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真亲切,再现西安的昨天(上世纪八十年代)

秦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1</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易俗社文化街区</b></p><p class="ql-block">地点:钟楼 东北 角。</p><p class="ql-block">组成:由东大街、北大街、西一路、案板街围成的近似方形的区域(西安的核心圈和门面)。</p><p class="ql-block">核心:易俗社。</p><p class="ql-block">易俗社成立于1912年,是同盟会成员李桐轩、孙仁玉发起,王伯明、范紫东、高培支等160多名热心戏曲改良的社会知名人士拥护,以“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教育”为宗旨,成立的我国第一个集戏曲教育、戏曲创作、戏曲演出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团体--“易俗伶学社”,后改名 陕西 易俗社。它与 法国 芭蕾舞剧团、 莫斯科 大剧院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老剧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文化底蕴深厚。</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博物馆(2座)</b></p><p class="ql-block">“易俗社百年博物馆”,完整地展现了易俗社百年的发展历史;“秦腔艺术博物馆”,规模宏大,展厅有三层,展陈了秦腔的历史文化和秦腔表演艺术。有文献,有文物,也有图片和音像资料,动静结合,听视兼备,古老与现代融合,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秦腔艺术的历史与价值,喜欢秦腔艺术的游客,还可以在博物馆内静静地欣赏一段秦腔名角的录像资料。我看到有的游客边带着耳机欣赏,边随音学唱,手摇头晃,陶醉其中,甚是羡慕。</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戏楼</b></p><p class="ql-block">地点:街区中央</p><p class="ql-block">仿明清建筑,上演秦腔剧目。</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3.东邦哥</b></p><p class="ql-block">街区地下一层,有一片情景式文化街区“东邦哥”。“东邦哥”是啥意思?原来,在老 西安 人的方言中,去东大街不叫“去东大街”,而是“东邦哥”。“东邦哥”有地方名优小吃,还原了八九十年代老 西安 的溜冰场、百货店、老教室、理发店、照相馆等场景,展示了缝纫机、电视机、录音机、自行车、电话、钟表等老物件,以及复原的 西安 小巷的自来水站,一家一个水龙头,上着锁。年轻娃看到它们,感到的是新奇和热闹,老一点的人看到它们,更多的是一种亲切和回忆,是一种情怀。</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4.商业聚集区。</b></p><p class="ql-block">西安很多老字号美食,如同盛祥泡馍、五一鲜包、白云章饺子、 西安 烤鸭、新中华元宵等在此安营扎寨,吸引着无数的 西安 人、外地人。</p> <p class="ql-block">戏楼</p> <p class="ql-block">老电视机放满一堵墙,墙的那一侧是缝纫机。电视机、缝纫机这可是80年代中国家庭的奢侈品,一般家庭都买不起。</p> <p class="ql-block">西安1路电车“驶入”地下室。1路电车由火车站至钟楼,几乎每个来西安的外地人都会乘坐1路电车到钟楼拍张照片,留做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