红薯吃得多,能分辨出那种水分多,那种比较甜糯,那种丝比较多等等。</p><p class="ql-block"> 临退休那几年,我每周星期天要赶往郑州,爱人周日上班,我从闺蜜家出发时,她要给我准备晚饭,大部分时间是烤红薯。单位的工作餐,也经常有红薯,河南的红薯比陕西的红薯甜、水分比陕西的大。</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的记忆中,老家人为了储存红薯,几乎每家都有红薯窖,上下时都是踩着简易的脚坑。老家县城的地势低,往北走地势高,那里的红薯窖打得比较深,我家所在的县城以东,地下水位浅,红薯窖只有两米多深。</p><p class="ql-block"> 那时老家人吃红薯,基本是蒸着吃,烤的时候少。现在生活水平提高,红薯主要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零食,再加之粗粮细作,各种地瓜干、薯片等,不但口味多种多样,而且丰富多彩的包装,就特别有诱惑力。</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从物资匮乏的情景到现在的丰衣足食,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p><p class="ql-block">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如今的我们,已离开工作岗位步入退休生活,但无论在那个年龄段,少年时的味蕾始终不曾改变,不曾改变的还有从小养成的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p> <p class="ql-block">妈妈制作辣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