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五台山

勤能补拙(孟和)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b><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i>文/图 孟和</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第一次上五台山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最后一次上五台山也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时隔二十年今日再次踏上了前往五台山之路,这次更有对佛教文化沉淀的心灵体验的向往,也想再一次目睹佛教圣地信徒与自然众生繁衍生息的状况。二十年前的五台山之行,在我记忆里的画面变得些许模糊、甚至灰白,一同走进五台山那些人和事也非与今比。然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是佛教圣地的神秘感与朝拜者的热度在社会和民间与日俱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小时候听我姥姥讲过,旧社会里的人们能够去一次五台山,拜佛祈愿,那么他(她)的人生所有夙愿将会实现,将度过了人生所有苦难,险途变坦途,如是重生涅槃。今日我再一次走进五台山(已经忘记第几次去五台山了),虽然不像我姥姥讲的那样,心怀那么朴素愿望,但是有一丝对中国人“朝圣”之地敬畏和佛教文化仰慕之情,此乃有可能是我再次走进它的内在动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驱车行驶在进入五台山的山路上,前方马路在太行山余脉的半山坡蜿蜒伸入茂密的森林,行驶在这曲折窄小盘山路上,就像坐上缆车一样,山峦在你脚下一直延绵到天边,像水彩画般渐渐变的模糊。可驾车者丝毫不敢放松,曲折陡峭的山路上,车就像过山车,仿佛在抖掉你身上红尘泥土,使你清净的进入佛教圣地,迈进佛门。更像预示着你来体验佛教发展的艰难与深邃哲学内涵,而且有可能是痛苦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疫情略缓,想必来五台山的人不会太多。不料,进出整个五台山台怀镇一条街道从早堵到晚,步行前去核心区远远快于驾车。住宿吃紧,平时几十元钱的旅店,现已涨到了几百元。穿梭于各大寺庙旅行团比比皆是,</b><b style="font-size: 22px;">信徒们燃烧香火的烟雾,伴随着</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庭院内导游召唤讲解声、游客喧嚣声,寺庙原本幽静修行,诵经修身之所完全变成异样,成为热点旅游“悠闲”目的地,宗教的神圣威严和道场显然退居次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宗教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去研究、欣赏是必然的。尤其作为文明古国,佛教文化在我国影响甚广,佛教活动场所——寺庙遍布祖国各地,而且是重要的地标和文物保护对象。五台山便是排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b><b style="font-size: 22px;">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金阁寺、万佛阁、碧山寺、镇海寺等等。大家知道,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它在佛教史上的重要意义,我们可在蒲文成 臣月秀编著的《藏密祖师莲花生》一书中一段描述可窥见一斑:佛祖释迦牟尼到汉地转法轮传播佛教,宣讲行善功德,作恶罪恶等法义时,遂从顶髻放射出一道黄光,融入五台山山顶一颗称作“赡部支夏树”的树尖,后来此树长出一个大瘿疣,后来此瘿疣再慢慢长成一个大莲树,从莲树中央诞生出智慧的文殊菩萨。所以说五台山就是佛陀的化身文殊菩萨的道场。这里充满智慧和精美绝伦的菩萨佛像。书中还说到,驻锡汉地五台山的至圣文殊菩萨慧目观视世间,察知调伏藏地的时机业已成熟,遂从自己胸间放射出一道五色光明,直射入金城公主的肉胎内。公主因而有孕,生下美如天神的王子赤松德赞。还有,非凡智者密宗祖师莲花生在汉地讲经传法时,在五台山埋下伏藏留给后人发掘。所以说五台山是佛光闪烁,充满智慧仙气,行善功德的净土,这也是让无数人向往,信徒们朝圣膜拜祈福的原因吧!也让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在这圣地静下心来,仰望山顶佛殿,端详菩萨佛像,静静的思考它所传递的人间大道,欣赏她外化形体信息和佛像之美。因此,</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为旅游文化内容来开发、去游览、欣赏,感受它的内涵和外在凝固的美,对社会文明个人的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我想,我们“游客”多数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到这里游览。而且每位朝圣者,亦或游客心灵得到更加净化,洗去身上铜锈臭气,赋能每位豁然前行!我看游客中有很多稚嫩面孔学子,想必就有这样的原故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来到罗睺寺,环绕白塔转动法轮。这是游客、朝拜者必选项目。金色的法轮被人们拨转的咕咕作响,轮面被人们手磨得闪闪发亮。我也走入了转法轮行列,看见后面有两位年青美女气喘吁吁双手急促转动法轮,并不时的看我,她们眼神自然告诉我,闲我的转动和移动太慢而影响了她们的前行速度。俩人快要越过我时,我不假思索的问了一句,你俩这么急,知道转法轮是什么意思吗?一个说,求发财,求平安!我没有继续,他们也没有刨根反问。我想他们道出的是他们来此的真实目的。也许是一批人的心里告白。走在通往寺殿路上的多少人没有这样的想法,有这样的初衷?正是这样的功利实用主义思想,占据了人们头脑,也侵蚀着宗教寺院,亦僧亦商,佛教教义受到玷污,不明者误入歧途。根源就在于我们缺少对佛教和佛教文化的了解、辩证的认识和内心的教化。佛陀曾说过,唯一不褪色的美,是慈悲和解脱的心。这就是内心的教化。我们过于沉迷于红尘,却忽略了内心的“修行”,充斥着烦恼、嗔怒,何来幸福感。一行禅师在一生修法行法中力求“一定要尽力把佛法修行适当的运用于现代生活中,要使佛法与现代的科学、民主、人道、环保和社会公平并联同步。”这是对佛教在社会曾面上的重要意义的写照。何以简单地理解为求财求安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走在五台山山谷台怀镇,环顾四周群山,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著名景点黛螺顶等在密林中时隐时现。拥挤不堪并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的柏油马路贯穿南北东西。饭店酒店鳞次栉比,并还在不断新建,半截工程到处可见,大有日月换新貌之势。就是这样,与我初次来到五台山时的环境相比,这次走进五台山仿佛到了南方雨林,雾绕悠然。二十年前这里到处是沟壑,山坡上的红墙寺庙格外显眼巍艳,寺庙间通行全是土路或石阶,这些土路和石阶有可能还是当年莲花生大师在这里埋伏藏时就走过的。此刻重走这里时,再没有了土路,但石阶和庙宇依旧,甚至有的寺庙略有破败之感,难怪我已非我,过往游客一拨接一拨,斯人络绎不绝。可五台山自然环境变优这是天时,佛教影响变广这是地利,游客涌动这是这人和!何以担心不通达佛教文化为我所用。它造福着这一方黎民百姓。这就是人文巨大动力,推动着社会发展进步。所以我们应该以敬畏之心对待它、呵护它!</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