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文博之旅”第二站—郑和纪念馆

春色如许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21日上午9:00来到郑和公园,参加南京城墙保护志愿者协会举办的“金陵文博之旅”系列活动—-第二站·<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郑和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活动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1、参观郑和公园</p><p class="ql-block">2、参观郑和纪念馆</p><p class="ql-block">3、座谈学习交流</p> <p class="ql-block">活动主办方负责人:南京城墙管理中心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陈英琦女士</p> <p class="ql-block">活动承办方负责人:南京郑和研究会海丝文化保护志愿者分会会长俞哲骜先生</p> <p class="ql-block">简短温馨的欢迎仪式后,俞会长带我们参观郑和公园。</p> <p class="ql-block">一、关于郑和公园</p> <p class="ql-block">早年的郑和公园是有围墙的,似乎叫“太平公园”。我不止一次地进去过,小小的园子几乎被一塘池水占满,一两个不起眼的小亭子,一两处不突出太湖石,是我对太平公园的印象。后来围墙拆掉了,塑了郑和像,改称郑和公园。因为它小到一眼扫尽,便不再驻足,所以<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郑和公园于我是个“见而不识”的存在。</span></p> <p class="ql-block">今天俞会长带我们参观。他介绍说这棵紫藤是郑和亲手植下的,600+岁了,依然生机勃勃、华盖浓荫。</p> <p class="ql-block">走过这座小桥时,俞会长说:桥把水面分隔成东西两块,西大东小,分别代表西海洋和东海洋。</p><p class="ql-block">一下子就把园子与郑和下西洋关联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不起眼的三角亭,叫三宝亭。郑和原姓马,名三宝。</p> <p class="ql-block">那么这双顶亭呢?喻意郑和是官也是宦,姓郑也姓马吗?</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馆名由开国上将叶飞将军题写。</p> <p class="ql-block">通过俞会长的介绍,我与郑和公园总算是见识了。所谓“见识见识”,就是这样慢慢培养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二、关于郑和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不记得哪年的秋天,我走进过郑和纪念馆的小庭院。当时一地金黄的银杏叶深深地吸引我踏上去,脚下那沙沙的声音,是我最喜欢的“秋声”。</p><p class="ql-block">当时的纪念馆,好像只是研究机构,并不开放供人参观,闭门羹吃定了。</p> <p class="ql-block">今天由俞会长领着进馆参观。第一个给我们讲解的是这位小学生志愿者,小朋友是志愿者队伍中的朝阳,万丈光芒属于他们。</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社会志愿者,大都拥有超级优秀的话唠品质,逮到机会,一定要把自己所知全部倒尽,否则就象<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泡澡不搓老坑,浑身不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注意到,俞会长不时地悄悄提醒:天热,抓紧时间。</span></p> <p class="ql-block">在参观郑和纪念馆之前,我只知道郑和是云南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聪明伶俐长得好,</span>因战争成为孤儿,被明军带到都城宫中阉割,投放在朱棣门下为奴。朱棣很赏识这个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小太监,带着他南征北战,并赐以“郑”姓。“靖康之难”中,郑和助朱棣登上皇位,自己官拜四品。公元1405年,三十五岁开始领队七下西洋,扬大明国威。最后一次,没有回来,1433年病逝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p> <p class="ql-block">今天刚知道,郑和家世显赫。原名马和、小名三宝(1371年—1433年)。出生地在云南省昆阳州(今昆明滇池南岸晋宁)。</p> <p class="ql-block">有资料显示,公元1070年,也就是宋神宗三年,郑和的先祖—-西域普化力国(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古代小国)的国王所非尔,为避战乱,投奔北宋王朝。宋神宗接纳并安置他们到云南滇池之畔,授其“本部总管”,加封“宁彝侯”。但所非尔并未前往。</p><p class="ql-block">1271年,元朝忽必烈攻占大理,于1276年置云南行省,任命回回人(色目人)赛典赤·詹思丁为省长前往统治。郑和就是詹思丁的后代,是所非尔第九代孙,赛典赤·詹思丁第七代孙。</p> <p class="ql-block">郑和的曾祖叫马拜颜,祖父和父亲都叫马哈只,都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古兰经》规定,教徒中凡有经济能力、身体健康者,一生中至少到圣城麦加克而白古寺朝圣一次,凡朝圣过克而白古寺的教徒被称作“哈只”(意思是巡礼人,朝圣者)。</p> <p class="ql-block">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去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一特殊的社会背景,使郑和</span>从小就受到海外世界的教育及有关航海的知识储备。他立志长大后也要漂洋过海去麦加朝圣。</p> <p class="ql-block">然而,洪武十四年(1381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明军挺进云南</span>,作为元军的父亲战死沙场。那一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郑和仅仅十岁,他</span>与一批元军遗孤被明军掳俘入朝廷阉割为奴。就像元军灭宋后,把大批中原妇幼押住金帐汗为奴为肉。</p><p class="ql-block">了解到这里,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我不再思考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目的意义、褒贬毁誉等等。我只想郑和作为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是怎样从国破家亡的元朝贵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忍人之难忍、苦人之难苦,</span>涅槃成明朝四品宦官并代表明朝七下西洋,睦邻友好。当他到<span style="font-size: 18px;">达先祖圣地麦加,</span>葡伏在穆罕默德脚下时,心里想了些什么?!</p><p class="ql-block">有人研究过作为自然人的郑和吗?有人研究过郑和的思想和感情吗?是他鼓动朱棣发展航海事业的吗?他七下西洋是为了实现十岁之前立下的誓言吗?谁能给我答案?</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后,两馆志愿者座谈交流、互赠纪念品、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三、关于骜子</p><p class="ql-block">我和骜子应该是第一次见面。问他是称你俞老师呢,还是喊你骜子。他说:骜子。</p><p class="ql-block">骜子是我在“城记”群里注意到的一个年轻人,因为群里年轻人不多,活跃的更少;还有就是“骜子”两字不常见。后来在城墙志愿者群里也看到了骜子,一直找机会听他的讲解,至今未果。</p><p class="ql-block">据说本月31日,骜子将带领“海丝”志愿者来城墙博物馆交流学习,想来可以听到他讲解城墙了。也希望到时候我自己能参与接待,参与交流学习。</p> <p class="ql-block">(图片、视频多数来自交流群,谢谢老师们辛苦拍摄、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