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运河水,千年隋唐韵

北国之春毛喜良

参观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2022.7.20日,洛阳天气凉爽,我和爱人乘地铁穿一线锦绣,连一城繁华,走进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看 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感受洛阳历史文化,领略悠悠运河水,千年隋唐韵之风情。惊叹隋唐大运河洛阳码头繁华情景再现!</p> <p class="ql-block">  洛阳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一条河一座城一馆阅尽千年运河文化</p> <p class="ql-block">  大运河流经洛阳的总长度约70公里,留下了通济渠(洛阳段)、含嘉仓、回洛仓、新潭、漕渠、天津桥等大量珍贵的运河遗产。今天穿洛阳城而过的洛河,就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洛浦街道九都东路,是一所地方专业性运河主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总体设计以体现“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为出发点,充分展示大运河遗产的文化内涵,唤醒人们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展示隋唐时期大运河相关文物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同时承担着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含嘉仓遗址和回洛仓遗址的保护监测工作。</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整体建筑构思提取隋唐建筑的剖面轮廓特征,远看就如同一座唐代宫殿群的天际线,彰显了洛阳特色的盛唐风韵和文化象征;室内通过结构空间一体化的混凝土拱券形成了丰富的层次,</p> <p class="ql-block">  暗示了“运河桥”的母题;在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方面,通过唐三彩碎瓷片饰面,彰显了洛阳特色的盛唐风韵和文化象征;屋面与墙体融合在一起,辅以青砖、清水混凝土等元素,使博物馆更具艺术氛围和洛阳特色。</p> <p class="ql-block">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隋唐大运河的源头和核心区域,大运河河南段是大运河的根脉和原点。洛阳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和枢纽城市,至今还保存着通济渠(洛阳段)、含嘉仓、回洛仓、常平仓、子罗仓、新潭、漕渠、天津桥、月陂、南市、南关码头、隋唐洛阳城等大量珍贵的运河遗产。其中,2014年6月,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和回洛仓遗址作为中国大运河的典型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令在东都洛阳开凿通济渠,又开永济渠和江南河,形成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余公里的南北水运交通大动脉,成为当时粮食等战略盐材料和大宗物资运输的支柱。</p> <p class="ql-block">  步入馆内,拱形屋顶用改良工艺的唐三彩陶瓷菱形挂板装饰,颜色宛如古船棱。又如运河河流文化层,每一个小菱形由13根陶瓷管组成,寓意十三朝古都和隋唐大运河流经的13个重要节点城市。</p> <p class="ql-block">  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共分为四大部分。</p> <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天工国运一统中华”,以大运河的开凿为中心,生动讲述了洛阳的优越地理位置、东都洛阳的营建、大运河的开凿及运河上的水工传奇。</p> <p class="ql-block">  走进位于一层的基本陈列展厅,占据三面墙体、高约15米、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巨型浮雕作品《国脉》让人瞬间穿越。它是目前国内博物馆最大尺寸的浮雕作品。浮雕中还镶嵌着模拟运河形态的LED屏幕,屏幕上放映着运河之上千帆驶过的动画视频。</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的3D动态场景,再现了当年隋唐大运河的盛世风光。</p> <p class="ql-block">  巨大的浮雕作品加上流动的运河屏幕,向观众展示了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的整体风貌。</p> <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千年运河万物通济”,以大运河的运转为中心,呈现了运河的漕运体系及因漕运而生水运仓储、水上交通工具、各色商品。</p> <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隋唐盛世国运繁华”,通过搭造新潭码头、南市等场景,以隋唐洛阳城、南市场景和诗画运河、运河非遗互动的形式,形象展示了隋唐大运河上的经济文化。</p> <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洛阳大运河上新潭码头繁荣情景再现。</p> <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古今辉映源远流长”,以隋唐大运河的保护传承为中心,通过文字、影片和互动的形式展示了大运河的申遗之路、运河风光、国家图书馆里的运河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时光隧道</p> <p class="ql-block">  走进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一层中央大厅,在其西北厅处有一高大的楼船震撼亮相。</p> <p class="ql-block">  楼船,因船高首宽、外观似楼阁而得名,是古时的战船、官船,在隋代被广泛使用。该楼船依据文献记载及出土实物,按照1:2比例设计建造,载重60吨。船体木材为巴劳木和菠萝格木,采用水密隔舱结构,船型平首平尾平底,能够利用风帆在内河平稳快速航行。</p> <p class="ql-block">  运河一号沉船。洛阳运河一号沉船的发掘地点位于漕渠故道,为明清时期沉船,是迄今为止洛阳地区首次发现的古代沉船,整体架构保存较完整。</p> <p class="ql-block">  在“新潭码头”体验“买买买”,全息影像体验一船穿越十三城,一粒米如何从征收到呈上皇帝的餐桌……零距离触摸隋唐大运河文化符号,一大拨“黑科技”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成为可能。</p> <p class="ql-block">  “一粒米的漕运之旅”互动体验展,讲述一粒米从征收、运输至到达的全过程,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多媒体形式,充分展示了运河漕运的巨大作用和功能。</p> <p class="ql-block">  在三楼的“城与运”沉浸式环幕影片前,不少游客纷纷驻足,抢占C位,就是为了一览”孤帆远影碧空尽一船穿越十三城”。影片将隋唐大运河沿线的一个个城市串联起来,生动展现城市与运河的千年邂逅。</p> <p class="ql-block">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建成开放,为大运河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保护展示平台,它将成为河洛大地上一处新的文化地标,为洛阳市讲好大运河的“洛阳故事”、高质量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高地发挥重要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