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通惠河位于京城东部,一般指从东便门大通闸至通州区汇入北运河这段河道,全长20公里,是元代由郭守敬主持挖建的漕运河道的一部分。自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开工,到至元三十年(1293年)完工。</p><p class="ql-block"> 最早开挖的通惠河自昌平经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从崇文门外向东至通州入北运河,全长82公里。元世祖忽必烈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其中从昆明湖至积水潭这一段在元代称为高梁河。</p><p class="ql-block"> 通惠河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包括后海一带,成为大运河的终点。在元朝中后期,每年最多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船运到大都。</p><p class="ql-block"> 起自颐和园的沿河徒步经约50公里、20小时,途经昆玉河、永定河引水渠、南护城河,走过沿河古寺、古址、城墙遗址、公园等,来到东便门外的通惠河,本篇就从通惠河大通闸旁的东南角楼明城墙遗址开始…</p> <p class="ql-block">古通惠河水系图</p> <p class="ql-block">起自颐和园的通惠河徒步轨迹</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老北京城以城墙划分,大体分为四层,即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明城墙全长有25公里,所谓“四九城”就是指皇城的四门和内城的九门。</p><p class="ql-block"> 内城明城墙始建于明永乐17年(1419年),外城城墙始建于嘉靖年间的1553年,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是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北京城防的重要构成。梁思成先生这样评价北京的城墙;“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伟大之中都古市,全部为一整个设计对称均齐,气魄之大,世界无双”。建国后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内、外城城墙的整体基本被拆除。现存的崇文门至东南角楼的城墙遗址全长有一公里多,是原内城城墙的组成部分,也是内城墙仅存的一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崇文门到东南角楼的明城墙。</p> <p class="ql-block"> 东南角楼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角楼,始建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建成于正统四年(1439)。</p> <p class="ql-block">东南角楼</p> <p class="ql-block">20根一人半抱粗的屋柱支撑起楼高17米,通高29米的角楼。</p> <p class="ql-block">1907年蒸汽机车从角楼南侧驶过</p> <p class="ql-block">今日城墙遗址北侧的北京站和驶过的动车</p> <p class="ql-block">角楼北侧一段200米的明城墙</p> <p class="ql-block"> 古观象台位于东南角楼正北五六百米处,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是世上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p><p class="ql-block"> 早在1279年(元十六年),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等在今建国门观象台北侧建立了一座司天台。明朝建立后,于1442年在元大都城墙东南角楼旧址上修建观星台,放置了浑仪、简仪、浑象等天文仪器,并在城墙下建紫微殿等房屋,后又增修晷影堂。</p><p class="ql-block"> 1644年清朝进京后,改观星台为观象台。1669-1674年,由康熙皇帝授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设计和监造了6架新的天文仪器: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和天体仪。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纪理安设计制造了地平经纬仪。1744年(乾隆九年),乾隆皇帝又下令按照中国传统的浑仪再造一架新的仪器,命名为玑衡抚辰仪。</p> <p class="ql-block"> 大通闸遗址位于角楼东侧墙根下不远,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代郭守敬开凿通惠河,为控制水位落差而在沿线设置多处闸口,大通闸是其中之一,俗称“头闸”。</p> <p class="ql-block">古通惠河水闸图</p> <p class="ql-block">庆丰闸遗址</p> <p class="ql-block">平津闸遗址</p> <p class="ql-block"> 永通桥为明代拱卫京师四大桥”之一,建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后历代修葺。桥为三孔拱券石桥,南北走向,全长50米,宽16米。</p> <p class="ql-block">永通桥遗址</p> <p class="ql-block"> 石坝码头修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是明代钦定漕运级别最高的码头,也是官方专用码头,在通惠河与北运河交汇处。在从石坝码头建成到光绪27年(1901)北运河停漕的四百多年里,码头为北京城物流发挥了重要作用。1987年,在修建通济桥时,在此发现大量石坝所用的条石和城砖,为古石坝码头遗址提供了最好的佐证。</p> <p class="ql-block">石坝码头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碑</p> <p class="ql-block">今日石坝码头两岸风光</p> <p class="ql-block"> 燃灯舍利塔俗称“通州塔”,位于通州区通惠河与北运河汇流西南岸。塔的建造年代,一说建于北朝梁太平二年(557年),一说建于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该塔因大地震损坏,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重修。该塔系砖结构,平面八角形,高53米,十三层密檐式宝心塔。塔下部为高大的须弥座式基座,束腰部分雕刻精细。</p> <p class="ql-block">西海子公园的燃灯古塔</p> <p class="ql-block"> 在通惠河南护城河西端的西便门附近有很多老北京的遗存,包括蓟城古址、金中都古址,还有白云观、天宁寺,感觉没个六七百年的历史都不敢自称古迹。而到了东便门外的通惠河沿岸,久远的历史遗存并不多,从角楼映秀公园沿着惠通河往东走,明显感觉到运河北岸扑面而来的现代都市气息,这里是现代京城的核心所在,在这一块儿没个两三百米的身高最好别说自己是高楼,最高的要数528米的中国尊。</p> <p class="ql-block">通惠河沿岸风光</p> <p class="ql-block">通惠河堤岸每隔百米配置的公益救生圈</p> <p class="ql-block">北京电视台和528米的中国尊</p> <p class="ql-block"> 在通惠河汇入北运河的两河交汇处,一个北京城市建设的新高地正在快速崛起。随着北京副中心的规划和建设,通州正以全新的面貌融入北京,古运河两岸也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通惠河全长82公里,此次徒步的河道西起海淀,经丰台、西城、东城、朝阳,在通州汇入北运河,全长56.28公里,也被称作通惠河,而在今天水系图上标注的通惠河只是大通闸以东的20公里河道。自6月29日开始,用六天时间,历时30小时,从颐和园开始,走过昆玉河~永定河引水渠~南护城河~通惠河,游历沿河两岸古址、古寺、明城墙、公园,累积83公里,于7月18日完成徒步计划。</p><p class="ql-block"> 盛夏的京城骄阳似火,但徒步者的兴致却依然,只是因为三千年古城八百年古都在沿河两岸的深厚沉积和今日河道两岸焕发的勃勃生机,这种带历史穿越感的访古问今让徒步自带动力,兴趣盎然。</p><p class="ql-block"> 人在旅途且行且记录。</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21日整理于美篇。</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