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客的美篇

湖畔客

<p class="ql-block"> 心系家乡一尊碑</p><p class="ql-block"> 管秋惠 </p><p class="ql-block"> 《龙潭会师亭记》碑是记载北伐战争四大战役之一的“龙潭战役”重要的碑刻之一,原碑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立于句容县龙潭镇(1953年6月,龙潭镇划归南京市)东端中国水泥厂厂区内的黄龙山上。“文革”的某一天,《龙潭会师亭记》碑遭受罹难,整个纪念碑被炸倒,碑面朝下,同时被毁坏拆除的还有纪念性建筑“会师亭”、登山台阶转折处的六角形钢筋水泥上的建筑,此外还有拱璧上的水泥质碑刻《龙潭会师亭纪念碑铭》上有少量文字被凿去。2006年,龙潭会师亭入选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p><p class="ql-block"> 2010年11月,南京启动了龙潭会师亭维修工程,随着起重机的起吊,《龙潭会师亭记》碑,被翻转过来,我参与了碑面清理,经拼接,碑文尚缺七、八十余字,碑文标题为《龙潭会师亭记》,由时任陆军一级上将的何应钦、白崇禧撰写,撰写者名字后有“铨叙”二字,疑为时国防部铨叙部立(时白崇禧已任国防部长),碑文介绍了北伐战争中龙潭战役的起因和过程,该碑的碑文部分4米余高,0.82公分宽,碑文有400余字,为颜体楷书,由整块青石镌刻而成,碑厚40余公分,该碑粘连在厚约40公分的钢筋混凝土上,整个碑体总厚80余公分,加上碑座及碑冠,碑的总高达十米,体量这么大的碑在南京地区也不多见。</p><p class="ql-block"> 市区文物部门原计划将被炸倒卧的碑重新竖起,但因此碑残损严重,且文字不全,已不能重新竖立,便决定更改维修方案,决定将残损的旧碑厝置在新碑侧畔,供后人观瞻,也作为记录“文革”毁坏文化遗产的实物进行展示,同时重竖一块新碑,但必须找到原碑全部文字,因此,工程只得暂定,会师亭的复建及二期环境改造工程也被压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2011年,我先后去了南京市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图书馆等地,试图找到《龙潭会师亭记》碑文,均无收获,2012年以来,我又通过《金陵晚报》的《老南京》栏目、《南京史志》杂志、市政协文史委《活页》期刊刊载了介绍龙潭会师亭的文章,向广大读者表达寻找“龙潭会师亭记”碑文的意愿,还咨询了南京民国史研究的专家,亦无结果。</p><p class="ql-block"> 能不能通过熟人的关系,请台北的文化人或文博场馆的人帮助查找?我想到了白崇禧的公子白先勇,于是笔者找到南京著名诗人、作家冯亦同先生,有文章显示,冯老师与白先勇有过接触。冯老师听我说后,他给笔者介绍了一个人:南京大学的刘俊教授,他说刘俊教授与白先勇先生关系相当好,是研究白先勇的专家,他们常联系。我思忖良久,感觉自己仅是一个平头百姓,又未受组织委托,请一个大学教授找白先勇先生再由白先生去查找一块地方上的碑文,怕是很不合适的,何况白先勇先生也届耄耋之年了,笔者终没有勇气去找南大的刘俊教授。</p><p class="ql-block"> 2018年暑期里的一天,女儿跟我说:“爸爸:我要带一诺(笔者的外孙)去台北玩玩,让他见见世面,后年就要上一年级了”,我说你就带他去吧,当时女婿从他的电脑房里飘出一句话:“我爸爸的舅舅是台北的一个博物馆的馆长”,我惊诧道:“有这事,从没听你说过吗?那他是你的舅爷爷呀,关系一点也不远啊,叫什么名字 ?”女婿回答我说:“我只知道他姓陈”。</p><p class="ql-block"> 我便在网上搜寻台北陈姓且为南京人的文博馆长,经查询推测,只有“陈康顺”符合我寻找的条件,于是我便向亲家公问询,他说:“对的,我的舅舅就叫陈康顺,是台北历史博物馆馆长,已经去世了,几年前还来南京看望过我们全家的”。知道此事后,我便与女儿谈起家乡残碑一事,看能否去趟台北历史博物馆找找陈康顺的家人,帮助爸爸查找一下家乡的《龙潭会师亭记》碑文,女儿为难地说:“爸爸,我这趟去台北,只有一个要好的小妹妹相随,我还要带着一诺,等以后我们有机会一道再去吧”?我无言以对,只能再等机会吧。</p><p class="ql-block"> 一晃又下来几年,随着海峡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去台北查找碑文的想法看来一时难以实现,笔者衷心地盼望祖国早日统一,也能查找到《龙潭会师亭记》碑文,尽快在家乡黄龙山上会师亭纪念地竖起这块碑,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进人心。九十五年前的八月下旬,龙潭方圆数十里范围内,战火正酣,再过五年,就是北伐战争龙潭战役100周年纪念日了,时不我待。值此之际,期待有能力的人能助我们一臂之力。 </p><p class="ql-block"> 附《龙潭会师亭记》残碑碑文:龙潭会师亭记龙潭距南京城东六十里面临□□□□□□□□□北两岸渡口后有栖霞宝华二山蜿蜒■便实足锁钥南京明徐达曾于□□以张□□□□常州盖以其形势险要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也■京振斾遄征所向披靡□□长驱齐鲁直捣幽燕乃党争忽起宁汉分裂孙传芳以有机可乘倾厥■辅我军仅第一军之警备第一师与廿一师及第七军之第一二三各师□守□□□近与敌对峙■昼夜之激战我以众寡悬殊退抵麒麟门应钦□任第一路军总指挥见形势危迫亲督战■一团并沿途收容溃卒赶赴龙潭督战□时□李宗仁任第三路军总指挥坐镇南京指挥长江上游■淞沪还城无锡闻警立率镇江以东□□□□□□第二师第三师第十四师驰往增援我第一第七第■攻血战七昼夜卒将悉数围歼□□□□□□□□孙传芳仅以身免是役也冲锋肉搏血流成渠即应■同具必胜信念共抱牺牲流□□□□□□□□前驱故能以少胜众挽首都危如累卵之局奠二次北■十年矣抗战胜利首都光复□□□□□□□□加龙潭战役在京将领如顾总司令祝同夏司令官威■柏森等共赴龙潭凭吊是役阵亡将士□□□□依旧往事未忘觉会师督战情形犹憬□在目而当时■爰共议于龙潭会师之地建立一□□□□□以资纪念而已谨记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白崇禧 撰 铨叙□中   华   民   国   三   十   五   年(注:上文中“□”为缺失文字,“■”为碑下端缺失的数个文字)</p> <p class="ql-block">维修工程中发现,原碑损害太严重,文字缺的太多,必须重竖一块碑。</p> <p class="ql-block">因为碑文找寻不到,目前只能是个”无字碑”,像一个哑巴,没法表述95年前的那场战争。</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台北的历史博物馆里能否查阅到此碑碑文?我以为可能性也不大,只有继续找寻。</p> <p class="ql-block">台北街头的南京小男孩,你5岁就能去台北游玩了。我5岁的时候只进过南京城,且是因为看病才去的,祝愿你健康成长,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