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潮州人做事精益求精,留下丰富多彩的潮州文化。古色古香的潮州古建筑,漫步牌坊街,四处都是琳琅满目的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琉璃碧瓦,木雕潮绣,袅袅的工夫茶香,做工精细的潮州陶瓷,还有吃了还想吃的潮州美食。以及洋溢在潮州人心中的浓浓的潮州情。<div> 潮州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那么,什么是潮州文化的精神?到底是什么精神让潮州人创造并传承着历史悠久的潮州文化?或者说,是什么样的精神让潮州文化历久弥新,经久不衰,许多年来,一直令海内外潮州人眷恋且津津乐道。</div> 潮州文化精神不是随便就能说出来的,也不是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而是客观存在且凝聚在潮州人心中的文化精神。<div> 文化作为用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特定的文化包涵特定的精神内容。潮州文化这种地域性的文化之所以具有长期性、稳固性、继承性的文化特征,更具有本地域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态,文化价值、文化精神。<br></div> <b><font color="#ed2308">一、开拓拼搏的精神</font></b><br> 敢于开拓,勇于拼搏是潮州文化中突出的精神特质,也是潮州人历来引以自豪的一种传统价值观念。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潮州的先民“陈桥人”、“池湖人”就在荒蛮的海边小丘上生息繁衍,过着采野捕猎的生活。<div> 潮州古人与天灾斗,与野兽斗,与海斗、与地斗,顽强的生存延续下来。古闽越国时期,大批于越人迁移潮州,这些先民就带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大无畏气概。</div><div> 秦汉以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潮外的先民多是由中原迁入潮州的,他们辗转跋涉,历尽千辛万苦,遭遇种种艰难险阻,来到潮州开荒拓地,建立家族,那种强悍的生命力和坚韧顽强的品格构成了一代传一代的开拓拼搏精神。</div> <b><font color="#ed2308">二、勤劳自强的精神</font></b><br> 勤劳自强是潮州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潮州自古远离中原地处南海一隅,偏僻闭塞,得不到中央政权的关照,更是流放朝廷命官的地方。<div> 生活在潮州这片土地上的潮州先民,祖祖辈辈依附在这片土地上,靠着勤劳的双手、自耕自作,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养成了勤劳的自发心态,自强的心理素质。</div><div> “惰(只有)(吃)唾”是潮州人教育小孩的一句口头禅。说明潮州人把好吃懒做、投机取巧视为恶习,与潮州人勤劳自强的品格是格格不入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轰动全国的“三分土地闹革命, 夺取亩产千斤稻”的奇迹就出在潮州。</div> <b><font color="#ed2308">三、开放兼容的精神</font></b><br> 潮州文化是开放兼容的文化,是典型的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相融合而成的文化。早在古闽越文化时代就已是一个开放性的区域。<div> 据史记载, 闽越人多是“山行水处”,来往于海洋一带。后来, 随着汉人的入主和农商文化的发展,开放性的文化内涵才有了质的变化。</div><div> 隋唐开始,潮州就已经与域外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加之潮州濒临大海,又属丘陵地带,人多地少,一代又一代的潮州人被迫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谋生,这就使外来文化成了潮州催发性的文化。</div><div> 客观事实证明,潮州文化的排它性并不严重,历朝历代的潮州官吏绝大部分都不是潮州本地人,宋代到潮州任知府有121人(北宋31人,南宋90人),其中福建籍74人,占60%。这些外来官员带来的文化与潮州本地文化兼容并畜, 使本土固有的文化更加奉富,更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iv> <b><font color="#ed2308">四、经世务实的精神</font></b><br> 经世务实,重商求富是潮人共同的秉性,这是在海内外所公认的。潮州人经商之道除了敢于搏击、开拓、创新、进取之外,讲诚信、讲实效,讲义气更是潮州人的优秀品格。<div> 精打细算、勤俭立业、刻苦经营使潮人商业人才辈出,在海外华人富豪中、潮州人数居榜首。前段时期有关潮汕人的诚信阴影笼罩着中国大地,似乎潮州人已陷入诚信危机。</div><div> 其实,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步入尚不规范的市场经济过程中,投机行为、短期行为并非是我们潮人才有的,大凡经商做生意的人在那种环境下、大气候的导引下以及利益的驱使下,导致急功近利行为是不会费解的。</div><div> 问题在于潮人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回到潮人经世务实,诚与商、信与富的优良传统上来。 我们不能“一叶障目”,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活跃在商海大潮中的潮人,不管是生意家、实业家、金融家仍然是闻名于世的商业骄子。</div> <b><font color="#ed2308">五、尚学崇教的精神</font></b><br> 尚学崇教是潮州历来的优秀传统,也是造就潮州文化的基础。潮州历史上,不管是务农为生或是经商为业,从来不轻视教育。<div> 韩文公祠里的苏轼碑文中写道:“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师,由是潮之士笃于文行”。韩愈来潮州时,已有进士海阳人赵德,比韩愈早中进士14年。当然不可质疑韩愈刺潮后,潮州教育在韩愈的倡导、推动下有了空前绝后的进步。</div> 漫步潮州牌坊街,层出不穷的潮州古牌坊,记载着潮州历代先贤的史迹。宋朝潮州一共出过172位进士,占广东的三分之一。建业二年(1128年)广东中进士14人,潮州占了8人。淳熙四年(1177年)广东中进士3人,全部是潮州人。<div> 明嘉靖23年(1544年)广东登进士10人,潮州有7人。南宋(1267年),潮州当时的人口不过70万人,而那一年竟有1万人参加贡举考试。</div><div> 宋代潮州先贤王大宝尚书(科登榜眼)当宋孝皇帝问他潮州的风俗若何时,他高度概括地回答:“地瘦种松柏,家贫子读书。”清乾隆年间周硕勋的《潮州府志》有这样的记载:“家有千金,必构书斋。”</div><div> 立书斋、办学堂的风俗在潮州已有悠久的历史,足见潮州人尊师重教的尚学精神在优秀的潮州文化中起重要作用。</div> 正是经久不衰的潮州文化精神,薪火相传,激励着潮州乃至潮汕地区各个社会群体,一步一步大胆往前走,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氏族文化精神,为灿烂的潮州文化增添斑斓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