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论语》相比,对于《孟子》一书我们似乎稍显陌生一些,作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孟子的“仁政”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仁是孟子思想体系的灵魂,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最高境界。尤其在两千多年前,便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民本主义思想。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div>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br></div>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 孟子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内涵。从黄帝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开始,历经尧舜禹夏商周等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本思想在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一直受到重视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孟子的王道思想是政治上最高理想。所谓王道,就是“以德行政者王”。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证民生”,“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 孟子反对兼并战争,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国家施以仁政,臣民就能精诚团结,万众一心。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