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八一话军旅】梦回军营

抒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文字/苏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音乐/酷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图片/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难忘的军旅情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郭 苏 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2022年8月1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前一些日子,我在铁山缘微信群里看到了老兵王广生写的文章,或者叫作“八一”情怀。老兵王广生,据他告知,他是八月一日出生,同时又在部队当兵二十八年。</span>虽然已退役多年,但每逢八月一日,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也总想抒发一下情感。这些,都是浓浓的军旅情结。它不但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无数拥有军旅情结的人。这里,也包括曾经的老兵。这些年,老兵的活动多了,老兵的激情不减当年。</p> <p class="ql-block">  老兵王广生,为自己拥有当兵的历程而感到骄傲。他也为自己无悔的青春而感到自豪。虽然,他已离开军营许多年,但是,他依然保留着军人的忠诚和情怀。部队这所大学校,培养铸就了千千万万个有理想、有信念的好儿女。他们心中守护的是人民和祖国,他们崇拜的是铁骨铮铮的英雄。正如王广生在文章里讲到的,“至今,我不羡慕士豪,不追捧明星,只赞美勇士,只崇拜英雄。是千万烈士的身躯,铺就了从南昌到北京的路程;是三军将士的赤胆,守护着祖国的盛世太平.…”看到这些,我们的眼眶湿润了,我们的内心,也不能平静。因为,我们曾经也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这几天,陆陆续续的从一些媒体,以及一些平台,看到了许多回忆的文章。这里,大部分是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以及围绕着人民军队的丰功伟绩而写的歌颂文章。其中,也包括一些老战士写的回忆文章。阅读以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五十一年前,从江城芜湖到东海前线当兵的历程,还记忆犹新。那一幕幕还在眼前。虽然,我们已步入花甲之年。但是,我们那一颗报效祖国的忠心没有变。我们还有年轻时的激情,还有当年在边防哨所站岗放哨的意志。我们这些同年当兵的战友,大部分已经离开军营四十多年了。可是,他们在一起谈论的最多是,当年参军入伍的军旅生涯。这里,有新兵连的培训,也有野营拉练和军训,还有那打眼放炮修筑公路。总之,是部队这一所大学校,培养造就了军人的品质和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胆忠心。这些,都是老兵引以自豪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这些脍炙人口的歌词,当年,早已深入人心。记得到部队以后,经过两个月的新兵连训练,战友们陆陆续续下到了连队。我和几位芜湖藉新兵,还有江苏和山东来的新兵分配到了高炮团三连。当时,高炮团三连按照上级的部署,执行机动任务。没有固定阵地,也没有营房,常年宿营在村庄和老百姓的家里。我和许海刚、周德宝、张国强、鲁义水、周功宝等人分配到了高炮团三连。下连队以后,很快分配到了班里。记得,我分到了二排四班。班长朱晓根和副班长徐学军,两人都是一九六八年入伍的老兵。而且都是安徽老乡(南陵县人),他们和新兵连带训的班长吴树高是老乡。不光是在新兵连,还是下连队都给于了关心和帮助。我和其他新兵,下到班里以后,住到了老乡的家里。记得是白泉公社白泉大队。当年的老百姓,对子弟兵情深义重,把家里最大的房间让给了战士们居住。当时,正值冬季,战士们用稻草打底,上面铺上床单。一班十来个人也没有感觉寒冷。夜晚站岗,刚开始,新兵两人一岗。就这样,夜晚漆黑,内心还有点胆颤心惊。后来,随着站岗次数多了,也适应了,胆量也大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三</span></p><p class="ql-block"> 当年下到年队,一九六八年老兵也就四五人。其余的,稍为老一点的也就是一九六九年兵。他们属于山东和安徽两省的兵源(山东平度县和安徽省全椒县)。比我们稍早一年的是一九七零年的兵(江苏兴化县),我们到部队后,刚刚转正。他们也从新兵蛋子变成了老兵。有时见到我们这些新兵,张口就是老三老四,或者是新兵蛋子。不过在当年,新兵对老兵还是很尊敬的。平时见面笑脸相迎,主动问好。早上,新兵起的都很早,主动帮老兵洗漱杯子倒上水,有的还主动帮助老兵洗衣服。当然了老兵也很关心新兵们在连队的生活。这里包括军事训练,也包括平时的军营生活。他们像兄长,更像亲人。这些看似简单,但它凝聚了新老兵之间情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一九七一年的四五月份,我们连接到了建设炮阵地的任务,地点就是位于定海城北的后岙岗。后岙岗紧靠定海本岛最高峰黄杨尖。它比黄杨尖低了一百多米,海拨也有四百多米。任务下达后,连队的干部战士欢欣鼓舞,都为上级的命令,都为建设连队的炮阵地而感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甚至感到光荣。连队的干部战士,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骨干,带头踊跃地报名参加施工任务。为了确保在一九七一年底修通环山公路,修建好炮阵地和隐蔽部,在要塞区和高炮团的部署指挥下,除了高炮团三连,高炮团二连也参于了后岙岗炮阵地的施工任务。同时,要塞区工兵营也安排人员配合施工,主要是负责提供空压机帮助打眼放炮,清理顽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五</span></p><p class="ql-block"> 按照施工任务,我们三连和二连都驻扎在红卫水库附近村落的老乡家里。记得,随着施工任务的推进,战士们每天都要攀爬一二百多米高的山路,肩上还要扛着施工的用具。有的扛着铁锹和稿头,有的拿爬子和畚箕。为了保证施工按时完成,上级还给战士们提供施工服(大部分都是马褂马裤,还有抗美援朝时的苏式服装),还给每位参加施工的干部战士,每天增加一毛钱伙食费。在连队党支部的带领下,干部战士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沒有叫苦叫累的。为了确保施工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骨干,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记得,刚刚开工,团里的冷参谋和团后勤处负责施工测量的人员,用目测丈量了环山公路(当时,我们都挺佩服的。几个人拿着牌子,边走边插。),而且,还确保了火炮牵引上山公路应具备的斜坡度数。这些,都为施工进度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六</span></p><p class="ql-block"> 高炮二连、三连参于施工的指战员,每天清晨天一亮,就开始洗漱吃早饭。有的时候,为了赶进度,早饭改在了施工现场。老远的,就看见连队饮事班的战友,沿着上山的路,两人负责一幅担子,摇摇晃晃将饭菜送了上来。战士们,一个班、一个班的,围在了一团。呼呼啦啦吃了起来。每顿饭,大概半个钟头的时间。战友们,也就利用吃饭的时间,放松放松、休息一会。高炮团二连芜湖籍的战友于晓晨、许小明等都参加了后岙岗炮阵地的国防施工。为了劳逸结合,每天傍晚时分,连部的哨子吹响了。一排二排,每个班按照顺序组织下山。回到宿营地,战友们,有的拿着脸盆和毛巾来到村落边上的小溪傍,脱掉外衣穿着裤头开始忙碌起来。六七月份,山溪流淌的水还有点凉。三五成群,围绕在溪水边。这时,有个战友喊了起来,不要动,头顶上的树枝有一条蛇。蛇头昂昂的,口中还吐出了信子。一看,就是一条跟枝叶一样颜色的竹叶青。就这一下,战友们精神一会就提了起来。还有的战友,下山回到老乡家里,往床上一靠,借机休息一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七</span></p><p class="ql-block"> 舟山群岛七八月份的天气,既热又潮湿,而且蚊虫也很多。有的时候床上和被窝里经常发现蜈蚣和四脚蛇。记得有一天晚上,刚刚入睡。包裹皮里有东西在动,用手电一照,原来是一条七八公分长,颜色是紫里透红的大蜈蚣。连队住在山上,除了大棕物品需要团驾驶排帮助拉运。像连队平时的生活用品,包括吃的菜肴都是饮事班的上司和帮厨的战友们,从十几公里之外的定海县城肩挑回来的。不但路途遥远,还要攀爬四百多米的山路。所谓山路,就是战友们刚刚走出来的山间小路。路径弯弯绕绕,还高低不平。在行走的过程中,经常发现蛇虫挡道。记得,当时的上司姓沈,是一九六九年入伍的老兵,山东平度人。个头不高偏瘦,办事精干。带着帮厨的战士,挑着一百多斤的菜肴,上山的路程基本上都是他挑的。远远望去,他的脚下好像生了风,快步行走上山的道路上。后来,大概是一九七三年初新老兵交替,沈上司退伍回家了。接他班的是江苏南京兵刘晓峰。沒有半年的时间,刘晓峰上司也变成了行家里手了,不过人也长胖了。那个时候,连队里的山东滕县和江苏启东的战友,其中,有几位非常擅长抓蛇。而且副连长杨炳池也是江苏启东人,非常喜好山珍,包括连队战士抓的长虫。不管是野蘑菇还是山蛇,杨副连长从来不放过机会。记得,平生第一次吃蛇,就是在杨炳池副连长的房间,吃他亲手烧的。那个味道,直到今天还忘记不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从红卫水库和去白泉之间的山嶺,沿着往西走的盘山路,大约有六七里路的长度,三百多米高度。不倒半年的时间,牵引炮车上山的公路修通了。团汽车排还专门派牵引车(罗马尼亚生产的)从新路驶上了后岙岗,我们也从山下搬到了山上。刚刚开始住在帐篷里,后来又搬进了炮阵地下的隐蔽部。记得,在山上,连队还按上级的部署,进行了一九七一年上半年“五好战士”的评选活动,我也有幸被评为五好战士。不过,因“九一三”事件,下半年取消了“四好连队和五好战士”的评选活动。从此,全军转入了立功授奖的评选活动。盘山公路按照预期圆满完成,下半年,又在高炮团二连的配合下,六座炮台和隐蔽部,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每当遇到了艰难的时刻,于明江连长和屠金富指导员,都会叫通讯员,通知每个班安排人员回去包饺子。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这时,娄阿三连长也因上级的安排,调入安徽省军区工作。)大概,快进入年底,炮阵地和隐蔽部的施工任务都圆满完成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新调任的于明江连长,江苏宿迁人。大概是一九六三年兵。他个头不高,确非常的干练,也威严有加。连队的干部战士,对他都有一点敬畏之心。而且,在连队大事大非面前,于连长从不讲所谓的人情和面子。敢于坚持原则,敢于从严管理,有时连屠指导员都要让他三分。在我们这些老兵的心里,于连长个头不高,但是,特别有底气,还特别有威严,他也是个带兵的好料子。记得连队冬天施工,于连长他,因身材瘦小,施工服穿在身上晃晃荡荡的。他只好用草绳拴住了棉衣。而且,后期患上了肝炎,身体消瘦。即使是这样,也没有打退堂鼓。还是带领连队,按时完成了施工任务。我们高炮团三连在高炮团二连的帮助下,通过近三年的施工,把后岙岗建成了南京军区战斗力和施工水平都很高的高炮阵地。当年的南京军区丁盛司令员,还在要塞区王景昆司令员的陪同下,专门视察了高炮团三连的炮阵地。后来,我们高炮三团连还参加了高炮团六连新阵地狮子山的施工任务,还帮助高炮团六连修建了高水准的弹药库。我当时还参加了风镐组和爆破组的工作,还发明了梅花眼。这些,都加快了施工的进度。特别是打风镐,不光靠劲,还要靠巧劲。否则,光靠蛮劲,不但效果不好,还会损坏钻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部队是一所大学校,从建军开始,就非常重视战士们的学习。毛泽东主席在建军初期,包括抗日战争时期就提出来:</span>“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讲话精神,强调的是军队必须做好文化教育工作,总结提炼了我军不断调整完善的文化教育的方针,生动精辟地阐明了军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我们到了部队以后,特别是下到了连队,在抓紧军事训练的同时,学习和文化教育活动开展的也很活跃。每天都要学习,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连队经常安排干部和骨干上专题课,要塞区和团里面,还选派政工人员下连队讲课。在我们的记忆中,部队的政工干部水平都很高。另外,每个班排还组织学习。在部队期间,战士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都很充实,综合素质提升的也很快。另外,团里的放映队,还定期来连队为战士放映电影。战士们在接受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这里有文化方面的读书学习活动,也有体育方面的竞赛活动。副指导员张大斌(安徽芜湖市人,一九六八年入伍。)文体素质很高,他自己擅长绘画,也喜好体育活动。他从高炮团二连调我们三连担任副指导员以后,连队的文体活动开展的生龙活虎。为了加深与兄弟连队的友谊,还组建了连队的蓝球队,利用空隙的时间上门同兄弟连队进行篮球比赛。另外,不光基层连队,上至总部和兵种,包括大军区和所属的军、师、团都有篮球队,军以上有专职篮球队。我们要塞区有篮球队,各守备区也有篮球队。我当年和刘春华,张建中,刘红兵等,在高炮团李参谋的带领下,还参加了军直篮球代表队。这些活动,丰富了战士们业余的生活,也提升了战斗力。部队是一所大学校,培养造就了许多军地两用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十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帮助高炮团六连修建新的炮兵阵地,当时,除了留守人员负责连队和炮阵地警戒任务,其余人员全部参加位于白泉公社西北角狮子山上的施工任务。几百号人,分几个作业段。有于施工任务紧,也出现过安全事故和隐患。记得,六连在修公路时,虽然对施工现场进行了清理,当地的老乡不顾危险上山砍毛草和杂树时,被山上滚下来的渣石击中身亡。这一期安全事故再一次敲响了警钟。施工部队的指战员,也吸取了血的教训。直到俊工,再也没有发生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纵观,多年的施工任务。除了参加施工的指战员,为了国防建设付出了辛劳之外。随时都会出现危及生命的险情。我们高炮团三连,在狮子山参加施工时,负责的是打弹药库。记得有一天吃午饭,我们全体人员来到了洞外,饮事班也将饭菜挑到了路边。刚刚分好菜饭,不远处响起了放炮声,再一看,我们的眼前和上空到处都是碎石。如同天女散花,碎石漫天飞舞。突然间,一块碎石砸中了高炮团三连副指导员张大斌的饭碗,也差一点砸中了副指导员本人。不过,当时张大斌副指导还是很沉着。为了减轻战友们的精神负担,神情还是很放松。不过,事后想一想,如果吃饭地点离作业区再近一点。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当时参加施工的高炮三连人员,没有接到放炮的通知。另外,战友们也没有带安全帽。这一些花絮,已经过了许多年。但是,他还是留在了守岛部队指战员的心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十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一九七四年的夏天,在帮助高炮团六连施工期间,连队大部分人都去了狮子山。留守的也就十几个人。去狮子山的忙于施工,夜晚也要站岗,人多还好一点,大概三四天站一岗。在后岙岗留守的人员,几乎一二天就要轮到站岗。说起站岗放哨,那是军人的职责。刚刚搬到后岙岗,夜晚有时还能看到国民特务预留的信号弹。连队首长,经常宣读军情。我们高炮部队也会根据台湾空军起飞的情况,以及美军太平洋般队活动的战情,安排坐炮和值班。有时,还宣读总参谋部的军情通报。为了防止特务的破坏,保护高炮阵地和弹药库的安全。连队正常要没固定岗哨三处,流动带班岗一个。一百来号人,除了连部和饮事班,大概三天左右就要站一岗。虽然,也很频繁,感觉还好。进入施工时期。人分两处那就很辛苦了,总感觉不够睡。记得,当战士时在炮阵地站固定岗,炮位离营房还有几百米的距离,一个人在山上,眼前的一切都是黑乎乎的,你说不紧张也不可能。一个个,眼睛睁的圆溜溜的。不过,有的时候也因为劳累,就在指挥所抱着枪睡着了。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后来,当了副班长以后,开始带岗了,要好了许多。几个哨位,一圈转下来,时间也就快到交班了。记得,有一次王家洪排长查哨,(王家洪,一九六八年入伍,是从事务长职务转任到炮排担任排长的,安徽芜湖市人,夫妻俩都在舟山群岛当兵,爱人曾经在舟嵊要塞区一一三医院当护士。)到固定哨位查岗,问问情况,一问已经快两岗了还没换人和交接。再找找带岗的还在食堂的座位上睡着了。这些过往,都记录了当年的老兵奋斗在国防前线的艰苦奋斗和保家卫国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十三</span></p><p class="ql-block"> 我们当兵的时候,团里的领导包括许多老兵,看见城市兵有点头痛。总是认为,城市兵不但调皮,也不好带。当年有一批,一九六八年从江城芜湖入伍的城市兵,有一小部分人只当了两年兵。而且不大听话,刚刚才两年,就吵着要回家。军营里传说着,“城市兵是光头,干完两年就往家走。”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那是因为城市来当兵的,回去以后地方政府会安排工作。再一个原因,就是在海防前线当兵很辛苦。特别是在舟山当兵的大城市兵,因为家里条件好,有一些意志薄弱的战士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城市兵。后来,我们这一批一九七一元月从江城芜湖应征入伍的新兵,在分配的时候也受到了影响。大部分新兵都分到了炮连,团驾驶排只分了一人,他是芜湖籍新兵孔凡斌,指挥连和修理所也很少。团领导认为,让他们到艰苦的环境锻炼锻炼。事实证明,当年的安排起到了效果。而且,许多一九七一年入伍的新兵,因为表现优秀,有的上了军校,有的立功入了党,还有的超期服役并且提了干。我是在连队党支部的教育培养下,于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经王悦常(时任班长,一九六九年入伍,江苏盐城人。)、施祖平(一九七一年入伍,江苏启东人。)两同志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七一年在舟山高炮团当兵的芜湖籍战友,表现都很优秀。这些,也为城市兵树立了榜样,也会安徽芜湖兵挽回了印象。在我们的印象中,有许多从城市来当兵的,和从农村来当兵的战友,大家相处的都很好,相互之间也取长补短,而且也成为了好战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十四</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战争科技含量很高,要想掌握,不但要有文化和知识,还要有操作的要领和过硬的技术。这种技术从什地方来,只能从平时的严格训练中来。想到这些,想到了我军一九六四年的大比武,也想到了当年我们在部队时的军事训练,也想到了今天的人民军队强军和练兵。我们当兵的时候,已经进入文化革命的后期。虽然,受到运动的影响,连队每天还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坚持每天的军事训练。平且,每年还安排到外详螺打靶。说起外洋螺,它靠近定海县城的西南方向。地域宽广,沙滩平整,非常适合高炮兵集群训练和打靶。据连首长介绍,在外洋螺靶场之前,一九六四年大比武时,高炮兵都在吴淞口打靶。记得当年我们打靶时的飞机,都是海军航空兵东航提供的。靶机为轰五,袋靶和飞机机隔一千多米,袋靶多为白色,长十二米左右。每当靶机飞到指意位置,飞行员就会按下开关,放开袋靶,供高炮兵训练和实弹射击。为了获得成效,打靶之前,要进行多月的模拟训练。到了靶场以后,还要在炮管上架上苏式加廖夫转盘机枪,先演练打击团指挥连提供航模拖的靶子。在这基础上再打航空靶子。全团的高炮在那个瞬间,桉照先后发出怒吼,那个场面非常的震撼。记得有一年,不知是高炮几连的炮火打错了方向,靠近了靶机,飞行员立即发出了信号。后来了解,是四炮手弄错方向。因为此事,曾一度停止了飞机拖靶训练和实弹射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十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在部队期间,日子过的也挺快的。六年左右的时间,换了两任连长和两任指导员。大概是一九七三年上半年,屠金富指导员调到团后勤处担任协理员,后来担任后勤处长。讲到屠金富指导员,他是我们当年从江城芜湖去舟山当兵的接兵首长。另外,他在担任高炮三连指导员期间,因为表现出色,多次被评为团里和军里的标兵和模范。他不但自己以身作则,而且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那里有脏活累活,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入伍多年,为了完成任务,身上多处受伤。他作为指导员,非常的关心连队干部战士的学习和进步。为了让新老兵安心鹏役,除了积极开展学习和军事训练之外,他还想尽办法改善战士们的生活。这里包括积极利用当时的条件,安排各班在炮阵地傍边的空地种植蔬菜,还安排炊事班人员利用泔水和饲料,在连队的宿舍傍修建猪圈养猪和养鸡等。这些,都为连队的战士们练就过硬的军事本领,安心服役奠定了基础。记得当年解放军报社还专门到连队采访他的事迹。我和全班的战友,在班长魏少富的带领下,参于了采访报道工作,还有幸上了解放军画报。屠金富指导员的调离,连队的干部战士都依依不舍。后来他调到团里工作后,还十关心连队的工作,包括干部战士的进步和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十六</span></p><p class="ql-block"> 屠金富指导员提拨调到团里后,接替他的是,团政治处干事凌炳余。凌炳余,一九六九年当兵。安徽省全椒县人。高中文化程度,有一定的知识和文化。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学习也非常的喜好。记得那是一九七二年,他受邀讲二十四史,讲变革中的法家和儒家,深入浅出,给听课的干部战士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他还参加要塞区巡回演讲。我们参军到部队时,他在放映队工作。后来因为表现优秀,提干进了团政治处担任干事。他调任连队指导员以后,连队的学习之风,也蔚然成风。干部战士,或多或少,都取得了进步。也为连队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零零星星的叙述,它只是我当兵历程的一部分记忆。看似简单,但是,它是老兵的心愿,也是老兵的军旅情结。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五周年纪念日。我们这些曾经的军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庆祝建军节。并奉献一位老兵的多年的记忆,抒发一下永生难忘的军旅情感。最后,祝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像钢铁长城永远驻守在祖国的海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