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是个特别的年份,尤其对每个上海人来讲印入脑海的记忆非常深刻,新冠疫情把魔都搅得一地鸡毛。上海从4月1日开始封城到6月1日解封,全国各地闻听上海无不心寒而栗。虽然解封,但城市各区的疫情仍然不乐观,人们依然无路可走,无处可去,直到7月12日我才获准离开上海,回到我苏州的家。回到苏州的第一个礼拜一直待在家里,执行三天二核酸的观察期。第八天的时候总算鼓起勇气,想着出去走走,于是开车去了东山的陆巷古村和启园,给自己封了近四个月的心情放松了一回。虽然夏日炎炎,还是感觉外面的空气真好。</p> <p class="ql-block">启园位于太湖之滨的东山,俗称席家花园,1933年席氏为纪念其祖上在此迎候康熙皇帝而兴建,为江南少有的山岳湖滨园林,园内的“镜湖厅”最为壮观。位于山林之间,四面二层,重檐翘角,端庄雅致。厅东筑五老峰,上有真竹假笋,地面用小石子铺成图案,周围遍植牡丹、山茶、桂花、红枫、腊梅、铁牙松等花木。环绕镜湖厅的水池名“镜湖”,水中游鱼晃动。沿池四周堆叠假山,灵巧的太湖石形态各异。</p><p class="ql-block">启园的园址原名叶家浜,是太湖边种稻养鱼的十余亩洼地。本世纪三十年代,东山人席启荪买进这块地,在临湖一边挖土,扩展到40余亩,耗资十万(当时币值),历时3年建成这座私家园林,所以又名席家花园。 建园时,由著名画家蔡铣、范少云、朱竹云等参照明王鏊所建的“招隐园·静观楼”的意境进行设计,“临三万六千顷波涛,历七十二峰之苍翠”,寓意深邃尽得湖山之胜。是苏州所有园林中唯一一座依山而筑,傍水而建的园林,为江南少有的山麓湖滨园林。启园依山而筑,傍湖而立,介乎山水之间。该园藏山纳湖,步移景易,融苏州园林小巧玲珑、曲折幽深的艺术特色。厅堂轩谢,廊舫斋馆,花径曲桥,散落其间,与天然山水浑然一体,风光旖旎,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20余米的一条长廊,横贯园中,长廊中间筑一高墙,一隔为二,此法在建筑上谓之“复廊”,这是园林建筑艺术家为了追求曲折、隐蔽、深邃,增加园景的变化和层次,防止一览无遗而使用的手段。花园东北角有一座假山,从假山洞入口,绕道而上平台,左可见山峰果林,郁郁葱葱,右可见茫茫太湖,天水一色。</p> <p class="ql-block">离镜湖不远,有一方形荷塘,荷花盛开,清香四溢。镜湖外侧,一条小河濒临太湖,河上有两座古典式拱桥横卧清波。园中的古杨梅树、古柳毅井以及康熙到东山的御码头,被称为启园三宝。</p> <p class="ql-block">园内的御码头,嵌入碧波荡漾的太湖之中,极具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离开启园,开车沿着环太湖大道继续向东,可直达陆巷古村。陆巷古村是苏州吴中东山镇的一个小村子,背山面湖,位于山坞之中,背靠莫厘峰,面向太湖,东有寒谷山、西有箭壶,今称巩俐岛,同太湖西山遥遥相望、依山傍水。</p><p class="ql-block">陆巷古村源于南宋,距今逾千年,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村落,村中有明代老街、三元牌楼,各种厅堂鳞次栉比。被誉进士摇篮、教授之乡。</p><p class="ql-block">陆巷古村是一座明清厅堂建筑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面积达上万平方米。村内保存的明清古建筑有三十多幢,面积达上万平方米。村民依山而居,村中筑有六条直通湖畔的巷弄。走进长长的巷子,幽幽的长弄,仿佛走进悠悠的历史长廊。</p><p class="ql-block">陆巷古村是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王鏊曾连捷解元、会元、探花,其门人唐伯虎称他为“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王鏊母亲姓陆,其村因此得名。顺着王鏊故居往后山走是满山遍野的桔林,这里就是《桔子红了》的拍摄地。被誉为“太湖第一古村”。</p> <p class="ql-block">陆巷古村</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后看到的第一处古建筑就是古镇的名片之一——寒谷渡。寒谷渡曾是洞庭商帮来往的渡口。它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在这个木结构黛色小瓦铺盖屋顶建筑下,是布满青苔的河埠石级,无时无刻都在彰显着饱受风霜的古渡口韵味。在完全依靠舟楫出行的时代,寒谷渡一直是陆巷古村连接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p> <p class="ql-block">寒谷渡边上是一条长长的石板路 踏上被岁月打磨光亮的石板路,随着石板路的延伸仿佛走进悠悠的历史长廊。</p><p class="ql-block">路边有一处看着很有些年代的老建筑,外墙由山石筑垒,门前是寒谷河,河边黄石铺就的石级一直伸向河床底下,看得出来是沿岸居民日常取水、洗漱的地方。老屋的二扇木门敞开着,里面藤椅上坐着一位老汉,我便边打招呼边上前与老人攀谈,攀谈间老人告诉我他姓金,金老伯把我招呼进他家门,这才发现这个木结构黛色小瓦铺盖屋顶建筑,最早是有四块小的玻璃作为天窗用来给屋里照明,现在依旧保留着。如今还保留了灶台、烟囱、灶堂和铁锅也依然完好使用,只是儿女们又为金老伯添了煤气和自来水方便生活。金老伯不舍得离开祖宗传下的老屋,依旧独自住着。金老伯告诉我儿女们已在寒谷渡边上建了新的现代庭院。虽然金老伯已经91岁,但很健硕,行走自如,生活完全能自理,可儿女们每天都会过来帮父亲收拾房间,看得出金老伯生活得很自在、舒心,屋里放着二张他父母的照片,他自豪地告诉我,他爷爷奶奶都住这里,他父母都活了100多岁。他脸带笑容,一脸的满足。屋虽老旧,但非常整洁。聊了一会我告别了金老伯,继续踏着石板路向古村深处前行。</p> <p class="ql-block">陆巷古村是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王鏊是江南知名才子唐伯虎的老师。王鏊在任上尽力保护受刘瑾迫害之人,并屡次劝谏刘瑾,终因无法挽救时局而辞官归乡。此后家居十六年,终不复出。王鏊曾连捷解元、会元、探花,其门人唐伯虎称他为"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因此陆巷古村的主干道紫石街上,有三座为宰相王鏊而立的“解元”、“会元”、“探花”牌楼,以纪念这位陆巷的传奇人物,牌坊为明代所建。现在看来比较新是因为后人有修缮,尤其是木结构部分被替换过。</p> <p class="ql-block">怀德堂</p> <p class="ql-block">除了王鏊,古镇明清期间共出过41名进士,2名状元。这些历代名人也给陆巷留下了如明珠般的几处老宅,依旧在陆巷的老巷子中兀自闪烁着,其中宝俭堂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座。</p><p class="ql-block">宝俭堂始建于宋代,原为南宋左拯、户部尚书叶梦得故居。世代为叶氏后裔所居,它以小巧精雅著称,保持了苏州旧时官僚府第宅园相连的风貌,园以水池为中心,四周布置亭阁轩庭,山石花木,假山曲桥,形成明净开朗的园中主景。园内有景,园外有山,建筑虽多而不见拥塞,山池虽小而不觉局促,是苏州古典园林以小胜多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梦園</p> <p class="ql-block">怀古堂——宰相祭祖议事之地,又称粒园,是明代王鏊家族用来祭祀祖先、宗族议事之地;后沦为米仓、米行。后来由一位苏州的张姓商人购下拨巨款修缮,有了今天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规模。怀古堂的格局,明显比怀德堂要大气许多。内有楠木大厅、花厅、前院、上院、花园等,其中池塘假山,回廊凉亭错落有致,颇有微缩版苏州园林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望湖楼</p> <p class="ql-block">惠和堂——旧时宰相府第,俗称“相府”,是明朝宰相王鏊的故居。惠和堂是一座我国明清时期大型群体厅堂的典型建筑,堪称古代官宦宅第建筑的代表作。其规模宏大现占地约5000平方米,古宅进深五进,共有厅、堂、楼、库、房等一百零四间。各种砖雕、木刻和堂匾等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那规整雅致的厅堂建筑中,仿佛看到了传世名人的人品和德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