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淄川夏商为青州之域,秦属齐郡。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在此设般阳县(现留仙湖公园东侧就有一段汉代土筑城墙),因城南濒临般河而名。南北朝·元嘉五年(公元428 年)改为贝丘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取名淄川县,因濒临淄水而名。《括地志》云:“俗传云禹理水功毕,土石黑,数里之中,波若漆,故谓之淄水也”。</p><p class="ql-block"> 般阳县城东南方有山,叫东山,东山,在县治东十里。一径而入,渐行渐窎,有鹁鸽崖、狼虎诸崖,兔、怀诸峪,黄、路诸岭,擦、石诸坡。转折溪迥,时或流为小川,突出小泉。依岬傍岩有小庄,占高居胜有古寺,诚一佳境奥区也。虽天台、桃源亦不是过,岂非淄川之锁钥也哉!</p><p class="ql-block"> 南北朝·元嘉五年(公元428 年)为贝丘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为淄川县, 唐初置淄川郡。宋置淄川郡属京东东路。元设般阳路,治所在淄川城。明初设般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升淄川县为淄川州,洪武十年(1377年)又改为淄川县,属济南府管辖。清沿明制至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