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毛主席学创业修炼之沟通方法(3)广开言路,进言者无罪

毛学传播者

在领导革命队伍的过程中,毛泽东很重视广开言路,他主张让大家说出各自的意见和观点,从不搞独断。他曾说过:“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而不让人讲话,难免总有一天要垮台。”他还经常拿楚汉相争时的刘邦和项羽为例,说刘邦比项羽高明的地方就是他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让别人讲话,而项羽虽然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勇,然而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听不得别人的意见。当时他手下有个叫做范增的谋士,曾为了出了不少良策妙计,然而他都没有采纳,结果导致兵败乌江,以自刎谢世。毛泽东不仅经常讲这些故事,而且他对部下的不同意见也能够耐心聆听。当年陈赓“叫板”毛泽东的故事就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大度和气量,体现了他广开言路的做事方针。<br><br>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使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压力得以缓解,毛泽东决定将陈赓的部队调往陕北,但是陈赓却对毛泽东直言这一做法不够英明,这样毛泽东感到有些意外,但是他仍然让陈赓将他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陈赓毫不讳言,将自己对战争形势和战场的分析一一表述了出来。周恩来在旁边一再示意陈赓不要再顶撞毛泽东,但是毛泽东却阻止了周恩来,让陈赓完完全全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等到陈赓全部讲完之后,毛泽东大发雷霆,对他的想法进行了分析和批评,最后,陈赓服从了毛泽东的决定。毛泽东立即同陈赓冰释前嫌,并在陈赓率队出发前对其道歉,并对他的想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陈赓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鲁莽,从此更坚定了对毛泽东及党中央的支持和拥护。<br><br> 对于陈赓的“叫板”,毛泽东并没有像大多数干部那样,要么不让下属开口说话,要么就是抓住一点进行不遗余力地回击,而是耐心地听完了他的想法,正是这样,他才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了陈赓。虽然陈赓这次顶撞了自己,但是他毕竟是为战斗的长远形式考虑的,身为领导的毛泽东也知道革命事业要想发展,就需要有这样敢于直言的下属,唯有每个干部都敢于说话,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民主作风才能够继续得到发扬。<br><br> 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这里就说明了禁声所带来的恶果。武王伐纣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在伐纣之前,周武王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的,他从纣王那边人民的声音中就能判断出来什么时候是伐纣的时机。当周武王已经具备了灭纣的条件之后,专门派人打开商纣王的证据。密探第一次来报告说:“殷朝现在已经很乱了。”他问:“乱到什么地步?”暗探说:“邪恶胜于忠良。”他认为时机还不到,让密探再去打探。第二次报告说:“那边更乱了。”他问:“乱到什么地步?”暗探说:“贤良的人都逃跑了。”周武王认为时机还是不成熟,命令再去打探。第三次报告说:“商纣王那边乱的不可收拾了。”他问:“乱到什么地步?”暗探说:“百姓都不敢发出抱怨的声音了。”商纣王看到百姓已经到了敢怒而不敢言的地步,于是立刻兴兵伐纣,依据推翻了殷商的统治。<br><br><br>  从这个历史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出,一个国家最可怕的就是百姓不敢抱怨,不敢出声。纵观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大凡一个朝代的兴替,都与统治者是否能够广开言路有关。周厉王不许百姓有怨言,凡是有意见的一律处死,致使百姓“道路以目”,人们都不敢说话,结果没过多久国家就灭亡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对于言论,只能够疏导,而不能禁止,这是一条值得所有人记取的历史经验。<br><br> 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能只挑自己喜欢听的才听,一个团队免不了出现各种不同的声音,领导者只有广开言路,倾听员工的不同意见,才能够了解企业内部的真实情况。只有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看待问题。<br><br> 比如,摩托罗拉的员工可以通过参加“总经理座谈会”、“业绩报告会”、《大家庭》、公司网站的“畅所欲言”、“我建议”等形式反映个人问题,进行投诉或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直接沟通。公司管理者也可以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员工的事务,不断促进员工关系,创造良好、宽松的工作氛围。另外,领导人尤其要注意那些讲话直白的员工,他们往往不懂掩饰,喜欢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领导不能够因为员工讲话直白就三缄其口,这样容易错失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建议和意见。<br><br> 然而在很多企业里,决策大多是由管理层闭门做出的,他们很少采纳来自下层员工的意见。这种缺乏调查作出的决策往往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这就是很多企业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的原因。 假如企业内部缺乏意见的交流,那么这个企业就是一潭死水。领导者要制定让员工勇于发言,愿意发言的制度,鼓励员工表达意见,让彼此不同的意见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这样才能够让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更好更快地发展。领导者可以通过下面三个途径鼓励员工发表意见:<br><br><b>1.建立良好的制度,鼓励员工表达想法。</b>企业在制定这项制度时,不能仅仅像以往那样做一个意见箱了事,而是应当深入到员工当中,通过一切办法,一切手段,倾听来自企业底层的意见,并鼓励他们就彼此的意见展开讨论,这样才能够产生创造的火花。<div><br><b>2.找寻伟大的想法,不管他们来自哪里。</b>鼓励员工进行各个方向的沟通,包括同事之间的沟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不要让级别或是僵化的制度成为沟通的屏障。争取找到最先进,最顶级的意见,邀请所有员工展开讨论。<br><br><b>3.利用新技术实现快速而真诚的沟通。</b>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各种沟通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可以通过电话私下里沟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沟通,尤其是在互联网上,领导可以和员工融为一体,拉近距离感,也比较能够倾听到他们真实的意见,而且领导要讲网上信息的自由流动看做是一种资源而不是一种威胁。<br><br><b>下一节分享的内容:<br>批评才能进步,自我批评才能解决问题</b></div>