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节前夕 l 忆杀猪经历

张健

今年是建军节95周年。建军节前夕,不由得想起了部队的峥嵘岁月,其中新兵时经常去炊事班“帮厨”。尤其是节假日包水饺时,就去炊事班揉面、切菜、洗碗、劈柴、烧火……所以“帮厨”一直贯穿着我的军旅生涯。 1978年初春,我当兵入伍来到了浙江吴兴馒头山(山像馒头一样而得名),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被分到了野战军步兵连队。新兵第一年的八一建军节,听说炊事班要杀猪那可是传的最快,最开心的消息,因为在连队猪可不是随便杀的,只有逢年过节或某些重大日子才可以杀猪。 因为那次“帮厨”,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了杀猪,那段经历至今难以忘怀。<br><br><div>建军节那天从早上开始,部队上下就为中午会餐做准备。我是个城市兵,没有见过杀猪更不可能杀猪了。所以,很想体验一下杀猪的感受,就主动的报名去炊事班“帮厨”当了个小杂勤,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参加杀猪。<br></div> 我随炊事班几个炊事员来到了猪圈,在猪一惊的瞬间我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抓住了猪的后腿,大家齐动手,你抓耳朵,他抓腿,不一会儿,把那肥壮长白,大约三百斤左右的猪放倒在地。上海金山兵炊事员,是个大胖子(名字忘记了)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子将猪的四条腿绑牢,然后大家将猪抬到炊事班临时搭的案板上。猪的嚎叫声在连队上空飘荡,这就预示着,杀猪开始了。<div><br>杀猪的主刀手,是73年入伍的老炊事班长,四川人,别看他个子小,手上的劲却很大。只见他嘴里咬着“点红”刀,上前几步麻利地将猪按着,迅速地骑在猪身上,左手勒住猪的大嘴巴,右手迅速从嘴上取下“点红”刀,从猪的两肋之间用力向心脏方向刺去。抽出杀猪刀,一腔热血从刀口处涌出。他一只手抓住猪的一只耳朵,往上拎起猪头,招呼我用盆子接住流出的猪血,同时叫其他战士将猪的后腿用力往上提。 </div><div> <br>不一会儿,猪就一命呜呼了。眼见猪血流得差不多了,炊事班长把盛血的盆端到别处,用木棍搅了几下放在一边,一会功夫猪血就凝固了,这就是平时我们吃到的猪血。</div><div><br>接下来看他拿了一条毛巾把猪脖子上的刀口塞住,提起猪后腿用尖刀在后蹄缝处割了一个小口,又拿出一根铁条在刀口处捅进去,分四次分别捅向脖颈和两前腿及后背处。后来我才知道杀猪的行话这叫“挺猪”,目的是吹猪时气体可以通向全身,把猪的身体用气撑起来,这样可以方便刮猪毛。</div><div><br>猪挺完后只见炊事班长拿起后蹄,在猪蹄腕处双手握紧,嘴对准刀口处用力地吹了起来。这叫“吹猪”是杀猪过程中的一个动作。传统的吹猪方法是经放血后,先在猪后腿割口处,然后用一根长铁钎捅进猪的胴体,再经腹部、背部、两侧等一直捅到猪耳处,这是为便于吹气。</div><div><br>“实在吹不动了,换我一下”。炊事班长有意想试一试城市兵的我有没有胆子,就叫我换他吹。于是我就学着班长的样子,嘴对猪腿上的小口子用力吹,吹气时手放松,换气时手握紧。那时候年轻嘛,连续吹了好长时间,猪就变成个胖胖的、圆圆的、鼓鼓的肥猪了。我问炊事班长,为什么不用打气筒往里打气呢?他说,用打气筒打气的猪肉不好吃,直到今天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呀?</div><div><br>杀猪是个技术活,猪杀完之后,就是我们炊事员和小杂勤派的事了。我们把猪放到大盆里,用烧好的开水浇在猪身上,此时猪的骚臭味直往鼻子里灌。由于人多手快,收拾停当之后,一条又白又亮的长白猪出现在大家面前。</div><div><br>这时候,一个声音在我身后响起,这小个子兵是哪里人?我回头一看是副参谋长,就立正靠腿,举起带血的右手,报告首长,我是上海籍...... 副参谋长挠挠下巴,你一个上海人怎么长得这么黑?</div><div><br>我一脸懵逼看着副参谋长......啥意思?这时,连长在一边说了:你别这么傻不拉几的瞪着副参谋长,首长在和你套近乎啊,关怀式聊天懂不懂?就是那种通过对方身上的特别之处展开话题,拉进彼此心的距离。</div><div><br>别说,后来我因胃病住进了师部医院,又遇见也在住院的副参谋长,他和我同姓,是湖北人,为人直爽,人称“小钢炮”。住院期间,我俩一来二往成了忘年交。出院后,我就隔三差五地去家属院上他家喝龙井茶。这是后话。<br></div> 接下来,还是由炊事班长掌刀,剖腹,将肠肚掏净,然后割掉猪头猪脚,将红白相间的猪肉进行分解成几大块,交给炊事员,一部分制作肉馅,然后通知各班长前来领取馅子包饺子,这样杀猪的任务就完成了。<div><br>时过境迁,有的人吃了一辈子猪肉,没有见到过杀猪的乐趣,也没有看过杀猪的场面,实在是憾事,正像人们常说的,没吃过肥猪肉,还没有见过肥猪走......<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